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紅梅


摘 要:高校內部審計人員由于其自身的職業特點,職業壓力問題日益凸顯。剖析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壓力源及后果,提出四方面的壓力調適對策:完善制度建設調適減壓,通過自我調適杠杠減壓,尋求家庭及親朋好友的支持調適減壓,獲得社會的幫助調適、獲得社會的幫助調適減壓。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壓力;調適
中圖分類號:G64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7)07-0095-03
高校內部審計機構是根據法律法規設置的,是各高校內部的一個職能部門,代表學校管理決策層對校內單位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進行審查,達到查錯防弊、改進管理、提高效益的目的[1]。十八大三中全會強調,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利運行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利制約和協調機制。隨著高校規模和資產快速增長,加強內部審計,完善權利運行的監督機制,形成有權必有責、用權比當責、濫權必追責的制度安排迫在眉睫。這種形勢,在賦予高校內部審計人員(以下簡稱“高校內審人員”)更神圣的職業使命同時,也增大其職業壓力。探討高校內審人員壓力源、壓力的后果及應對措施,這無疑具有現實意義。
一、高校內審人員的職業壓力及壓力源
壓力是指人在對付那些自己認為很難對付的情況時,所產生的情緒上和身體上的異常反應。它是人與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是機體內部狀態,是焦慮、強烈的情緒和生理上的喚醒,以及挫折等各種情感和反應[2]。高校內審人員(以下簡稱高校內審人員)的職業壓力指高校內審人員在審計工作中出現心理上(焦慮、沮喪)、生理上的(頭痛、心跳加速、高血壓)或行為上的(失眠、酗酒)不相適應的一種心理失衡狀態。
與其他內審機構相比,高校內審人員具有如下特點:一是任職資格條件相對較低,高校內審人員沒有政策水平和從業資格方面的硬性要求;二是高校內審人員職能發揮具有一定的約束性,其職能發揮主要取決于高校領導的重視程度及內審人員的業務水平;三是內審人員獨立性相對較低,高校內審機構是高校內部設置的機構,內審人員在審計過程中容易受單位利益限制及其他因素影響;四是審計人員的審計客體較為狹窄,即只對本單位、學校下達的審計目標和任務負責,因而實踐鍛煉較少;五是審計結論對內服務,不具有對外效率,規范性較弱。結合高校內審人員的上述特點及實踐,我們將高校內審人員職業壓力源環歸結為境因素、組織因素和個人因素三個方面(見圖1)。
(一)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包括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兩個方面。近年來,隨著高校發展,資金流、物流、技術流等的迅猛擴大,高校內部經濟活動彰顯出了頻繁性、復雜性、隱蔽性的特點。內部環境主要包括人際關系、內審文化建設方面。從人際關系看,高校內審工作行為半徑小,局限在單位內部,內審范圍又遍及單位人財物管理和使用人員,被審計人有時是上司,有時是同事,有時甚至是親朋好友,內審人員往往在講原則和講人情兩方面進退失據;從內審文化建設看,內審文化建設完善,則內審深入人心,內審工作容易被理解、支持和認同。反之,則會反感、抵觸和對立。外部環境主要是外部的誘惑。原國家審計署審計長李金華曾坦言:“我最大的壓力是審計人員能否抵擋外界誘惑?!?[3]在現實生活中,內審人員承擔著查隱患、堵漏度、測風險、提建議、促管理的重要功能,不僅是高校領導的得力助手,更是促進廉政建設的有力保障。與此同時,高校審計人員手中往往掌握著一定的權利,有權利就會滋生各種誘惑,如宴請、饋贈、方便就醫、方便孩子上學等誘惑,有時甚至防不勝防。
(二)組織因素
組織因素包括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任務難度及考核機制設置合理性、審計機構的健全和完善程度。在領導的重視和支持方面,包括領導的認可、評價和支持、審計結論的堅決執行和維護等。通常,有領導支持和維護,內審人員壓力小些,反之,則壓力增強;任務難度及考核機制設置合理性是指內審人員工作負荷的適宜程度和公平公正的考核機制。任務簡單,時間充裕、要求低,壓力減小,任務復雜,時間短、要求高,則壓力增大??己藱C制公平合理,壓力得以釋放,否則壓力會繼續提升。審計機構的健全和內部規章制度完善程度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指內審機構人員配置是否合理、內審人員業務熟練程度及協作關系。若角色定位合理、分工明確,業務熟練,壓力就會減弱,否則會加大。另一方面,取決于內部規章制度是否健全以及內審機構是初建期或成熟期或衰退期,內部規章制度健全處于成熟期,壓力減弱,反之,內部規章制度不健全且屬初建期或衰退期,則內審人員的壓力降大幅度加大。
