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云秀
內容摘要:體驗式作文教學模式旨在引導學生學會主動實踐,主動探索,從個體的親身體驗入手,運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生活素材,真正成為習作的主宰者。教師重在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努力為其創設一個特定的“真實”情境,實現“外部生活的刺激向學生個體意志事實的轉化”,從而使學生獲取語言運用的直接經驗。這種體驗與學生生活的親身經歷、感悟和思考息息相關。在這種生活體驗中,學生內在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他們將實現真正的自主習作,這對于改變傳統的習作教學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體驗式作文 作文教學 自主學習
以往對學生習作內容的確定、寫作過程的指導和對習作的修改點評,教師更多的是以教科書和教師原有的教學經驗為指導,缺少對學生實際生活的考慮。由于缺少觀察生活的能力,缺少對生活的感悟,學生寫作“原材料”貧乏,對習作缺少興趣,從而制約了自身寫作能力的發展,習作的內容往往脫離生活,遠離心靈。此種情況的出現,要求我們必須對傳統的作文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
“體驗式作文教學”是行之有效的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之一。它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體驗入手,通過設置特定的情景體驗,如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讀書、觀看視頻等方式,讓學生置身其中,獲取直接或間接的體驗感悟,從而在作文時有話可說,寫出自己知道的最親切,感悟得最深切的東西。同時“體驗式作文教學”倡導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轉變角色,從知識的傳授者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教師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為學生提供積極思維、大膽想象的舞臺,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據此,筆者在日常課堂作文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探索。
一.確立主題,創設情境,啟發感悟
在這個環節中,要注重主題選材的適當性,即適時、適景、適情。注重這些,是因為體驗式作文寫作應當緊跟教學進程,在適當的時間安排體驗式作文寫作,鞏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把握。
1.確立主題。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不同的學段、不同的年級有不同的寫作重點,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情況,合理安排相應的專題作文教學。體驗式作文寫作的主題,不能隨意地選擇,必須要統籌規劃,根據學生發展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制定出科學、合理、有序的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總體目標和具體實施目標,確保教學實施的有效性。
主題的確定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因素:一是學生的興趣愛好。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選擇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活動,使得學生能夠深入其中,專注細節的表達。也可以選擇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現象,這樣容易引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能夠寫出真情實感。二是主題形式和內容要豐富多彩。采用社會實踐、觀察研究、信息報告、解決生活問題、戲劇、傳記等形式。內容可以擁抱自然,體察社會、重溫歷史、感悟人生等。通過不同的形式和內容激發學生參與寫作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三是結合語文課堂教學。日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課堂教學資源,尤其是閱讀教學中的寫作資源,結合教學的總體目標,確立有價值的體驗式寫作主題。師生共同研討確定寫作主題,是體驗式作文教學的第一步。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主題,使選題更具有實用價值和現實意義,確保實施的現實性,避免了學生只為寫作而寫作的盲目性。例如,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看到環衛工人的辛苦勞作,為了體驗環衛工人的艱辛,同時表達對他們的關愛,筆者和學生共同商定以中央電視臺“善行無跡”系列公益廣告之《留一盞燈》為題,寫一篇作文。
