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森 王瓊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國家、社會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加強,但在在眾多的中職學校中,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的現狀卻不盡如人意。本文試圖通過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師素質、學生現狀、現行語文教材、教學方式等情況進行分析,來探討適合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的教學方式方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突出問題;教學策略
一、目前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教師的自身素質有待提高
中職學校的語文教師往往都是從普通本科院校畢業,所學內容與基層的學前教育專業聯系甚少,即使懂得一些學前教育專業的知識,也只是皮毛而已。因此,教師普遍與具體的幼兒語文教學實踐相脫離,缺乏具體的教學經驗。另外,因為沒有升學壓力,再加之學生整體素質下降,所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缺乏熱情,形成了教學惰性,依然沿用著老套的教學模式,停留在講講讀讀寫寫的階段,使得學生最終得到的都是死記硬背的知識,而自身的素質卻沒有得到提高,從而導致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后果。
(二)教材嚴重滯后,跟不上課改,跟不上時代
以《閱讀和寫作》第一冊為例:第一單元訓練重點是“理解語句”,第二單元訓練重點是“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第三單元訓練重點是“理清思路”,第四單元訓練重點是“把握文意”。教材是想通過每個單元的學習,教授學生一種閱讀方法,然后以掌握的這種方法來展開閱讀,這樣的思路在中學能行,但筆者通過近幾年在中職教學的實踐后發現并不適宜。這除了受中職學生整體素質的限制外,課時安排、學習方式等都是制約語文教學的很重要因素。
(三)語文教學定位不明確
學前教育專業所學課程可籠統地分為文化基礎類課程、專業技能類課程、教育類課程。因此,多數學生,甚至部分教師認為應該把學習的重點放在專業技能和教育類課程,尤其是專業技能方面,從而忽視了語文在內的其他文化課程的教學。這樣即使在課程安排上給予了語文教學充分的課時,也有可能導致語文課被偏廢的不良現象,而這無疑是在浪費教師和學生的時間。然而,通過去幼兒園聽課,我發現一些幼兒教師在給孩子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只是將書本知識灌輸給孩子,當孩子問及一些書本上沒有又看似“奇怪”的問題時,教師也只是用“這個問題咱們以后再說”“這個問題以后你會懂的”等諸如此類的話搪塞應付,甚至忽視不答。
二、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解決問題的對策
(一)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一是專業知識的提高,中職語文教師除了繼續學習本專業的知識,同時還要認真、全面地學習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學前兒童教育學、學前兒童教育科學研究等學前教育理論知識,并靈活運用,借此來指導語文教學。二是教學能力的提高,教師應深入實踐,走出課堂,走進幼兒園,虛心向幼兒語文教師求教,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研究適合學前教育專業的語文教學方法,以適應學前教育專業語文教學。
(二)大膽創新,勇于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新教學方式
在教學模式上,我們應該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實踐,因材施教。以三年制的幼兒教師職業教育為例,語文教材遵循“注重基礎、強化能力、突出重點、學以致用”的原則,教材的體系編排完整,涵蓋了聽說讀寫等各環節的語文知識與能力訓練。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針對學生知識水平偏低的特點,遵循學生需要什么,我們就給什么的原則,靈活處理教材,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在寫作能力訓練中,除了教授學生必須掌握的文體寫作外,還適當增加兒童文學的創作嘗試,使寫作訓練更符合幼兒園教學的實際需要。在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注重學生語言表達技巧的訓練,創造更多說的機會,讓學生逐步克服在訓練過程中的語言表達障礙,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可以嘗試“研究性學習”,打破以教材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利用研究性學習“開放性”的特點,將教材內容和社會信息結合,將語文學習與學前兒童發展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相結合,從而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學前教育專業應多開展以誦讀、書寫和說話為主的教學
語文學習的聽說讀寫就是最簡單的規律,抓住這就抓住了語文的關鍵。這里著重說一說誦讀法。誦讀,就是出聲讀。他與朗讀的區別在于,朗讀多是讀給別人聽的,而誦讀多是為了自己學習,是為了通過讀來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記憶,這是我國古代最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私塾里的先生要求學生讀書都必須是放開喉嚨誦讀。
(四)注重非智力因素,開展情感教育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的體驗,一種潛在的動機和動力系統,是人的諸多心理因素中最積極、最活躍的因素。贊科夫指出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一般發展;蘇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師要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巴班斯基認為教師要致力于全面培養學生的個性;羅杰斯把發展學生自身潛能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概念和價值體系作為教學的首要任務;布魯姆等則明確地把情感列為教學三大目標領域之一。
(五)重新認識語文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地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們素養的形成和發展的需要,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整體素質提高的基礎。《幼兒園教育工作綱要》規定幼兒教師不但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而且要有智力技能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教育、藝術活動素質。因此學前教育專業要求學生不僅具備較高的專業技能,而且具備較高的文化素質,而較高文化素質的取得依賴于我們的語文教學。而且,幼兒教師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至關重要。
因此,語文教學在整個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一切課程學習的基礎。既然明確了語文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地位,那么學校、教師和學生就應該對語文教學重新定位,努力培養出具有高素質的幼兒教師,從而滿足社會對幼兒教學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