(三)個人因素
個人因素主要包括來自家庭和業務知識更新方面的壓力。在家庭方面,高校內審人員工作業務量大,既要核查賬冊,又要收集證據,費時耗力,加班加點,常常不能顧及家庭,對家庭中孩子的教育、接送、老人的護理等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來自家庭的抱怨在所難免。此外,由于會計制度不斷改革,財經法規不斷修正,尤其是會計電算化的普遍推廣,對高校內審人員的工作要求越來越高,內審人員在業務上迫切更新知識,迫切變革傳統的實際手段和方法。 而現實中,大多數內審人員身兼數職,有的甚至是半路出家,學習壓力大。
高校內審人員的壓力往往常年累積,很多壓力都具有可加性,每一個新的持續性的壓力因素都會增強個體的壓力水平。單個壓力因素本身可能無足輕重,但如果加在業已很高的壓力水平上,它就可能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高校內審人員壓力的消極影響
壓力產生的后果有積極和消極兩種,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現在消極作用,主要表現在心理、行為和生理三個方面。
(一)壓力誘發內審人員出現負性情緒
負性情緒即NA(negative affectivity),是一種體驗低自尊和負面情緒的個體傾向,這種傾向高的人更容易關注他人及整個外部世界的消極方面,并容易體驗到高水平的抑郁,它是一種穩定的情緒特質[4]。過度的壓力往往導致高校內審人員出現負性情緒,即莫名的焦慮、擔憂、壓抑、受挫感、無助感及缺乏安全感,對工作厭倦、散失信心、性格脆弱,這些表象看似平凡,卻極易對高校內審人員身心造成極大的破壞。
(二)壓力導致內審工作績效下降
Yekes 和 Dodson關于工作壓力對工作業績影響的研究表明,壓力與業績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壓力感低于中等水平時,它有助于刺激機體,增強機體的反應能力。這個時候,個體的工作會做得更好、更快,并且個體也更具有工作熱情;而對個體施加過大壓力,對員工提供更多要求和限制時,會使員工績效降低[5]。
圖2表明,壓力是把“雙刃劍”,它對高校內審人員工作績效的影響弊利雙全。過小的壓力使人處于一種松懈狀態;當壓力漸漸增大時,壓力成為一種動力,績效隨之大大提高;當壓力與人的最大承受力接近時,工作績效最高;之后,壓力逐步轉化為阻力,使高校內審人員感覺自身資源被耗盡,然后會把壓力情景視為對自己的威脅,很容易采取退縮、逃避、幻想、消極怠工等消極應對方式??梢姡绾握业竭@個臨界點的值,需要評估高校內審人員對壓力的感受程度。
(三)壓力損害自身健康
古訓云:喜傷心、怒傷肝,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人是由大腦皮層統一指揮、各生理系統協調活動的有機體。過度的壓力會通過心理機能異常傳導為生理機能異常,誘發各種疾病。由于壓力誘發的疾病常見的有:反應性精神病,表現為失眠、精神錯亂、行為失常;心腦疾病,表現為心率加快、血壓上升甚至交感神經系統處于興奮狀態,久之造成心腦血管機能紊亂,重者導致腦血栓、心肌梗塞等;胃腸疾病,誘因為長期焦慮導致茶飯不思,進而減少胃腸蠕動和胃液分泌減少,胃腸機能受到干擾而成;癌癥,誘因為長期心理緊張,促使胸腺退化,使免疫系統中具有最強抗癌能力的淋巴細胞減少誘發。
三、減輕高校內審人員職業壓力的方略
美國著名的內部審計學家、被尊為“現代內部審計之父”的勞倫斯·B.索耶曾說:“內部審計師是內部咨詢師,而不是內部的冤家對頭;是家中的賓客,而不是街上的巡警,他不僅要尋找那些或大或小的錯誤,而且要為改善業務活動提供指南;他不是處分眾人的事后諸葛,而是鞭策人們勵精圖治的咨詢師,他不僅關心事情是否做的恰當,而且關心該做的事是否做了?!盵6]高校內審人員要卸載壓力、不辱使命的方略:
(一)完善制度建設調適減壓
從制度建設來說,首先,要規范崗位職責。高校內審人員既是高校的政工干部,又是獨立的審計人員。這一雙重角色使高校內審人員在工作中難免產生角色模糊和沖突。因此,高校相關領導要根據內審人員的職責范圍,賦予其一定的獨立性和自由度。內審人員可以全面、自由地檢查學校所有的系統活動。其次,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和人員的配置要合理,要優化審計工作環境和保障充足的審計經費來源;建立科學的績效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建立內部審計人員參與決策和管理的機制。再次,建立健全內審團隊的合作機制,加強審計工作目標的宣傳,通過各種形式激發職工的職業神圣感和自豪感。
