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天宇+孫勝男
摘 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與發展對于我國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文章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對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發展狀況的實地調查,研究認為: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教練員年齡和職稱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偏低;運動員生源以普通高中生為主,訓練年限較短;訓練場館與設施簡陋、經費來源單一。建議:實施教練員選拔、考核與聘用機制,并出臺相關制度文件,規范教練員的職業行為;建立體育場館運行與保障機制,盡早對破損場館進行翻新、改造、重建。
關鍵詞:吉林省 高校 排球運動
中圖分類號:G8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39(2017)2—0135—04
1 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校在“體教結合”模式下,先后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卓越的學生運動員,并在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中為祖國摘金奪銀[1]。在高校競技體育改革與創新的背景下,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發展無疑將牽動高校競技體育未來的走向。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與發展已成為我國學校體育,特別是高校競技發展的核心要素,對于我國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本研究通過對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發展狀況的實地調查,深入了解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運動隊發展的現實狀況,剖析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境與不足,并提出具體的優化策略,皆在提升吉林省高校排球競技水平,助力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改革與創新。
2 調查對象與方法
2.1 調查對象
本研究主要以吉林省9所普通高校(東北師范大學、延邊大學、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長春師范大學、長春理工大學、長春大學、吉林師范大學、北華大學)的高水平排球隊為調查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數據庫以“排球”“高水平運動隊”為主題詞進行高級檢索,主要檢索了1998年至2015年的相關文獻20余篇。先后走訪了吉林省圖書館、長春市圖書館、東北師范大學圖書館查閱了有關高校競技體育、體育賽事組織與管理、排球運動教程等相關著作、教材10余部。
2.2.2 問卷調查法
先后對9所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教練員、運動員、主管領導發放調查問卷,問卷采用現場方法放與回收的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418份,回收調查問卷370份,回收率為88.5%,去除無效問卷,有效問卷共343份(教練員33份、運動員295份、主管領導15份),問卷有效率為92.7%。
2.2.3 專家訪談法
根據本研究的實際需要,在訪談前撰寫了訪談提綱,并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分別對東北師范大學、吉林大學的專家、學者,以及吉林省體育局、吉林省教育廳的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2.2.4 數理統計法
本研究采用Excel 2013軟件對調查后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與分析,通過數理分析的方式將調研數據整合,為本研究的結論提供參考與借鑒。
3 結果與分析
3.1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發展現狀
3.1.1 教練員
3.1.1.1 年齡結構與執教年限
調查結果顯示(見圖1):教練員的年齡結構從28歲至58歲不等,平均年齡為38歲,其中教練員36-40歲的人數最多,有11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3.3%。可見,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教練員年齡比較年輕,年齡結構趨于合理,有利于各高校高水平排球隊訓練指導工作。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1):教練員執教年限在4-6年的人數最多,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6.4%,而執教年限在13年及以上的人數最少,僅有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教練員年齡普遍年輕,導致執教年限較短。而有經驗的教練員,可能是由于已晉升高級職稱或過于傾向家庭的緣故,導致不再繼續從事教練員工作。
3.1.1.2 職稱結構與學歷層次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2):教練員職稱為教授的有4人,占被調查總人數12.2%;副教授有1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6.4%;講師人數最多,有14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2.4%;助教有3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9.0%。整體而言,教練員職稱結構趨于合理,有利于鞏固與促進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教練員的專業化發展。
此外,通過對教練員學歷的調查發現(見表3):教練員具有博士學位的有8人,占被調查總人數24.2%;具有碩士學位的有21人,占被調查總人數63.6%;此外,還有4人具有學士學位,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2.2%。可見,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教練員學歷層次主要以碩士學歷為主,但也有部分教練員仍只具有學士學位,急需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掌握扎實的體育理論知識,從而為指導排球運動員的訓練服務。
3.1.2 運動員
3.1.2.1 學生來源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4):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運動員來源于普通高中的有183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62.0%,而來源于業余體校和體工隊的運動員分別占被調查總人數的29.2%和8.8%。可見,普通高中是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運動員來源的主要渠道。

3.1.2.2 訓練年限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5):運動員入學前訓練年限為1-2年的有10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4.6%,訓練年限為3-4年的有114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8.6%,訓練年限為5-6年的有44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4.9%,訓練年限為7年及以上的有35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1.9%。
可見,入學前運動員都進行了一定周期的訓練,但是訓練年限略有差異,訓練周期較長的運動員人數普遍較少。
3.1.3 后勤保障
3.1.3.1 場館設施情況
優質的體育場館與設施是高校高水平排球隊訓練的重要保障[2]。調查結果顯示(見表6):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運動員認為非常滿意或滿意的共有9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1.2%;認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的有11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38.0%。可見,吉林省高校體育場館與設施不能夠滿足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訓練需求,急需改建體育場館或更新體育設施,從而促進吉林省高校排球運動的開展。
3.1.3.2 經費來源情況
調查結果顯示(見表7):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經費來源的主要渠道是國家和學校專項撥款,分別占被調查總人數的100.0%和86.7%,而企業贊助和學校與企業共資的高校較少,僅占被調查總人數的40.0%和13.3%。可見,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經費來源相對單一,單獨依靠國家和學校專項撥款難以維持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需求,急需引進社會或企業資金,從而促進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可持續發展。