2.創設情境。讓每一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參與生活,體驗生活,在體驗中獲得第一手材料,產生真情實感,并自覺地進行寫作,這是體驗式作文的一大特點。情感體驗是對認知事物的態度體驗,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產生的,它取決于認知對象滿足主體需要的程度。先創設情境,培育學生情感體驗,然后再下筆作文,是體驗式作文的基本流程。制造事件,讓學生做課前準備,是教學中常常用到的創造情境的辦法。教師設置情境的手段要豐富,如平時多舉行一些活動,讓學生深入生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活動中產生體驗。也可以讓學生面向文本,閱讀經典。另外,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技術是十分有效的情境設置手段。多媒體的影視情境能觀其形,辨其色,聞其聲,視其變,容易引起聯想和想象,吸引注意力,誘發興趣,觸發感情,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設置情景要經精心安排,切合實際,可以操作、實施,要有教育意義;事先要有計劃和準備,要向學生介紹要點,注意什么,觀察什么,體會什么,思考什么,讓學生有的放矢,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例如,在指導學生《留一盞燈》這篇習作時,筆者組織了一次“環衛工人的一天”主題采訪和體驗活動,利用星期日,帶領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深入社會,觀察、體驗和思考環衛工人的勞動艱辛。
3.啟發感悟。這是體驗式作文教學的關鍵步驟。情景設置得再好,學生觀察得再仔細,如果教者不去啟發,或不善于啟發,學生就不會動情,就寫不出好文章。在設置情景之后,讓學生置身情景之中,然后教者提出諸如“如果是我會怎么想?會怎么做?會有什么結果?”“假如某某情形出現,后果會如何?”等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如在第一次觀看視頻《留一盞燈》時,筆者要求學生要明確視頻的主題大意,提問學生觀看時的感受,使得學生認識到視頻所要表達的善良、溫暖的主題所在。在學生第二次觀看視頻的過程中,由影像敘事轉化成文本敘事,筆者幫助學生理清記敘文的六要素,即,時間:深夜;地點:公寓樓下;人物:年輕夫婦、老夫婦;事情起因:老夫婦打破菜罐;經過:年輕夫婦陽臺留燈;結果:老夫婦燈下進餐。在理清六要素的基礎上,把握視頻內容,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善于啟發學生思考、想象、議論和假設,是體驗式作文的一把鑰匙,它能打開學生激情的閘門,激活學生的寫作潛力。
二.結合課本分析課例,模仿創新、指導習作
1.結合課本。體驗生活是作文的第一源泉,而閱讀則可以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間接素材。大千世界紛繁復雜,學生不可能一一加以體驗,為此閱讀書籍、報刊,瀏覽網絡資源等文本是最直接、最便利的體驗方式。這既可以獲取知識、接受思想,又可以體驗情感、陶冶情操。小學生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度過的,語文教材應當成為培養學生情感體驗的主陣地,為此教師要認真鉆研,充分利用好語文教材。使用課文實例分析的好處在于選材的實用性,可以減少教師在選擇例文過程中容易遇到的難選擇、學生難理解等問題。課文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段落,可以幫助學生分析理解體驗式作文的寫法。借助作品中的典范,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與感染。
筆者在指導學生習作《留一盞等》時,為同學列舉分析已學課文《梅花魂》中的語言、動作描寫:
有生以來,我第一次聽到他訓斥我媽:“孩子要管教好,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嗎?”訓罷,便用保險刀片輕輕刮去污跡,又用細綢子慢慢抹凈。
《學會看病》中的心理描寫:從他出門的那一分鐘起,我就開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親,在孩子有病的時候,不但不幫助他,還給他雪上加霜。
通過對以上課文的講評,讓學生體會心理、語言、動作、神態等描寫在文中的應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從敘事抒情的描寫中理解、體會課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能激發學生的內心體驗,幫助學生將已學的寫作技巧應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以課文為橋梁,架設屬于自己的作文能力。
2.模仿創新,指導習作。實際寫作應用是體驗式作文的最重要的部分。就《留一盞燈》的視頻而言,筆者帶領學生分析視頻內容,學生自行討論應如何進行細致描寫。從記敘文的六要素入手,著重分析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加強學生對事情發生過程的描寫能力,并在這個基礎上進行細節添加,避免寫出流水賬式的、毫無重點的作文。通過體驗模仿,學生寫出了以下段落。
環境描寫:一個繁星滿天的夏日夜晚,蟬兒躲在樹叢里快樂地歌唱著。它們美妙的歌聲打破了夏夜的寧靜,同時也更加顯得四周的靜謐。夜深了,家家戶戶都挨著個地關了燈。
語言、神態描寫:爺爺正用那雙長滿老繭的手解開袋子,奶奶拿出一些清淡的飯菜。爺爺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奶奶坐在旁邊,看著他,不時愛憐地說:“慢點吃,又沒有人跟你搶!”言語間透漏出對爺爺的關愛。
心理描寫:驚愕間媽媽遲疑了一下,腦海中閃出一個念頭:我要是關了燈,他們劃破了手怎么辦?萬一他們再也不到這兒來休息了呢?于是媽媽打消了關燈的想法,她想讓他們的幸福的時間再長一些。想到這些,媽媽怕引起老環衛工夫婦的注意,就悄悄地離開了陽臺走回房間。
