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娟
初中語文學困生消極的學業情緒會導致其成績的下滑,而不良的成績又會造成學業情緒的消極,這樣的惡性循環對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學習都不利。從分析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特點入手,尋找其影響因素,并探討對應的策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學業情緒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與學習相關的各類情緒體驗,不只是指獲得不同學業結果時的各種情緒,還包括學習過程中的情緒體驗。對于初中生,學業情緒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和成績。對于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的研究,能有效尋找其影響因素,通過對應的調節措施來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和健康成長。
一、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特點
1.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特點
初中語文學困生對于不同的學習任務表現出不同的情緒,他們更鐘愛于口語表達、應用,但是對于寫作和閱讀之類的任務有著較消極的學業情緒。他們在考試前的學業情緒表現更加消極,呈現沮喪、厭倦和焦慮。隨著年級差異,學業情緒有著很大的不同,通常情況下,學困生在剛入學時多表現為高興、希望、滿足等樂觀情緒,經過一年的學習后則轉變為焦慮、無助,學業情緒逐步朝消極發展,到畢業班時期這一情緒更會加重,表現為心煩、厭倦等消極學業情緒。而在性別方面,男生的學業情緒體驗不及女生深刻,多表現為積極的態度。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通常轉折點會出現在初二,這就需要教師加強這一時期的學生觀察工作。
2.初中語文學困生與學優生的學業情緒對比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相對于學優生積極踴躍的回答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學困生則更為安靜,缺乏一定的主動性,表現為很少或從不舉手回答課堂提問。對于同一問題的回答,學優生通常可通過整理更簡練、準確的語言來回答,學困生則表現有所不足。從回答問題的結果來看,兩者情緒表現共性是在答對問題之后都能有效促進學業情緒的積極發展,但是如果回答問題不對,兩者的差異性就會有所體現,學困生的學業情緒會朝沮喪、愧疚等負面發展,而學優生更能欣然接受,表現相對平靜。課堂教學中,教師更偏向于讓積極舉手的學生來回答問題,而如果學困生在未舉手情況下被點名回答,多會表現羞愧與膽怯,這樣的不自信使得其回答聲音過小、精力不夠集中。
課下活動中,學困生多會有著更活潑的表現,他們更傾向于室外活動,獨處的時間相對較少,在擦黑板、發作業等方面,他們也表現得比學優生更積極。對于考試試卷和課后作業,批閱中可發現,學優生比學困生有著更整潔的卷面、更工整的字跡和更認真的書寫。學困生馬虎的態度展示的是他們對學習任務的錯誤認知,是以應付的心態來完成,對于結果他們多不放在心上。在考前準備上,學困生明知即將考試也不會特意進行復習準備,對于單元測試,兩類學生的情緒都相對平靜、輕松,在學業情緒上,學優生的希望情緒強于學困生,學困生的厭倦和生氣等強于學優生。在中考上,兩類學生都會有焦慮和緊張的消極學業情緒,學優生會利用一切時間來進行知識點復習,而學困生在焦慮、緊張情緒下也不會做針對性復習。
二、影響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的因素
1.個體內部因素
分析影響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的因素發現,在個體內部因素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學習發展能力、學習行為能力、成績-回避目標、成績-接近目標、掌握-接近目標等。主要的影響因素是成就目標和學習效能感,在進行學業情緒干預中,可以此為出發點,制定合理的成就目標,通過提升學習效能感來提升其成績和學習積極性。
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受成績-接近目標影響,接近目標的可能性越大,其積極性更高,能發揮很好的正向預測作用,達到目標的過程的希望、高興、自豪等情緒能使其獲得良好的學業情緒體驗,學習行為能力效能感越低,學困生在學業情緒方面多表現生氣、羞愧和焦慮,從而獲得負面的學業情緒影響。
學習語文的過程中,良好的學習行為能力效能感能促進學業情緒朝平靜、希望推進,能有效抑制厭學情緒,同樣,良好的學習發展能力也能獲得類似的作用。對于學業情緒具有正向預測作用的還包括掌握-接近目標,而成績-回避則表現為負向預測作用。
2.外部環境因素
影響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的外在因素較多,主要包括考試成績、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三大類。影響學業情緒的因素不僅僅是停留在上述三種因素,因學生個體的差異,同一因素的影響程度也會有所不同,不同情境、不同地點、不同時間得到的學業情緒體驗都不盡相同。
學校環境主要指教師課堂的情緒狀況、課堂學習氣氛、同學之間關系以及師生之間關系,教師在高漲的情緒中授課會有效帶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會獲得強烈回應,而低落的情緒則很難將學生帶入氛圍,學生受教師的情緒變化影響較大。學困生在面對人格魅力較強且性格和藹的教師,會更主動交流、提問,產生積極的學業情緒。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會使學困生體驗到自豪、高興的學業情緒,提升學習興趣。和諧的師生關系下,教師會更多的向學困生提問,重視他們,回答錯誤時盡量糾正而不是批評,能有效避免因挫敗感造成的失望、沮喪等消極學業情緒。
家庭環境主要是指家庭氛圍、家長的語文素養和父母和諧程度,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較高的語文素質以及父母間的和諧關系都是促進學業情緒積極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初中語文學困生學業情緒調節探討
1.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學生除開在學校的時間,與父母的接觸是最多也是最深刻的,對于學困生而言,更需要一個溫馨的家庭氛圍,多專注學生的學習情況,但不要增加其心理負擔。在日程生活中,父母可采取針對性的引導,使其能從日程活動中攝取相關知識,在看電影、外出活動或旅游等結束后讓學生對活動進行總結、表述,寫下相關體會。父母還可通過增強自身語文素養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熏陶,多閱讀書籍、報刊,分享感興趣的故事或新聞,在潛移默化中來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
2.學校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
學校可針對學困生設立專門或臨時的輔導機構,能對學困生進行長期輔導,可根據個案的不同制定針對性輔導方案,在學生學習出現困難時能得到及時的咨詢、幫助,以此來逐步改善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加強對學困生的關注,課堂教學中可多安排其回答問題,對其結果多給予鼓勵、表揚,如果出現錯誤可適時給予點評、指導。教師講課中要注重情緒的培養,力爭以積極情感來傳染學生。在班風建設上,班主任要通過相關活動的開展來增加同學間友誼,形成會幫互助、積極進取的良好班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予學困生更多關愛,可采取優困生相互組隊的方式來輔助提升,對學困生的具體情況進行逐一評測,從薄弱環節入手制定合適的輔導方案,減少其消極學業情緒,促進團隊的共同進步。
3.學困生的自我提升
在提升學習成績方面,最大的影響因素還是來自學困生自身。學困生要做好自我提升,努力提升自己的積極學業情緒。課堂學習中,對于老師的問題不應回避、害怕,積極主動舉手且要敢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對于老師的點評、指導要及時反省和正確對待,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能虛心請教。課下活動中,發展好同學之間的關系,融入到班級集體。
造成學困生學習成績不佳的因素很多,其學業情緒在不同階段表現有所不同,這需要其本人、家長、教師和學校共同合作,從生活和學習上進行提升,盡可能多的體驗積極學業情緒,從而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饒攀.初中語文學困生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王云明.初中語文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