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震鵲
摘要:后備干部制度是黨和國家進行領導干部隊伍梯隊建設的重要制度。高校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是高校各級領導班子隊伍建設的源頭性、基礎性工作,分析高校后備干部遴選機制存在問題,著眼和諧校園建設,探究解決齋校后備干部遴選機制的對策,對于加強高校整體干部隊伍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后備干部 遴選 存在問題 對策分析
一、引言
后備干部制度是我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的一項重要戰略措施。高校后備干部是指按照《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結合高校特點,根據有關干部遴選標準、程序,遴選出德才素質好、有培養前途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干部,為上一級領導班子補充干部而準備的后備人選。中央2002年7月9日頒布實施的《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明確指出,“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一般應當從后備干部中選拔”。
各高校能緊密結合學校實際,在后備干部遴選培養等方面采取了許多有力的措施,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初步建立起了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后備干部隊伍。但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后備干部遴選這一方面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只有直面問題,探究對策,分析問題產生根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高校后備干部遴選工作才能經得起時間、實踐的檢驗。
二、高校后備干部遴選機制存在問題
1.遴選標準不具體,論資排輩現象嚴重
前期,針對高校后備干部遴選考察指標,調研了部分廣東省高校,其中本科院校2所,高職院校3所。通過調研高校,就后備干部遴選標準而言,還沒有建立周密具體的體系,大多數高校后備干部遴選的標準主要集中在德才兼備、能力突出、群眾公認等這些定性指標上,一定程度上,這些內容與標準是合適的。但在具體后備干部考察工作中,往往顯得比較抽象模糊,難以準確把握。實際操作缺少具體細致的量化標準,易產生論資排輩現象。
2.遴選制度不規范,走過場問題嚴重
當前,無論是后備干部遴選,還是干部考察通常的做法都是按照《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規定的模式進行,在具體過程執行中,由于各種因由出現匆匆了事,走過場現象。高校后備干部考察環節浮于表面,對后備干部沒有作深層次了解,對于具體情況知之甚少,這樣做就會不能準確把握后備干部的特點與個性,無法為高校后備干部遴選提供準確可靠的依據。高校后備干部遴選需要有文件的明文規定,形成制度的約束,避免后備干部工作隨意性太大。只有通過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初步建立起科學、合理、配套的高校后備干部遴選制度,才能真正達到全面、客觀、公正、準確地遴選后備干部的目的。
3.遴選過程不透明,存在“一言堂”問題
高校后備干部遴選過程中的討論決定是遴選后備干部的重要一環,在整個干部遴選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其基本要求是堅持民主討論、集體決策。但令人遺憾的是,總有些高校的“一把手”,喜歡搞“一言堂”,即個人說了算,其最終結果必然是害人害己。近年來,高校貪腐案件呈上升趨勢,有的高校“一把手”作風專斷,認為誰與我關系好,就推薦誰,誰給予我好處,就推薦誰,有的高校黨委在討論決定后備干部遴選中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主要原因歸咎于背棄了討論決定的初衷,習慣性的變成了“一言堂”。
三、高校后備干部遴選機制對策分析
1.細化量化高校后備干部遴選標準
要進一步細化具體高校后備干部遴選標準,設置后備干部的準入條件和任職資格,選拔最優秀的青年骨干進入后備干部隊伍,特別是吸引選拔一批優秀的年輕博士,優化后備干部隊伍結構。
在高校后備干部遴選過程中,將后備干部遴選的基本標準“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進行量化與細化,公開、平等、準確的衡量后備干部人選的道德品行修養、個人能力以及工作實績,是高校后備干部遴選工作避免論資排輩現象發生的有效途徑。
一是“德才兼備”中的“德”進行量化,可以細化分為政治品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等主要指標,分別每項委以適當權重;
二是“德才兼備”中的“才”進行量化,可以細劃分為個人基本素質(25%)、個人核心能力素質(15%)、個人通用能力素質(25%)、工作實績(35%)等具體內容;
三是設置準入條件和任職資格,對于高校后備干部遴選過程,結合高校工作的特點,設置適當的準入條件和任職資格是有必要的,可以將大專以上學歷和在校工作滿3年作為高校后備干部遴選的準入條件和任職資格。
2.建立健全高校后備干部遴選制度
高校后備干部遴選制度是針對目前高校后備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需要進一步規范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的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的操作程序。
高校黨委應研究制定后備干部隊伍建設實施辦法,形成程序科學、責任明確的后備干部遴選制度、考核制度和培養培訓制度,定期對后備干部隊伍建設情況進行檢查與交流,要把高校后備干部隊伍建設納入考核高校黨委工作的內容;要建立健全學校黨委統一領導、黨委組織部門統籌協調、各基層黨委(黨總支)具體落實協調有序的后備干部工作體系。形成統一領導、分層管理、職責明確、高效有序的后備干部工作格局。
一是要轉變遴選意識。參與高校后備干部遴選制度的制定、組織等相關人員必須堅持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加強理論學習與專業學習,通過不斷“充電”緊跟時代步伐。
二是要強化主人翁意識。高校的管理涉及每位教職工,廣大高校教職工要牢固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參與遴選制度的制定和監督,杜絕事不關己,搞搞掛起的現象發生。
3.突出強化齋校后備干部遴選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扎實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的文章中提到,領導干部必須嚴格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不能搞“一言堂”,不能由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而應該搞“群言堂”,依靠集體智慧和嚴格程序來決定。高校后備干部遴選過程中討論決定要轉變,更重要的是內容上的轉變。否則,民主討論的“群言堂”可能會流于形式,成為變相的“一言堂”。要轉變“一言堂”為“群言堂”,應從兩個方面人手:
一方面,“一把手”要自覺增強民主意識。“一把手”作為會議的主持人,必須保證每個班子成員都能夠充分發表意見,尤其不能事先暗示或定調子,唱“獨角戲”,不要搶先表態,不要堵塞言路。
另—方面,班子成員要自覺增強大局意識。主要是防止兩個錯誤傾向,其一是怕影響班子成員之間的相互關系,尤其是怕與“一把手”產生正面磨擦,不愿反映真實意愿,不敢提出不同意見;其二是僅從自己分管的工作角度看問題,或只關心自己熟悉的干部,過于堅持個人意見,不能全面客觀看待人選,不愿聽取其他方面合理意見。要努力做到從大局出發,不囿于成見;從事業出發,不以人劃線;從工作出發,不先人為主。此外,改進“群言堂”,還要保證與會人員有夠的時間聽取情況介紹和充分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