趙瑩+王健+余文剛+宋希強
摘要:通過對《觀賞花卉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慕課體系應用于花卉學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和實踐。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探討《觀賞花卉學》的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學模式,而且還可以促進“教”與“學”的相互融合,甚至推動慕課教學資源在產業上的應用與實踐。
關鍵詞:慕課 觀賞花卉學教學 應用
慕課(MOOCs)是最近幾年出現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它利用互聯網技術形成一種大規模線上虛擬教室,把教師和學習者緊密聯系起來,并且不受時空和人數限制。慕課具有三個特點:一是規模大,慕課可以同時容納幾萬名學生同時在線學習,學生受到優質教育范圍進一步擴大,還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干擾;二是老師可以進行多樣化授課,動畫、視頻、微課程和小測試等都可以進入課堂,使得教學簡單易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得到充分發揮;三是互動教學模式得到加強,討論論壇或線上學習社區不斷涌現,這對教師與學生間的互動教學和學生間的協同學習有很好促進功效。這是慕課時代給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
作為海南大學觀賞園藝學科的主骨干課程之一,《觀賞花卉學》是園藝、園林學科本科生的必修課,同時也是一些其他農學學科的選修課。主要介紹觀賞花卉的分類、栽培、繁殖、管理等知識,是相關學科學生的專業基礎課。學習該課程,對于完善學生的園藝園林學科知識結構、提高工作實踐中的動手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與我國其他地區特別是溫帶和亞熱帶地區相比,該課程的教學有其獨特之處。而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對觀賞花卉特別是熱帶觀賞花卉的發展,為本課程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從長遠來說,本課程可以發展成為獨具熱帶和海洋特色的、在國內具備一定影響力的優秀課程。
一、《觀賞花卉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教材滯后
一是教材選用難,缺乏統編教材。海南大學《觀賞花卉學》教材之前一直選用由包滿珠教授擔任主編,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花卉學》。該書是我國花卉教學的權威教材之一,有悠久的使用歷史并且內容豐富詳實。但是該書各論部分以溫帶、亞熱帶花卉植物為主,熱帶花卉植物涉及較少,作為熱帶地區“觀賞花卉學”課程的教材有不合適的地方。為提高教學水平,體現熱帶特色,我們組織編寫了適合熱帶地區花卉學教學的教材《熱帶花卉學》。本書使用后,學生普遍反映良好。但該書主要以熱帶地區的觀賞花卉為主,對于其他地區的花卉涉及不多。如何科學合理地整合現有的教材資源,滿足既有針對性、又有普適性的專業教材需要,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難題。
2.教學方法陳舊
“滿堂灌”“填鴨式”傳統教學方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需要,多媒體教學亦存在弊端。一方面,多媒體的簡易與形象,促使教師課前收集大量圖片和資料,課上盡可能多地展示給學生,但卻忽視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無法完善筆記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不能與學生良好互動,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更不用說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這種只突出教學手段,忽視教學方法的傳統模式,易致課堂缺少活躍氛圍,學生參與性不高。
3.教學課時少、內容多和課時分配不合理
當前的教學改革中,為實現高素質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數量不斷增加。課程內容繁多導致“花卉學”課程學時被大幅壓縮,在此情況下,要讓學生具備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和創新能力,無疑增加教學壓力,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更難獲得扎實基礎、寬泛理論和較強能力。另外,由于實驗教學課時太少,學生僅從理論方面對花卉學有粗略的了解,缺少實際操作能力,不能學以致用,很難達到課程教學目標的要求,也很難適應以后的社會需求。
4.課后時間不能充分利用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課堂講授內容過多,學生無法及時消化吸收,單純的閱讀教材難以完整的溫習課堂講授的內容,從而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帶來不便。
因此,盡管慕課時代已經到來,但是尚缺乏與時俱進的與慕課有機結合的完整的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方法、考核體制都需要相應的改革與更新,才能適應時代的潮流。
二、慕課教育在《觀賞花卉學》教學中應用嘗試
1.課前任務
《觀賞花卉學》課程知識點多、涉及面廣,包括花卉的分類、生態習性、繁殖、栽培管理與應用等內容。因此,要求學生在課前學習基本知識,結合校園植物圖志等參考書,對整體知識框架和擬解決問題有基本的了解。這對學生提高學習興趣,掌握和鞏固理論知識起到了重要作用。課前任務設置,主要以觀看慕課內容為主。通過網絡共享的慕課內容,掌握該章節的主要知識點。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交互功能,使學生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可以及時反饋。
2.課上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多舉一些實際的案例,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度;在介紹一些花卉時,增加對花卉文化部分內容的介紹,使授課內容更加的豐富,增加韻味,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實用性花卉除觀賞外,還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有的可以入藥,有的可以編織。所以,講解其功能和應用時,輔之與生活相關的內容,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花卉名稱有時還有內涵,如“落地生根”,是因其繁殖力和成活能力而命名,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慕課這一數字化教材,圖文并茂地進行講授,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能加深記憶。
3.課下互動
通過慕課論壇活動,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將教學與科研有機的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查閱資料、自主設計實驗、發散思維、分析總結和撰寫論文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初步的獨立科研工作能力。這對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及時準確地指導學生,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有很好的效果。通過慕課設置的測驗與習題,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考核,以便對癥下藥,實時發現和解決問題。
4.豐富實踐活動
學生通過慕課中的實踐活動視頻觀看,初步了解實踐的內容和方法。帶領學生多進行校園植物識別,還要讓學生多到相關園林綠化部門參觀、學習、實踐,并與野外實習相結合,外出采集、觀摩時,學習觀察、識別花卉,把有觀賞價值的野生花卉采回并引種栽培,進行校園綠化。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自主做PPT并講解,鍛煉學生的自主設計能力和學以致用能力。在學校實驗基地為學生提供花卉栽植的基礎用地,使其更好地掌握花卉的生長習性及栽培管理技能。組織學生到花卉市場、基地、企業調研,使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各種形式的實習,不斷踐行校企合作模式,讓學校成為企業的人才培養與儲備基地,培養本科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對實踐活動進行總結,讓學生參與《校園植物圖鑒》等書輔助參考教材的編寫,結合學生學習的反饋情況,進一步修訂和完善教改方案。
三、結語
針對目前在花卉學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很多現實問題,本文提出通過慕課體系的構建,為花卉學的理論教學、教學方法與手段、教材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和實踐提供有益的探索,從而完善花卉學課程的體系建設,最終快速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惠俊愛.高校園林專業花卉學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3,(15):335-337.
[2]喻蘇琴,涂淑萍,連芳青.園藝專業《花卉學》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索[J].吉林農業,2010,(12):330-331+341.
[3]劉行,李霞.高職插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3,(9):174-176.
[4]丁群英,陶貴榮,趙銀萍.花卉栽培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陜西教育,2013,(07):127.
[5]藍蔚青,謝晶,李燕.花卉栽培與欣賞課程教學改革調查分析與思考[J].高等農業教育,2012,(9):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