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景麗
摘要:思想品德課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徑。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學校人員配備、教材編寫、考試制度、生源流動等因素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農村中學學生的基礎素質,信息閉塞又局限了農村學生的眼界。又由于農村教育的條件較落后,老師教學能力的提高也受到一定的局限。要提高農村初中學生思想品德課程教育質量,學校在改變師生觀念,注重教師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的動力和創造力,這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巨大生命力。
關鍵詞:思想品德課程改革;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學習興趣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沿襲了幾千年的“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傳統教育正在被素質教育的浪潮所淘汰。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把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逐步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而在學生學習的諸多學科中,思想品德課是素質教育的前沿陣地,是確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主陣地。然而,就是這樣一門重要的課程,農村初中的教學質量與城市初中的教學質量差距正在越拉越大。
一、農村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質量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學生的視野廣度不一樣
近年來,思想品德教材、考試制度都進行了多次重大改革,考試重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查,教材的編寫素材和大部分試題都源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設。對于鄉村的學生來說無疑是感到陌生,有相當的難度。再有在農村,家長文化程度低,無法對學生進行輔導,落后的人文環境及繁重的學習任務又使學生不能顧及報刊上的新聞細節,從而造成農村學生視野較城市學生狹窄。一到試場,看到試卷題目,只能做些能從書本上找得到的理論性的死答案,至于聯系實際談出自己的看法類的題目那就傻眼了。
(二)學生的基礎素質不一樣
近年來,農村初中的大量優秀學生流向城市學校,是造成城鄉學校間知識質量懸殊的又一個重要原因。城鎮化的發展和家長對教育的逐漸重視,許多有點經濟實力的家庭,就想方設法把自己的孩子轉入城市條件較好的學校就讀。
(三)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不一樣
面對新課改,農村部分老師的教法卻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新理念與教學實踐脫節。雖然在理論上知道課堂應以學生為中心,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但一到教室,他們依然以權威自居,仍把自己當成教學的主角,把學生當配角,把教材當唯一的課程,死教苦練。而城市學校教學設施設備先進,教師觀摩學習先進課改理念的機會多,再加上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教師的教法自然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就這樣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遠遠強于農村學生。
二、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的建議
(一)注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
思想品德課一個的重要目標就是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而良好的心理品質則表現為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如遵守紀律、主動自覺學習、做事認真負責、為人誠實有禮貌、自尊自愛、自立自信等。現行的思想品德課教材,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既注重知識的培養,更注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是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以致用,在生活中踐行思想品德課的理論要求,這項工作的落實貫穿于教師的整個教育教學之中,需要教師耐心細致的、有目的、有意識的去糾正學生所表現的不良行為習慣,是一項耗費精力的工作。分為兩個階段。
1.知識傳授與實踐階段。思想品德課教師通過對課本知識的講解與訓練后,讓學生掌握了知識、明白了道理,從知識的角度來說,形式上教師算是完成了教學任務,但從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學習目標和能力目標要求來看,學生的各種能力、良好行為習慣、心理品質的培養和形成并沒有表現出來,而要做好這一點,工夫則在課外。
2.培養和保持階段。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與實踐,學生已初步體驗了思想品德課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的要求與培養,而學生真正要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還有待于進一步加強和保持,教師要用較長時間對學生進行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解決。通過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糾錯、糾偏、訪談、教育等方式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對能夠保持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肯定,在成長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并收獲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給他們帶來的快樂,從而更好地保持和堅持,使良好的行為形成習慣,良好的習慣逐步形成性格,讓良好的性格來改變他們自己的命運。
(二)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
我們知道,要做好一件事,方法很重要,學習也一樣,方法好,事半功倍,方法不對,事倍功半。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來說,常規而有效的學習方法應該是這樣。
1.抓牢基礎、抓住重點。基礎知識是課本中基本的常識,只有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進一步深入學習,但在學習中,很多學生不重視課本的閱讀理解,只愿意去多做一些題,因為考試就是做題。實際上這是一種本末倒置的做法,客觀地說,課本與習題這兩方面都很重要,互相不能替代,但課本知識是本,做題的目的之一是能更好的掌握知識。所以對于政治課來說應該多讀書少做題,而不是多做題少讀書。另外,課本中的每一個重點知識都力求務必掌握,因為重點知識往往屬于考試命題的范圍。
2.記憶、理解、勤于思考。多記多背是初中政治課的一大特點,基礎知識當然要以記憶為主,但更重要的是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知識掌握得才更加牢固,也更容易學好,要理解就要勤于思考,如果只是單憑死記硬背而不去思考,知識再多也無用,那只會成為知識的奴隸。
3.復習需及時。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只忙于學習新知識,而忽略了舊知識的復習,認為復習在考試前突擊就行了,殊不知這樣做得不償失。復習是學習的一種重要方式,不斷復習使知識得到鞏固,及時復習能夠節省時間和增強復習效果,而復習不能是簡單的重復,每次復習都要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點、不同的目的,這樣才會有不同的感覺和體會,從而一次比一次獲得更深的認識。知識的學習與能力的提高就是在這種不斷的重復中得到升華。
所以,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必須要解決轉變師生的觀念問題、教學的方式方法問題、教師的業務培訓問題。除此之外,還有需要解決諸如生源的流動問題,師資的培養問題,學校的布局等問題。不管是哪樣的問題,各級政府和行政部門,只有真正重視,扎扎實實地給予解決,城鄉間的教學質量的差距必定會得到解決,農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必將會出現一個嶄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