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紹新
[摘 要] 今年我縣農機部門將進一步以提升農機服務社會化、專業化水平為目標,不斷創新農機培訓模式,突出培訓重點,加快農機科技應用,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素質,從根本上明確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目標,提高工作的針對性和指導性,找準定位、理順思路,強化措施,大力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創新發展。
[關鍵詞] 創新 農機培訓 模式 社會化 發展
[中圖分類號] S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7)02-0213-01
近年來縣農機局不斷以完善服務平臺、拓展服務渠道、提升服務質量為重點,著力培育發展主體、建設人才隊伍、強化公共服務,大力發展規模農機、產業農機、效益農機、精細農機。文章就我縣目前情況做淺要分析。
1 創新農機培訓模式的幾個切入點
縣農機局注重農機培訓模式,突出重點,精心部署,切實提高農民的操作技能和致富本領,助推農機化事業跨越發展。
1.1 密切聯系實際,提高重視程度
農機部門對廣大的農機手培訓現狀展開深入調查,充分認識到農機培訓是提高農機的操作水平,了解農機手需求情況,靈活安排培訓內容,注重實效,認真積極地投入到農機培訓工作當中,對重點難點問題突出講解,使大多數學員能掌握農機實用新技術,并要加強安全防范措施,確保農業生產高效進行。
1.2 緊跟政策,強化宣傳力度
積極宣傳國家惠農政策,把購機補貼政策、農機培訓政策等納入培訓內容,使廣大農民深入了解黨的惠農富民政策。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專家講座、召開現場會和送科技下鄉活動等形式,廣泛宣傳農機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要意義,提高農機培訓的社會影響力,引導農民積極參與到農機培訓工作中來。
1.3 強化培訓內容
培訓農機實用技術,將農機培訓工作與農業生產需要相結合,與結合農機化重點項目相結合,與農機化隊伍建設相結合,全方位滿足農民及機手的作業需求。同時,聘請廠家技術人員現場講解農機實用新技術,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農機科技培訓與監理、推廣要密切配合,全方位發動,不斷拓寬培訓范圍,高質量完成培訓工作任務。
1.4 創新培訓方式
為確保培訓效果,應該根據不同業務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采用“走出去教”與“請進來學”相結合的方式,送科技下鄉、短期講座、跟蹤服務、現場演示等靈活多樣的形式,打破傳統培訓模式,積極組織農機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到農機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家中,幫助他們解決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切實為廣大農機手搞好技術服務,積極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培訓方式上講求靈活、因人施教,通過現場操作實踐,當場解答學員提出的種種問題,切實提高學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增強教學的實用性,推動農機培訓事業的發展。
1.5 重視培訓質量
在農機培訓中,做到務實不務虛,不走過場,不敷衍了事,嚴格按照培訓要求完成規定課時,學員考試不及格不予發證,確保結業后的農民掌握先進適用的農機新技術。
1.6 擴大培訓范圍
在農機培訓過程中,不僅對機手進行機械操作、維修、保養等技能和安全知識的培訓,而且對農機經營組織,農機服務組織進行機關法律、法規、經營生產作業、服務方法、文明用語等方面的培訓,促進全縣農機銷售和作業市場的規范化。
1.7 加強重點培訓
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等作為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市場主體,在農機化生產經營和作業服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各地要把培育壯大農機合作社、推進規范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增量提質并重,規范創新并舉,不斷增強合作社發展的經濟實力、發展活力和帶動能力。
2 創新農機培訓模式,加強農機社會化發展的意義
2.1 提高了農機化裝備和生產水平
通過引導農民發展大型復式農業機械、經濟作物生產機械,提高農作物生產環節機械化覆蓋面,使全縣的農業機械化生產由耕播收生產環節向產中植保環節、產后處理環節延伸,由主要糧食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向油棉飼農作物和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發展。
2.2 加快了推廣應用農機新機具新技術
繼續利用 “專家+農機技術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的農機科技推廣服務模式,采取召開現場會、舉辦培訓班等形式,大力推廣玉米聯合機收、機械化深松、保護性耕作、機械化植保、糧食烘干等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加大經濟作物適用機具技術的推廣力度,實現農作物機械化生產環節全覆蓋。
2.3 加強了農機服務體系建設
整合全縣農機維修網點、農機生產廠家、經銷商三包維修服務力量,形成完善的農機維修保障體系,以最快的反應速度、最好的維修質量為農機手提供服務,滿足全縣社會農機維修保障需求。完善農機信息化服務體系,利用“農機直通車”服務平臺將農機具推廣、跨區作業、農機產品質量、農機惠農政策等內容納入平臺進行統一的發布反饋,擴大基層農機信息服務網絡。
2.4 加強了農民農機手的職業技能培訓。
今年來縣政府不斷進一步加大農民農機手技能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模式,提高培訓效果。重點加強對大型拖拉機駕駛員、聯合收割機駕駛員的實際操作技能培訓,提高他們的駕駛操作和安全生產水平。
2.5 落實好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
加大宣傳力度,注重信息公開,繼續完善執行《農機購置補貼管理辦法》、《農機購置補貼廉政風險防控手冊》等規章制度,加強農機購置補貼廉政風險防控。嚴格按照省、市、縣農機財政部門的方案要求,一個步驟不少,一個環節不缺,把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到實處。
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培訓農機人才是必經之路。隨著我國社會化大生產模式的加快轉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逐漸增多、農業機械科技的創新升級,對農機培訓工作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因此打造以新型農民、培訓師資、農機管理人員“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積極探索培訓工作新路子,開展了多樣化、多元化和實用性、公益性并舉的農機化教育培訓工作,有力地推動了農機化事業的發展。
各級農機部門一定要強化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在縣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團結拼搏,銳意進取,扎實苦干,奮力推動農機化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為早日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積極貢獻!
參考文獻
[1]蘇麗萍;如何搞好公益性農機培訓工作[J];中國農機監理;2009年02期
[2]宋玉新;農機技術培訓適應性原則及實現途徑初探[J];民營科技;2009年10期
[3]白韻環;從經濟學角度論農機培訓機制創新[J];農業機械;2008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