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姣
摘要:中班時期是幼兒審美創造性發展的敏感時期,也是美感萌發的關鍵期。老師應該把握住時機對幼兒進行全面的、系統的審美教育。本文將在審美教育概念界定的基礎上,結合中班幼兒的審美特點,站在教師的角度探討幼兒審美教育的實施。
關鍵詞:中班幼兒;審美能力;審美特點
審美教育是培養幼兒發現美、探索美、表現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助于培養幼兒豐富的審美想象力和審美創造力,中班幼兒的審美能力正是整個幼兒期發展的關鍵期,這需老師在充分了解中班幼兒審美特點的的基礎上對其進行長期的美的教育和熏陶,從而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
一、中班幼兒審美特點的分析
(一)具體形象性
中班孩子首先關注的是審美對象的外形美不美,特別容易對那些色彩鮮明、構圖夸張、畫面大膽有童趣的作品特別的感興趣,幼兒和我們成人的審美眼光不同,他們對作品的形象性、趣味性、還有色彩感知度都有著特殊的要求。
(二)直覺行動性
中班幼兒對審美作品的關注角度就是一種情感性表現,情感是構成審美心理的重要媒介。幼兒在整個審美活動中,內心的情感活動會非常的激烈,對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極大的審美愉悅感。
(三)形式夸張性
幼兒美術的特點就是涂鴉藝術。在美術活動中,幼兒的想象又是大膽奇特的,最直觀的表現在他們獨一無二的畫面上,他們的畫面往往都構圖夸張,色調豐富,線條凌亂,想象奇特,太陽可能是綠色的,小雞可能是四只腳,小青蛙可能會飛…誰都預料不到下一步他會怎么出牌,因為他們的想象也是隨著感情的變化而變化的。
(四)隨年齡增長
中班幼兒審美能力是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加強的,不管是在日常還是在美術活動中,當幼兒的眼睛發現了一個色彩鮮艷讓他感興趣的事物時,他就會急于對這些事物做出審美評價,這是他們強烈的愿望。
二、中班幼兒審美教育的實施
中班幼兒的直覺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思維決定了教師在美術活動中需要運用具體形象的事物及多種形式來引導,利用美的事物和豐富的美術活動來培養幼兒感受美、探索美、表現美的情趣和繪畫能力。
(一)感受美
1.感受自然,體會之美
幼兒在欣賞自然的時候產生的愉悅心理體驗就是審美。大自然擁有著任何繪畫作品都表達不完整的絢麗風光和勃勃生命力,這純天然的美是對于幼兒審美能力的感知和熏陶最有力的手段之一。大自然神奇的力量,能提取出幼兒內心深處的審美體驗。
2.欣賞作品,分析其美
中班幼兒對美術作品的審美體驗是從欣賞審美對象開始,探索審美對象為中,表現作品為后。針對此特性,我首先讓幼兒先來欣賞同伴的作品,每個孩子的繪畫作品都是充滿個性的,其中也定他們自己的想法和值得教師回味品析的地方,我引導幼兒在同伴的作品中尋找到亮點,提高審美態度。
(二)探索美
形式多元,增加趣味
《綱要》藝術教育中要求到,教師要為幼兒提供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中班幼兒的想象力是極其豐富的、跳脫的。
(三)表現美
1.自由創作,大膽移情
幼兒常常會把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一個客觀的物體上,會巧妙的使得在成人看來死板無意的事物變得有生命力,簡單的說就是將一個僵死的無極世界生命化。
2.加強表達,提升能力
《綱要》在藝術教育要求中提到,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如何提升幼兒的審美思維,自我表達是審美藝術的主要功能之一,這種功能是藝術的各種特性決定的。薛文彪教授說過:幼兒的美術技能是指幼兒運用工具材料的技能和方法。幼兒的想象力是豐富的,幼兒對多元美術形式的欲望是強烈的。在薛文彪教授的指導下,我將一種新型美術形式帶給了孩子,就是借形想象,用多種工具在紙上構成色塊,讓孩子們充分想像發揮,將單一的顏色勾畫成有趣的故事。
三、根據中班幼兒審美結果的反饋
教師的評價
在任何的美術活動中,教師的評價環節是至關重要的,孩子們對自己的作品和對同伴的作品的討論和理解都是不受約束的,教師的評價應注意善于抓住幼兒最初的對美的表達,適時對幼兒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和審美提升。孩子們的創作思維和我們成人不同,還經常脫離現實軌跡,就好像他們畫的魚可能是生活在天上的,他們畫的爸爸可能有三米高,他們甚至還會給自己的畫中角色命名…教師對幼兒這一系列的行為不能采用批評、阻止或者置之不理的態度,幼兒美術本來就是涂鴉藝術,我們應該給予及時的回應,褒義又簡單。而這些也是提高審美能力必不可少的。因為我將重點放在幼兒對于這個美術活動反饋出來的作品參與性,是否快樂,是否有興趣,是否獨特!而這些也正是提高審美能力必不可少的。在中班美術活動中,教師對幼兒作品的講評更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教育部.
[2]孔起英.學前兒童美術教育.
[3]王希軍,葛星.審美教育[M].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 2007,10.
[4]黃人頌.學前教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5]朱家雄.學前兒童美術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