通過對訪談了解到,吉林省9所高校中普遍存在經費的不足的情況,特別是省屬高校,只能依靠地方政府的撥款,在財力的扶持上無法與“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相抗衡[3],嚴重制約了地方高校競技體育的開展。
3.2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發展困境
3.2.1 主管領導重視程度不足
吉林省高校主管領導的重視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將決定高水平排球隊未來發展的走向。高校組建高水平排球隊不僅僅是為了提升學校排球運動競技水平,更重要是的弘揚與傳統排球文化,形成大學生廣泛參與體育鍛煉的良好氛圍[4]。但通過對教練員的訪談發現,吉林省很多高校的主管領導對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與發展存在誤區,認為高校競技體育是輔助高校教學的產物,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可有可無,沒有必要進行大量的財力投入,對于高校的學科建設和全國排名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只是豐富大學生課余文化生活的組成部分而已。
3.3.2 訓練場館設施缺乏維護
現代化的體育場館與設施是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建設的重要保障[5]。通過訪談了解到,高校體育場館與設施缺乏必要的維護與保養,沒有專門的保潔人員進行清潔,是導致破損和年久失修的關鍵,特別是諸多體能訓練房、排球塑膠跑道等設施破損比較嚴重,已經成為阻礙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與發展的關鍵誘因,極大地限制了教練員指導的熱情和大學生訓練的積極性。
3.3.3 教練執教水平相對薄弱
業務能力較強、執教經驗豐富、專業技術出眾的教練員是保障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基石[6]。通過訪談了解到,經驗豐富的教授或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不擔任教練員的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是有科研方面的壓力,第二是已經晉升正高職稱,不再繼續擔任教練員崗位,第三是生活重心更加傾向于家庭。這就造成了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部分教練員的業務水平相對薄弱。
3.3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優化路徑
3.3.1 實施教練員選拔、考核與聘用機制
針對教練員在高水平排球隊執教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建議實施教練員選拔、考核與聘用機制,并出臺相關制度文件。選拔路徑為:根據教練員的專業背景、學歷層次、訓練和比賽經驗進行綜合考評,主要考量教練員帶隊的適合程度和承諾取得的預期成果;考核標準為:帶隊取得的競賽成績、運動員文化成績、運動隊管理的效果等;聘用待遇為:運動成績與晉升職稱、個人薪資、科研成果掛鉤等。通過該機制可以有效激發教練員的愛崗意識,減輕因教學和科研壓力過重,輕視高水平排球隊的訓練與管理工作的念頭[7]。
3.3.2 加大訓練場館設施的改造與維護
吉林省高校體育場館與設施困窘的現實狀況已限制了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常態化發展。應盡快采取相關措施對高校高水平排球隊訓練所需的場館和設施進行翻新、改造、重建等,這不僅僅有利于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更有利于全校師生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及體育社團和協會的組建。此外,建議加大對高校體育事業經費的投入,新建現代化的綜合性體育場館,滿足高校高水平排球隊運動員訓練與競賽的需要。
3.3.3 提升領導的責任意識與重視力度
應積極向主管領導傳達國家的政策方針,從而提升主管領導對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重視程度。除了在政策到導向上向主管領導進行滲透外,還要站在學校的立場宣傳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與發展將對學校帶來的利益,構建教練員獎懲機制,訓練與教練員業績和晉升職稱掛鉤[8]。總而言之,應該讓主管領導感受到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建設與學校的發展目標和戰略定位相一致,是促進學校多元化、多功能發展的重要載體,從而提升主管領導對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重視程度。
4 結論與建議
4.1 結論
吉林省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教練員年齡和職稱結構不合理、學歷層次偏低;運動員生源以普通高中生為主,訓練年限較短。雖然高水平排球隊組織機構健全,但訓練場館與設施簡陋、經費來源單一。
4.2 建議
建議實施教練員選拔、考核與聘用機制,激發教練員的愛崗意識,并出臺相關制度文件,規范教練員的職業行為;同時,建立體育場館運行與保障機制,對破損場館進行翻新、改造、重建,對訓練器材定期進行維護與保養。
參考文獻:
[1] 肖 瀟,張鐵雄.湖南省普通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5(12):107-108.
[2] 張效江,王煥盛.高校高水平排球隊教練員執教能力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6(03):34-35.
[3] 李國杰.首都高校大學生排球聯賽發展現狀調查與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5.
[4] 吳 華,阮 輝,林明祥,等.功能動作篩查在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的應用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2015(06):60-63.
[5] 饒 帆.高校高水平排球隊建設對大學生排球活動的帶動作用[J].體育世界(下旬刊),2013(11):112-113.
[6] 韓再娥.內蒙古自治區高校高水平排球隊伍建設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
[7] 李 萌.天津市高校高水平排球隊發展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運動,2012(22):32-33.
[8] 王 迪.論高校高水平田徑隊文化建設的重要性[J].內蒙古體育科技,2013(01):84-86.
On the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and the Optimization Path in Jilin Universities
Liu Tianyu1 Sun Shengnan2(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24, China; 2.Tonghua First Middle School sports Office, Tonghua Jilin 130024, China)
Abstract:The university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has far-reaching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China to develop from the sports giant towards sports power.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do the of field survey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level volleyball team in Jili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Jilin university high level volleyball coaches age and title structure are unreasonable, education level is lower; the origin of players of student are mianly from ordinary high schools, with shorter training period; and their training venues and facilities are humble, funds source is single. Advice of the stud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aches selection, evaluation and employment mechanism, and a relevant system files, regulating professional conduct of the coaches; establishing sports venue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reconstructing the damaged venues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Jilin provinc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volleyb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