學生的以上描寫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所欠缺,顯得稚嫩,但這終究他們通過實地采訪體驗,觀看視頻體驗和模仿課文范例后,通過大膽想象寫出的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組內互評、自評感悟、教師點評
尊重學生的情感、提升學生的寫作技法,是體驗式作文評改的重要原則。首先教師在評改作文時必須尊重、理解學生的情感,不再挑剔他們不成熟,不深刻,而代之于欣賞與鼓勵的態度。其次作文評價僅僅是教師單方面對學生做出評價,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自己成為評價的主體,讓他們在參與評價中學會發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自我,從而完成對自我的激勵和超越。
1.組內互評。學生在小組內相互閱讀彼此的作文,閱讀之后,寫下自己的可鑒之處和修改意見。筆者的一般做法是:按照作文能力的高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組內的學生達到互補的狀態,學生之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評作文時,一個同學朗讀自己的習作,其他同學認真聽讀并提出修改意見,這個同學根據意見進行修改。對于學生自己修改完的作文,我們鼓勵他們推薦出一篇組內佳作,拿到班上交流。這樣的修改更具真實性、科學性。學生在互評中間相互碰激、爭鳴、共同進步?;ピu為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他人搭建了一個平臺。通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修改,學生可以充分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見,掌握修改要領,從而為接下來的獨立修改做好準備。
2.自評感悟。自評修改是寫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要求“要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新課標”中也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筆者認為,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自評習慣,然后再培養提高學生的自評能力。筆者在指導《留一盞燈》習作自評的時候,主要是讓學生思考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文章是否通過神態、語言、心理、外貌、動作等描寫,表現出人物特征,能否抓住人物的特點。其次再從主題入手,讓學生思考主題是否“有意義”。最后讓部分學生朗讀自己修改的得意之處。學習最終是一個自主的過程,學生逐漸養成自評、自改的好習慣后,獨立成文也就不是難事了。
3.教師點評。教師的評價語言要滿懷深情,這樣學生會把從評語中品到的希望和鼓勵,轉化為前進的動力。筆者認為,在對學生習作點評中,教師應當注重點評過程。對習作中普遍存在的優點進行肯定,盡量發現每個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對大部分學生習作中出現的缺點進行指導;對習作中特別出彩的片段,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的形式,在班內共同品讀,共同分析可以借鑒、學習的地方,這既是對學生個體的褒獎,也是對全體學生的激勵。
體驗式作文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對習作本身的評價,還要關注、評價學生在整個寫作過程中觀察、體驗、合作交流、搜集整理信息等方面的表現情況,為下一次開展體驗式作文活動提供有益的幫助。在評價的過程中,還要體現對寫作主體的人文關懷,要以鼓勵表揚為主,多挖掘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激發學生對寫作的信心和興趣。
四.結語
體驗式作文,作為一種新式寫作方法,應當在小學高年級的課堂寫作中加以應用及推廣。在體驗式作文過程中,學生可以真正參與到寫作中去,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而不是一味坐在課堂中苦苦思索,不得要領。通過體驗式作文寫作,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細節描寫、抒情手法,還能夠通過作文品評朗讀,獲得成就感,提高學習興趣。在作文品評過程中,學生能夠互相學習、借鑒,提高自信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寫作興趣與寫作技巧。與以往傳統的說教式作文教學相比,體驗式課堂作文教學使學生的能動性增加了,參與度也有了大大提高。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能夠將真實、細致的描寫手法融入到寫作中去,濃厚的寫作興趣替代了懼怕寫作的心理,使寫作本身變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艾萍.論體驗式作文教學[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4.
[3]楊會敏.體驗式作文教學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6.
[4]陳玉英.體驗教育途徑淺談[J].安徽教育,2002(8).
[5]夏彬.體驗式寫作教學策略探微[J].語文教學研究,2008(6).
[6]張蓉.體驗式教學模式淺析[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6).
(作者單位:濟南外國語學校開元國際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