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促進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與職業教育使命相契合的素質教育,是高校深化發展專業教育的必然選擇,近幾年在高職院校積極發展。目前,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發展幾乎是相互獨立的。本文分析了當前高職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明確創新創業教育觀念、系統整合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構建實踐基地、壯大師資力量等方面全面闡述了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對策及研究,對構建全新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提供了學術理念。
關鍵詞:創新創業教育;對策研究; 教育模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7.268
通過相關文獻對美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特點的分析,發現了美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率20%到30%之間的原因[1-2],高校在課程上、師資上、氛圍制造方面都給我國高校發展創新創業教育以很大的啟示。而我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率仍不足 5%,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低效性,雖然美國的教育發展模式很成功,有借鑒意義但卻不能完全照搬。因此,如何在高職院校開展行之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1 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秉承素質教育的理念,創新創業教育并不是只針對于少數人的“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學生,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大眾教育”。高校應轉變意識,讓全體學生都有機會接受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參與創新創業教育實踐活動。明確創新創業教育在高校“正規教育”的地位,將創新創業落實到教育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創業實踐能力,重視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培養出真正的創新創業人才而努力。
2 系統整合高校創新創業課程體系
(1)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注重大眾性。在課程設置中注重大眾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理論與實踐的大眾性。變“選修課為主”為“必修課為主”。二是課程面向對象的大眾性。每個專業的學生都有權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高校通過創業指導講座、創新創業學等通識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2) 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注重層次與區別。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要針對不同的學生分層次的進行的教育。將課程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3],初級學生學習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動手操作能力等通識教育;經過初級還有意向繼續深入的學生開設中級創新創業實踐課程,;對于高級階段的學生,通過實戰課程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鼓勵這一階段的學生形成自己的創業項目并引入到高校的創業孵化基地中,在實踐中,不斷獲取企業成長的技巧和方法。課程要有區別源于創新創業教育要與專業教育相結合。高校要依據專業學科的不同,因材施教。在專業教育過程中,穿插相關創新創業的內容,對于工科類學生,側重技術成果轉化;對于文科類學生,側重營銷、策劃。
(3) 創新創業課程注重“創業者”素質培養。通過調查發現,很多創新創業項目是受到了高校或者政府的支持的,但是由于學生主觀上不堅持而失敗。針對于這樣的情況,高校應培養學生的堅強、隱忍的能力。通過增加課外勞動、外部訓練課程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課程中幫助學生制定課程學業目標,短期與長期相結合,進行良好的規劃,督促學生自我形成堅持不懈的素質。
(4) 強化重修制度約束性,使重修規范化。當前重修制度面對大批學生無法畢業時往往不具備任何約束性,一方面無法引起學生對重修的重視,另一方面無法保證重修工作順利開展,因此,教學管理部門務必在重修工作展開之前重視工作計劃的可行性及完善性,盡量不在工作布置及展開之后修改政策。
3 構建實踐基地,擴大學生實踐幾率
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普遍缺乏實踐基地,因此高校應通過開展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創業積極性,為學生搭建實踐平臺,積極推動創新創業計劃的生成。大力篩選學生優秀創新創業項目,引入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為高校學生提供更加優惠的政策支持和更專業的技術指導,保障其后續發展。利用學校區域位置,開展與區域相關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創新創業教育重在有自身的特色,高校在鼓勵學生發揮創新創業意識的同時,要積極引導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與區域經濟發展相融合。
4 壯大“雙師型”師資力量,改進教學方式
(1) 內部選拔與外部招聘教師相結合。首先,將滿足創新創業教育要求的現有教師選拔出來,鼓勵教師繼續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實踐創新創業活動,并將其轉化為教育資源傳承給學生。除了內部選拔之外,外部聘請教師也是目前解決對口教師資源匱乏的有效途徑。高校可以聘請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來校開展講座,或者作為兼職教師進行創新創業實踐指導。
(2) 加大教師培訓力度。高校應提供定期培訓、實踐鍛煉等方式優化教師知識結構。為教師提供創新創業的優惠政策,鼓勵教師參與合作企業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加大科研成果的轉化率。在參與活動的同時反思自身的教學工作,保證其教學和科研工作能以實際情況為基點,使他們在訓練學生的創新創業方面,有理可循,有據可依,造就能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高適應性人才。
(3) 改進教學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高校應注重院系間的合作,各學院聯合授課。從不同學院抽調學生組成創新創業項目小組,這樣的跨學科項目研究,不僅可以利用各小組成員的專業優勢,也可以將知識整合,形成完整的創新創業小組,提高創業成功率。同時高校間也應相互合作和交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共享優質創新創業課程,共創尖端的創新創業團隊。
5 完善高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管理模式
目前高校采用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模式大多分為兩種,以教育部門為主的協調管理模式和以學生管理部門為主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多高校并沒有專門設立創新創業學院或者由創新創業基地來分管這部分教育工作。同時由于創新創業教育剛剛走向正規,多部門協調也出現了各種問題,因此,完善管理模式是保障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開展的重要樞紐之一。通過創建專門小組,協調各部門工作;落實政府政策,反饋開展效果;為學生提供優惠政策和項目指導等措施可以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李一中.國內外創業教育研究綜述[J].高校社科動態,2009(02): 15-18.
[2]梅偉惠.美國高校創業教育[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 85-95.
[3]文豐安.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淺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04):26-28.
基金項目: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項目“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與物流管理專業融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編號:162070),主持人:康亮。
作者簡介:康亮(1983-),女,講師,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