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亞·肉孜
摘要 介紹食葵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包括土壤條件、主要技術指標、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地塊選擇與整理、適時播種、查苗補種及間定苗、土肥水管理、輔助授粉、病蟲草害防治、收獲等方面內容,以期為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食葵;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5.5.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4-0029-01
食葵營養豐富,還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如VE、酚酸)及硒、鐵、鋅、銅等微量元素,其中,葵仁中酚酸含量達1 000 mg/kg。葵花籽富含人體必需的不飽和脂肪酸即亞油酸,含量占油酸的53%~68%,在人體中起到“清道夫”的作用,能消除體內的“垃圾”;經常食用,健腦益智;有助于降低膽固醇、血壓、血脂和有助于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葵花籽不含芥酸、膽固醇、黃曲霉素,對人體十分有利。食葵的營養物質含量屬各類作物之首,市場暢銷。現將食葵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土壤條件
要求土壤有機質>12 g/kg、堿解氮>60 mg/kg、速效磷>6 mg/kg、速效鉀>160 mg/kg,且土地平整,質地為壤土或砂壤土。
2 主要技術指標
目標產量:3 750 kg/hm2以上。
群體結構:收獲株數7.80萬~8.25萬株/hm2,平均每盤粒數為900~1 000粒,結實率85%以上,盤粒重50~60 g,千粒重50~60 g。
施肥指標:施優質有機肥22.5~30.0 t/hm2,化肥總量450.0~547.5 kg/hm2,其中尿素150~225 kg/hm2、磷酸二銨225 kg/hm2、硫酸鉀75 kg/hm2、硫酸鋅15.0~22.5 kg/hm2。
3 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擇適應本地種植的豐產性、適應性、商品性均較好的高產、穩產、抗病性強的品種,如KWS303、NWS667、S606。播前曬種3~4 d,以殺死病菌、提高種子發芽率。曬種后,精選種子,去除雜質、爛粒、碎粒、秕粒。
4 地塊選擇與整理
食葵切忌重茬,前茬以玉米、小麥等禾谷類作物為最好,輪作周期應在4年以上,按土壤肥力要求,選擇排灌條件良好、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肥力均勻一致的地塊[1]。地塊可采用秋翻冬灌和春翻春灌,灌水力求均勻,低處不淹,高處不漏,灌水量為1 050~1 200 m3/hm2。犁地前,合理施肥,按二銨150.0 kg/hm2、鉀肥75.0 kg/hm2、鋅肥22.5 kg/hm2用量施入,然后深翻入土。播種的前一天用輕型圓盤耙或釘齒耙整地,耙地深度8~10 cm。
5 適時播種
播種期一般以4月5—15日或5月25—30日為宜。雨水多的年份在適宜播期范圍內,應適當偏晚些,盡量在開花期躲過高溫和降水不利天氣,提高授粉率和抗病能力[2]。采取氣吸式播種機播種,播種量4.5~6.0 kg/hm2。要求播深一致,一般為4~5 cm,晚播宜深(4~5 cm),早播宜淺(3~4 cm),覆土嚴密,無浮籽現象,播后將種子和土壤壓緊,播行要直,無斷行。在株行距配置上,采用小畦種植,畦距90 cm,每畦2行,行距45~48 cm,株距22~24 cm。
6 查苗補種及間定苗
播種時,發現斷行及時補種;出苗后發現缺苗、斷行,立即催芽補種。一般在1對真葉時人工間苗、定苗,2對真葉時定苗結束,要求留苗均勻,留壯苗,不留雙苗[3]。
7 土肥水管理
幼苗現行后及早中耕,中耕深度16~18 cm。定苗后進行第2次中耕,結合定苗人工拔除株間雜草[4]。根據土壤墑情,分別于食葵現蕾初期、開花初期和灌漿期灌水3~4次。當株高達55~65 cm(即現蕾初期),結合中耕開溝培土,追施尿素120 kg/hm2,隨即灌頭水,在第2次灌水前,結合中耕追施尿素105 kg/hm2,灌水必須灌透灌勻,在籽粒形成至成熟期,再灌水2~3次。
8 輔助授粉
在花期可采取蜜蜂授粉,平均每0.67 hm2放置1箱蜜蜂。在無蜂蜜區,可采用人工輔助授粉[5]。
9 病蟲草害防治
在菌核病防治上,做好種子藥劑拌種工作,用種子量0.5%~0.6%的甲基托布津進行拌種;在發病初期,拔除并燒毀田間病株,同時用生石灰對病穴進行消毒;在現蕾初期,用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噴施,每隔7~10 d噴1次,連噴2~3次。在食葵霜霉病防治上,做好藥劑拌種,用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或25%烯酰嗎啉,以種子重量0.2%~0.3%的藥量拌種。發病初期可用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殺毒礬或甲霜靈錳鋅加有機硅助劑噴霧防治。在食葵銹病防治上,發病初期,用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2 500倍液、25%丙環唑2 000倍液全株噴霧,注意葉片背面著藥,每隔7 d噴1次,連噴3次[6]。在食葵黑斑病防治上,發病初期,及時噴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隔7~10 d噴1次,噴施2~3次。
在地老虎等地下害蟲發生初期,用毒死蜱進行噴施,可防止地老虎的危害。用50%辛硫磷拌麩皮傍晚施在幼苗旁,用量為60~75 kg/hm2,可用于防治地老虎、金針蟲、螻蛄等[7-8]。在向日葵螟蟲防治上,在幼蟲尚未蛀入籽粒里的關鍵時期進行藥劑防治,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倍液噴霧,隔5 d再噴1次效果較好。在成蟲盛發期,于20:00—21:00用40%毒死蜱乳油800倍液噴霧。
耙地前,用氟樂靈1.2~1.5 kg/hm2兌水450 kg/hm2進行土壤處理,用機力噴霧器均勻噴霧,耙耱深度4~5 cm。
10 收獲
食葵花盤背面呈現黃色、莖桿變黃、中上部葉片褪綠變黃,即達到生理成熟,此時可進行人工收獲[9]。機械收獲的田塊,在生理成熟后8~10 d花盤變成黃褐色時收獲最佳。
11 參考文獻
[1] 劉文蘊.食葵型雜交葵花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4(3):45.
[2] 范麗娟.龍食葵系列向日葵新品種的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7):64-65.
[3] 黃愛軍,柳延濤,陳寅初,等.塔城地區滴灌食葵高產制種栽培技術[J].新疆農墾科技,2012(6):6-7.
[4] 葉爾蘭·斯拉木哈孜.食葵高產栽培技術[J].農村科技,2012(3):15-16.
[5] 劉繼霞,山軍建,曾寶安,等.向日葵新品種LD5009特征特性及配套高產栽培技術[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36):22262-22264.
[6] 趙世賢,魏偉.阿勒泰地區大食葵優質高產栽培技術[J].新疆農業科技,2007(5):33.
[7] 李國奎,侯留祥,周啟勝.經濟作物向日葵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6(2):23.
[8] 王文浩,鄭洪元,劉文俊,等.食用向日葵晉葵11號特征特性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1):55-56.
[9] 王曉梅,王萬輝,李宏儒.依安縣向日葵高產優質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5,31(4):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