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霞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結束教學中,借助多媒體直觀、有趣、生動的特點,引發學生自覺的、有目的的學習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心理情感,增加了對課文的理解成分。本文從PPT演示、視頻放映、播放錄音、歌曲演唱四個方面探討多媒體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結束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多媒體;結束;小學語文;教學
多媒體能夠非常好地創設教學情境,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準確地認識事物。同時,多媒體生動活潑,能夠很好地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可以快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當需要學生開展觀察、思考、想象等活動時,多媒體常常是增強學生學習心理活動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能夠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恰當地借助多媒體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PPT演示,簡潔而清晰
將課文的重難點、課文的結構綱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等制成幻燈片用PPT的形式呈現。那些圖文并茂、言簡意賅、調理性強、視覺感強的PPT,或組成知識框架或思路走向圖的PPT展示,既可節省時間,又能要言不煩,還為學生做筆記提供一些方便。在使用時,要注意提高PPT制作技術,要壓縮,要精心設計,忌諱思路混亂,字體太小太多,顯得密密麻麻,層次不清。
在教學《桂林山水》一課時,學生若只通過課文的畫面和文字去了解桂林的山和水優美的特點,就顯得比較生硬,無法感悟出桂林山水的動人之處。于是,我根據課文內容制作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和漓江水的PPT投影片進行比較,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來感受漓江水的特點;我同樣制作出峰巒雄偉的泰山、紅葉似火的香山和桂林山的PPT投影片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來理解桂林山的特點。在課堂結束時,學生通過簡潔而清晰形的PPT投影圖片對比,不僅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概括,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了學生形象思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視頻放映,加深理解和感受
在教學結束前放映一段與課文有關的視頻資料,如紀實片、影視片斷等,化語言描寫為實景欣賞,讓學生在觀看資料影片中加深對課文的內容理解,加強對課文情感的體驗。對一些難以把握的內容,化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習興趣,喚醒想象思維,激發學生在特殊的情境中運用聯想,深入思考。學生對影視的興趣會很強,教師在選擇時務必適當,精選片段,不可變成一種消遣性觀看,或者茫無目的的觀看。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和結束后,教師需要作適當的評論和點撥,使之為教學服務。
在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時,我在指導學生學習課文內容后,為了加深學生對紅軍戰士是如何飛奪瀘定橋的理解,了解那驚心動魄的場面,在課堂結束時,我利用多媒體播放《飛奪瀘定橋》的電視錄像,然后又引導學生精讀課文,并結合剛看完的錄像所呈現的驚心動魄的戰斗場面,回顧課文是怎樣描寫紅軍戰士飛奪瀘定橋的?學生觀看完錄像后爭先恐后地舉手回答:①“飛”就是搶時間爭速度,必須在敵人援兵的前面趕到瀘定橋;②“奪”就是攻天險,不顧驚濤駭浪,不畏鐵索高懸,不懼敵人的槍林彈雨沖向對岸消滅敵人。通過錄像的放映和結合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就能深深地了解到紅軍戰士“飛”的艱難,“奪”的艱險,學生就會被紅軍戰士英勇頑強、不畏艱險、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這樣的影視片段,不但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還加深了對課文重難點的理解與掌握。
三、播放錄音,更深一步地理解課文
通過播放標準朗讀課文的錄音或與課文內容有關的錄音,為學生提供直觀感受情景,提供標準朗讀,便于領會文本內容與情感,既提高學生朗讀能力,又營造一定的語言情境,便于學生在深刻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再一步加深體悟使音樂環境對學生的理解起著幫助作用。
在教學《一夜的工作》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課文,進一步了解我們敬愛的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情況,我先讓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基本內容,然后放錄音。學生聆聽著課文錄音,心潮會隨著作者的情感激流而澎湃,一種生于斯長于斯的對周總理的尊敬之情會從心底油然而生。學生聽完錄音,對周總理一夜工作的勞苦和生活的簡樸的崇高精神深深感動,從而激發學生對周總理的崇敬之情。在課堂結束時,我播放柯巖寫的詩歌《周總理,你在哪里?》:“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們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隨著富有情感又帶憂傷的朗讀,更加深了同學們對周總理的熱愛和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在教學時,我充分發揮課文錄音的示范作用,讓學生聽錄音無聲讀,伴錄音輕聲讀,跟錄音試著讀……真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通過錄音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了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欲望,為深入分析理解課文內容扎實了基礎。
四、歌曲演唱,激發學生情感
教師通過自己領唱或者和學生一起演唱來結束課文的學習,可以實現人的心靈溝通,喚醒學生對未來的憧憬,獲得美好的生活與情感體驗。這樣的形式比較新穎,富有感染力,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促進對課文的理解。這樣,老師和學生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相處,大家一起感受音樂的美妙,借此加深了對課文的形象感受,并進而欣賞歌詞的美好感情和青春昂揚的精神風采。
我在教學完《草原》這篇課文內容后,便在黑板上寫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的第一段歌詞:“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白鳥齊飛翔。”接著用抒發感情的格調輕輕地唱起來,很多學生也跟著唱起來。嘹亮的歌聲中,讓學生感悟出內蒙古遼闊的大草原美麗的景象:那兒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氣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馬壯,繁花似錦,白鳥歌唱……這樣的結束方法,“余音修長,繞梁三日”,使學生神往于內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喚起他們豐富的想象,激發了他們的情感,從而對這篇文章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融入了作者的心靈。
在小學語文結束教學中,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活力,讓學生更主動、更自由、更充分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但多媒體的教如何與學生的學相統一,靠的就是教師的引導,只有教師的積極引導才會帶來學生的積極反應,只有合理地使用多媒體才能給課堂帶來顯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