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尋梅
摘要:基礎陶冶理念是裴斯泰洛齊的教育理論,其基本觀點是“夯實基礎,提升智慧”“陶冶情操,完善道德”“踐行理念,彰顯特色”。基于基礎陶冶理念的語文教學靈活且創造性借鑒裴斯泰洛齊的教育適應自然性思想、愛的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思想,讓初中語文課堂彰顯出方向性魅力、創新性魅力和實效性魅力。
關鍵詞:基礎陶冶理念 語文教學 魅力
《基礎陶冶理念推廣性研究》課題,在2010年被評為錦州市“十一五”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次年被列為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1年度基礎教育專項課題,2013年4月結題。課題研究讓初中語文課堂彰顯出方向性魅力、創新性魅力和實效性魅力。
一、基礎陶冶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具有方向性魅力
裴斯泰洛齊認為:“只有依賴于教育,人才能成為人”。“為人在世,可貴者在于發展,在于發展個人天賦的內在力量,使其經過鍛煉,使人能盡其才,能在社會上達到他應有的地位。這就是教育的最終目的”。
2005年,實驗學校建校伊始,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讓參差不齊的學生都愛上語文課?我想到了瑞士近代教育之父裴斯泰洛齊及他的“基礎陶冶理念”。裴斯泰洛齊相信教育的作用,他深信每個人都有發展的潛能。他認為人生具有各種內在能力,只有經過教育才能得到發展。教育在發展人的天性的過程中必須兼顧各種潛能的發展,使兒童的道德、智慧和身體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平衡和諧的發展,否則,兒童的發展就會出現偏差。
我任教的兩個班級總有少數學生的思維呈潛藏狀態,這些學生的心里同樣蘊藏著思維潛能,他們心靈深處都有一片有待開墾的“處女地”。課堂上,我善于用真愛和睿智的目光,去發現他們一絲一毫的表達欲望,愛護他們一閃一爍的思考,點亮他們一星一點的思維火花,即使一時“啟而不發”“調而不動”,也要耐心地等待。結合新的語文課程標準對七——九年級學生培養的目標要求,深入研究教材,認真推敲教學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增長知識、享受快樂、體驗成功、產生自信”,倡導“語思統一、口書并重、內外相通、以讀為本”,突出“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努力做到“文品、人品、師品”三者的完美統一。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導讀品悟,激發興趣——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強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通過鼓勵質疑,激發興趣——關注學生的求知欲望;圍繞課改重點、難點問題進行實踐探索,突出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角色表演,激發興趣——關注學生的個性彰顯。讓每一節語文課都走進學生的心靈,融入學生的生命,鑄造學生的靈魂,讓語文課堂教學具有了方向性魅力。
二、基礎陶冶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具有創新性魅力
裴斯太洛齊被稱為“人類的教育家”。德國哲學家費希特最了解裴斯太洛齊,他說:“裴斯太洛齊生活的靈魂就是愛”。教育史上稱之為“裴斯太洛齊精神”。愛是教育的靈魂,愛的教育能創造奇跡。熱愛兒童、尊重兒童,終生不渝地獻身教育事業,使裴斯太洛齊成為西方教育史上宣傳愛,同時身體力行地實踐愛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家。
創意挖掘文本激情,享受閱讀愉悅。挖掘潛藏在作品所描繪的大自然中的激情,“觀山,則情滿于山,看海,則意溢于海。”挖掘潛藏在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中的激情,或耕耘出一片理想的桃花源,或掙扎出一份不屈的硬骨頭。挖掘潛藏在作品所揭示的生活中的激情,或品味酸甜苦辣的情感,或收獲繽紛蕪雜的果實。
創意激發生活情趣,攀登寫作高峰。教師引導學生把參觀、觀察、實驗等科學研究活動的過程、有趣的情節、獲得的知識及怎樣獲得的寫下來。如在生物課時組織了“用顯微鏡觀察微生物”活動后,讓學生寫科研活動文。有個學生寫出了如下的生動而具體的句段:“我一邊看,一邊旋轉著鏡頭。只見一些如芝麻大小的東西,在里面‘跑來跑去,真有意思。它們有的像圓溜溜的西瓜;有的像把扇子;有的像朵喇叭花。看那個像草鞋底,周身長滿了細細的汗毛。”跑步、跳遠、表演等在學生筆下,都成為“美麗的神話”。
創意營造合作氛圍,沐浴情感河流。“魅力語文”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師生合作,挖掘出語文學習中所有的情感因素來。讓語文學習活動,始終沐浴在情感的河流中。如此,學生的思維才能處于最為活躍的狀態;學生的靈魂才能在情感的高峰體驗中得到陶冶與塑造。
創意關注每個生命,引發思維快樂。“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至關重要。也就是說,“魅力課堂”不但要實現學習活動中的高度的情感愉悅,更要實現由深度思考或剎那頓悟所引發的思維快樂。《基于校本的魅力課堂策略研究》課題,就是試圖建立起一種立足于新課程理念的“主動獲得”。
三、基礎陶冶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具有實效性魅力
在人的各種能力的和諧發展中,裴斯太洛齊認為道德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的關鍵問題”,也是培養“和諧發展”的“完善人”的重要方面。在當前,道德教育亦是人的全面發展教育的核心。
基礎陶冶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觀點是:夯實基礎,提升智慧;陶冶情操,完善道德;踐行理念,彰顯特色。教學即創造,課堂教學是創造藝術。教師要善于用愛心和智慧打造塑人的課堂。引導學生以“有限”課堂為發端,發展“無限思考力和創造力”,為未來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從而讓語文真正站起來,活起來。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人,塑造有健全人格、公民素養、擔當情懷、奉獻精神的大寫之真人。
基礎陶冶理念下的語文教學的操作方法:
1.用心靈滋養,聚智慧育人,鑄就學生優秀品質。語文教學是廣闊的,小至課堂教學,大至社會實踐,無不有著基礎陶冶、滲透浸染的空間。重視課堂教學生命的流動與情感的溝通,重視對話式的教學互動,逐步形成自己極具親和力的教學風格。從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追求“扎根語言,著意精神,立足發展”的本位語文觀和“讀為本,悟為核,用為宗”的課堂特色,教學風格扎實、靈動、開放、和諧。
2.用科研引領,聚魅力陶冶,激活學生生命力量。運用啟發式教學法激發學習興趣。提倡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創造了“導學法”和“課堂差異教學”等教學模式。善于采用“提出問題教學法”,恰到好處地根據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巧妙地設疑提問,營造“開動腦筋,積極探索”的良好課堂氛圍,并且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啟發教學,開啟智能,巧妙啟發,激發興趣。提出問題,啟發激趣——開拓學生的思維;平等對話,啟發激趣——促進師生的互動;自學輔導,啟發激趣——提高自學的能力。
形成基礎陶冶理念下語文六環節教學模式:目標引領——自學探究——合作釋疑——點撥精講——訓練鞏固——拓展應用。
基礎陶冶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促進了學校的發展;促進了自身的成長;促進了學生的成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基礎陶冶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學生不僅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問題意識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參考文獻:
[1]裴斯泰洛齊 著.夏之蓮 譯.裴斯泰洛齊教育論著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趙祥麟.外國教育家評傳(第二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