(二)尋求家庭及親朋好友的支持調適減壓
審計由于特殊的職業要求,內審人員有高度保密要求,遇到審計中矛盾突出的問題,不可通過描述等方式和親朋好友交流,這就需要家人給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譬如,分擔家務事、語言激勵、肢體暗示等,讓家庭成為高校內審人員放松的港灣。同時,廣交朋友,多參加同事之間、朋友之間的文娛或體育等集體活動,通過適當的宣泄渠道也能使精神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三)通過自我調適杠杠減壓
內審人員職業壓力是客觀存在的。澳大利亞行為科學家斯皮拉那的研究認為[7]:
高效率管理人員的公式是:壓力→積極態度→激勵。
低效率管理人員的公式是:壓力→消極態度→苦惱。
高效率管理人員的積極態度是:努力克服困難、多看別人的優點和常處、正視矛盾和問題、有開拓精神并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低效率管理人員的消極態度是:怨天尤人、不切實際的自負、回避矛盾和問題、縮手縮腳、容易受外界影響,對未來缺乏信心。
斯皮拉那的研究表明,同樣的壓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卻可以產生不同的后果。就高校內審人員來說,就是要加強高校內審人員認知態度的培育和教育,增強內審人員的自我調節能力,引導他們用積極的心態厘清壓力源頭,不同的壓力源采用不同的應對措施。壓力來自領導和同事的人際的溝通壓力,就應該團結協作,上下一心,換位思考、相互理解、求同存異、把握好交往的度;壓力來自業務不熟練,審計方法老舊,就要加強學習、加強實踐,多向能人請教;壓力來自職業理想淡化就要通過閱讀勵志書籍、專業書籍來堅定自己的職業信念,時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壓力來自對自己過于“嚴苛”,就要客觀分析工作狀態,體諒自己,“盡力就好”??傊?,要問病求醫,對癥下藥。此外,高校內審人員還要參加體育活動、文藝活動進行放松訓練,使自己身體健康、家庭幸福減輕自己的壓力;內部審計人員要學會自我調節、自我減壓,學會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控制自身的負性情緒,不過分苛求自己和家人。
(四)獲得社會的幫助調適減壓
從業務看,高校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從國家審計機關、民間審計組織以及其他高校、科研院所尋求理論和審計方法支持。支持的方式很多,如咨詢、職前培訓和在職培訓等;從橫向看,可以從各兄弟院校、企事業單位內審人員定期交流、學習,探討審計過程中的具體實務,要規避的風險和應有的職業謹慎。通過交流、學習、溝通,也可得到情感的共鳴,喚起高校內審人員職業的責任感和興趣。此外,通過橫向縱向幫助,可進一步提高內審人員職業素質,自然會減少高校內審人員的角色認同上的偏差,形象也會隨之改變,良好的形象又有助于工作成就感的實現,繼而進一步減輕高校內審人員的各種壓力。
參考文獻:
[1] 張海蘭,常利.論高校內部審計的特征及發展方向[J].教育財會研究,2007,(1):57-61.
[2] 孫成志.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3] 談佳隆.李金華坦言:“我最大的壓力是審計人員能否抵擋外界誘惑”[J].中國經濟周刊,2006,(49):48-49.
[4] Lorne Sulsky Caro La Smith.工作壓力[M].馬劍虹,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5] Watson,D.&Clark,L.A.Negative Affectivity :the disposition to experience aversive emotional states.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4,(96): 465-490.
[6] 倪志偉.對發展“服務導向型”內部審計的思考[J].中國內部審計,2007,(1):43-45.
[7] 行為組織學編寫組.新編組織行為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