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關鍵詞】 小學語文;創新能力;游戲;小組
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
05—0092—01
培養小學生的文學思維,提高其文學素養,是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然而,要想實現以上教學目標,就必須使小學生掌握基本的文學常識。本文就如何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創新活力進行淺析,希望能夠引起各位同行的重視。
一、教師需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教學實踐證明,學生會受到教師教育方法與思維方式的影響,因此,教師應以身作則,對學生言傳身教,先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
第一,教師應每時每刻保持積極的工作心態,將終身學習定為人生的信條,并使自己的教學思維與時俱進。比如,教師可以對日常生活中發生的趣事進行觀察記錄,并進行加工,然后將其應用于語文教學中,再與學生進行分享;還可以將新教學方式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使自己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發揮,從而解決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
第二,大部分小學生極其容易被新事物吸引,且其具有相對較強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結合這一特點學習一些新的教學工具。比如,利用多媒體勾起學生的好奇心。當然,僅僅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不夠,還應對學生的自主研究給予鼓勵,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訂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使所有學生都能更好地融入語文課堂教學中。
第三,教師應不斷增強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對于傳統的教學理論與方式,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傳統與現代得到充分結合。可以將本班、本校的資源進行充分利用,并結合實際情況形成語文教學的創新理論。教師應將創新意識應用于日常的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從而使小學語文的創新教育得到不斷發展。
二、通過游戲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應營造輕松、愉快、怡然的學習氛圍,為全面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打好基礎。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若只有教師一個人在講課,沒有學生參與,小學生的注意力則會分散,甚至會導致無法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因此,利用游戲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好途徑,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
以《菜園里》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和學生在課前一起制作各種蔬菜水果的頭套,然后在課上選出幾名學生將蔬菜頭套戴好,再向其他學生進行提問:“請問這幾位同學代表的是什么蔬菜?”“你知道這些蔬菜是怎么來的嗎?”還可以問一些具有深度的問題:“通過認識課文中的蔬菜及其來源,你能從中獲得什么啟發?”等等。
又如,在《哪座房子最漂亮》一課中,教師除了讓學生將課文進行通讀之外,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在黑板上畫出自己心中覺得最漂亮的房子,再請其他學生做點評,并讓全班同學進行投票,給予選出的第一名一定的獎勵。
三、開展小組學習,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將小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開放性思想(包括挑戰意識、積極的探究精神以及好奇心)進行培養,才能使其創新能力得到培養。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最佳方法,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傳統語文教學模式,并將學生的能動作用進行充分發揮,從而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得以實現。通過參與小組學習的合作交流,學生會產生許多新的認知與情感,從而使其視野得到拓展、語文知識得到增長,其語文思路也得到開拓。
以《黃河是怎樣變化的》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幾個學習小組,讓一組學生通讀課文,并找出生字詞與文章的中心思想;另一組學生利用網絡等現代化手段將黃河變化的具體信息查找出來;然后教師在課堂中設置一些問題,如:“黃河的名稱如何得來?”“黃河每年會產生怎樣的變化?”“通過閱讀這篇文章,你能得到什么樣的信息與啟示?”等等。待各小組完成任務并進行匯報后,各小組再進行討論交流。教師適當地對學生的發言進行點評與鼓勵,以增強其自信心。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創新能力,而且還能使學生學會并敢于在課堂上發言。
時代在進步,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創新,教師更應提高創新能力,通過各種有趣的教學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為祖國輸送文化知識豐富的創新型人才。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