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青松
[摘要] 班主任作為學生學習的指明燈,應該時刻關注學生在班級生活中的言行舉止,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全面發展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建設和諧社會盡一份綿薄之力。本文探究了提高德育教學實效性的策略,以期提高班主任德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初中德育;時效性;班主任
初中班主任應該增強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以及世界觀,開展適合學生發展、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德育教育。為此,初中班主任必須明確在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探索提高德育實效性的方法策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轉變德育工作的觀念
鑒于傳統教學模式對教育工作者的影響根深蒂固,因此,班主任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在負擔教書授業工作的同時,也要將育人這一工作做好。為此,首先,班主任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各方面信息,將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教育融合在一起,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其次,班主任應該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以定期聯系家長的方式,幫助家長了解學生的成長情況,并從學校的教育重點,為家庭確立家庭教育任務,既以家庭教育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又以校園教育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最后,班主任要根據家庭教育狀況,為學生制定合適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通過學生的成長影響家庭的價值觀,從而提高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拓展德育工作的方法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質,班主任應該拓展德育教學方法,開展豐富的德育教學活動。例如: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演講比賽,學生在對演講資料收集和準備的過程中,就會對德育教育有更為深層的了解,進而對自身有更為嚴格的要求,最終可以實現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目的。再如:班主任可以讓學生以表演小品的方式,通過參與小品表演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加強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而學生在對小品的策劃過程中,可以挖掘自身潛力,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自身綜合能力,促進自身的全面發展。
三、樹立德育活動的榜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是最富有模仿性的生物,人的大部分行為是模仿行為,而榜樣則是模仿行為發生的關鍵。榜樣內在的感染、激勵、號召、啟迪、警醒等功能使榜樣發揮著重要的示范激勵作用,因此德育活動的開展要善于利用榜樣的作用。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教育不僅僅在言傳,更重要的是身教。教師的“身教”越具體完善,學生效仿的可能性越大,其教育成效就越顯著,因此學校要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素質,樹立教師威信,發揮教師在育人上的表率作用。學生干部以及部分優秀學生的帶頭示范作用也很重要,他們的所作所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對其他學生產生影響。案例中就充分運用了榜樣的作用:一是教師,教師的捐款行為給學生起了帶頭作用;二是學生干部和部分優秀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組織和參與;三是代某自身在校的表現為其他同學樹立了榜樣。這些榜樣,為其他同學的表現提供了可參考的依據,可以對照榜樣認識自己,明確自己應該怎么做,不應該怎么做。
四、注重德育活動的實踐
道德教育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不是只唱高調和掀高潮,只表態和做承諾,而是要付諸于實實在在的行動中去。案例中的做法就很好的體現了這一點:學生捐款,動手寫下祝福,向代某同學學習,尋找好人好事等,這都是“行”的過程。在“行”中,體驗助人的快樂,享受助人所帶來的幸福;在“行”中,去認識人生,去追求生活的意義,進而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理想;在“行”中,獲得新的感知、體驗,從而引導自己達到自我激勵、自我完善的崇高境界。
五、延伸德育活動的內容
德育活動的組織和安排是一個整體性工作,因此,要認真組織籌劃,使活動內容不斷延伸,從而達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現在很多的德育活動恰恰忽視了這一點,這樣就很難觸動學生的靈魂。在案例中,活動內容如下:①做好宣傳,調動積極性;②積極捐款;③公布數額,進行表揚;④反饋被捐助人的信息;⑤寫祝福語;⑥宣傳學生在校的表現,向她學習;⑦召開主題班會,尋找好人好事;⑧個人反思總結。
在這一活動中,捐款只是活動的一小部分,重要的是活動的內容進行了延伸:對捐款活動所涉及的各方面信息及時反饋,不斷強化,并圍繞生病的同學的康復延伸了活動內容。整個活動過程貫穿了“關愛”和“感動”,通過一系列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感受到了自己作為社會一員的責任和義務。通過反思總結,對自己的心靈進行一次剖析,找到自己的不足,尋找努力的方向。
總之,初中班主任應該以學生為中心,轉變傳統應試教育觀念,提高自身德育水平,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開展一系列德育教育活動,并順應時代發展探索新的德育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