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西鋒
摘要:對于初中生的教育來說,語文是初中生的基礎教學中必不可缺的一個科目。有效的初中語文教學不僅是培養初中生語文學習素養的重要保證,而且對初中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升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初中語文任課教師要從多個方面實施有效教學策略,以此來培養初中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本文就對初中語文有效教學進行解讀,主要談談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希望能夠從根本上促進初中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初中語文;有效教學;解讀
一、制約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實施的因素分析
首先,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學資源得不到合理的利用,教學資源不能與時俱進。這種現象尤其是在比較落后的國家和地區更為常見,因為他們無法及時得到最新的教學信息和教學設備,使得初中語文任課教師十幾年如一日的使用早已落后陳舊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其次,初中語文任課教師仍習慣沿用舊教學資源,無法把握教學新契機,這就導致了教學手段的滯后。長期以往,就影響了初中生語文學習效率和學習興趣的提升與激發,致使他們的語文學習效果不理想,制約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策略實施。最后,由于現下的教育仍處于應試教育階段,許多語文任課教師過分看重學生的成績,忽視教學方法的創新性和時代性。在他們看來雖然這些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可以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但是卻無法提高初中生的語文學習成績。換言之,就是因為這些具有時代性和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對初中生語文學習成績的意義不大,所以他們仍習慣沿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嚴重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發展。
二、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策略
(一)更新傳統教學理念與手段
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現有賴于前衛的教學理念與手段。那么,任課教師就要及時更新傳統的“灌輸式”,即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遵循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的引導初中生,完成師生間的互動學習過程。倘若在教學中學生遇到疑難問題,任課教師只需要做出適當的引導或指導,幫助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解析,從而順利將課文知識點內化。
例如,在進行《紫藤蘿瀑布》的教學中,首先,任課教師需要在授課之前導人文章創作背景,即當宗璞看到庭院一株盛開的紫藤花時,本來因弟弟身患絕癥而悲傷,但卻睹物釋懷,感悟到了生命的力量。這樣一來,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在遇到“進濺、伶仃、佇立”等生詞時,任課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或者相互討論找出生詞的含義以及讀音。最后,打破傳統的“一言堂”教學模式,指引學生深入學習課文重點,要求學生自主解讀課文內容。這時候任課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提問:“文章分為哪三個部分?分別是什么?這篇文章的語文特色、語言風格是怎樣的?而行文立意又是怎么表現出的?”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就能夠更加有方向性的理解、探究文章主旨。與此同時,學生就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其更好的積累和掌握文中的知識點,從而實現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目標。
(二)展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內容
在新課程背景下,任課教師不能夠只重視學生的筆試成績,還要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進行考察,幫助學生解決其在學習中遇到的盲點,只有這樣,才能夠幫助任課教師了解初中生的學情,從而促進有效課堂教學的開展。而在此過程中,為了更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學情,任課教師要向學生展示一個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明確的教學計劃于目標,從而了解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表現,調動學習氣氛,打造一個有效的語文教學課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內容的展示是靈活多樣的,例如,任課教師可以通過學生自主辨析課文內容,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愚公移山》的學習中,任課教師就可以組織課上辯論活動,辯論的主題是“愚公移山行為是否可???”答案無疑是開放性的,在一場激烈的辯論下,學生之間的思維火花也得到了有效的碰撞,這一與延伸和發散學生的思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此過程中,有效的培養的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更加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再如,在進行《蚊子和獅子》的教學中,任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寓言改為劇本,在課堂中表演文章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對文章進行劇本的改編中,使自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運用能力得到提升,這也符合新教改的重視初中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的思想,有助于初中語文有效課堂建設的不斷推進。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目標的實現需要任課教師的不斷努力,改進傳統的教學理念,不斷學習新教改內容,從學生的學習情感、技能以及態度等多方面著手,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獲得—個有效的語文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