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文輝
摘 要:信息技術給中職德育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是,要想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的功效,就必須堅持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堅持信息手段與課程內容相結合,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效率,從而更好地實現中職德育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中職德育;新課改;信息技術;現狀;策略
提高教師應用信息技術水平,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是新課程改革賦予新時代教師的要求,因此,作為中職德育教師要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手段,將信息技術有效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從而提高德育教學的質量與實效。
一、當前中職德育課堂教學現狀分析
德育課程是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對中職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培養、心理健康輔導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任務,直接關系到中職學生的健康成長。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中職德育課教學在教學理念、課堂模式等方面也在不斷改善提高,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對信息化、網絡化的沖擊,中職德育教育仍然存在不足,與教育需要、人才培養目標不相適應。
1、教學模式單一
目前,中職的德育教學多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采取教師講、學生記的填鴨式教學方法,灌輸得多,引導得少,抽象道理說得多,實際行為指導得少。這種上課方式雖然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的組織與管理,但忽略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逐漸養成了不愛問也不想問“為什么”,甚至不知道要問“什么”的麻木習慣,學習興趣自然不高。同時,德育教材雖然經過多次修訂,直觀性、可讀性均有所增強,但與學生的現實生活仍有差距,古代、名人、偉人的事例多, 學生身邊的典型事例少,不能給學生帶來感同身受的體驗,很難觸及學生的心靈,削弱了德育的教化效果。
2、信息化水平低下
目前,不少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就是信息化教學,把德育課變成媒體展示課。其實,多媒體手段僅僅是信息化教學手段中的一種,信息化教學更為強調的是利用信息技術營造自主探索、合作學習、資源共享的學習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的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如果教師沒能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系統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只是過分追求多媒體的形式,單純的將知識由黑板上搬到多媒體電腦上,然后“塞”給學生,那么德育課堂將重新陷入單調、乏味之中。同時,有些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不強,無法將信息資料與課程進行有效整合,課件大量堆砌,照搬教材內容,缺少圖片、動漫、聲像等多樣化內容;有的教師一味追求課件的美觀復雜,沒能準確反映教材重難點,影響實際教學效果;有的教師只會緊盯課件講課,無暇顧及學生的感受和課堂的氣氛。
3、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
中職學生大多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習慣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在經歷中考失敗后,對文化學習和考試有厭惡心理。而德育課,大多是對初中德育內容的延續,缺乏新鮮感。有的學生還認為,進入中職主要是學習職業技術,為日后參加工作做準備,而德育與將來的工作無關,因此缺乏學習動力。同時,在網絡化的今天,快速、便捷的傳播方式讓學生能夠輕松地獲取各種知識,從而覺得課堂上教師所講解的知識并不重要,通過網絡自己能學得更多。面對空前豐富、多元的信息,由于中職學生在社會閱歷、知識水平、心理發展等方面的不成熟,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從而產生理想的迷茫和道德的彷徨,甚至用懷疑、否定的眼光看待社會,對德育課產生抵觸情緒。
二、中職德育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策略分析
中職德育引入信息化教學,是改變傳統教學單調枯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解決上述不足的重要手段。如何圍繞中職德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情況,將信息技術、網絡資源有效地融入教學全過程,從而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是我們每一個德育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努力探索的課題。
1、利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
德育課涉及政治、經濟、歷史、法律等內容,知識面廣、綜合性強。信息網絡為教師收集教學資源提供了便利渠道。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多選擇社會熱點和貼近生活的案例,對教材知識點進行擴展充實,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使抽象的理論得到直觀的體現。同時,也要鼓勵學生參與到資料的搜集中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開闊視野的同時,提高學生網絡信息的搜索分析、歸納綜合能力。
2、利用信息技術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課件做得再華麗、漂亮,如果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里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不能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切身體驗和自覺追求,那這堂課就是失敗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綜合運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要改進導入方式,通過優美動聽的音樂、形象生動的視頻,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授課內容上來。要注意掌握節奏,避免因多媒體的大量、連續展示,使學生產生疲勞感,適當采取板書等傳統手段,對重點內容進行強調。要增強師生互動,及時對多媒體演示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進行主動思考、討論探究。可以發揮計算機人機互動優勢,設計相關表格或選擇題,讓學生在計算機上解答,如果回答正確,計算機第一時間反饋結果,如果回答錯誤,計算機及時糾正,讓學生有玩游戲的感覺,激發學生興趣。比如,在《職業道德與法律》的第四章第一節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杜絕不良行為》的教學中,筆者先播放了一段今日說法的視頻。當學生們對奶西村少年群毆事件感到震驚時,筆者隨即設置問題,讓同學們思考什么是未成年人犯罪,有何危害?由于這個案例貼近學生生活,感同身受,學生看完后就展開熱烈的討論,達到了預期的探究效果,大大加深了對法律知識的記憶和理解。
總而言之,中職德育課程教學也應隨著技術的進步而積極改革創新,通過信息化的手段來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本文分析了當前中職德育課教學的現狀,從信息化手段在優化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性出發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相應建議。
參考文獻:
[1] 徐仁坤. 淺談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誤區及建議[J]. 網絡科技時代,2008(10):103.
[2] 陳錫久.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網絡教學探索與思考[J]. 廣東培正學院學報,2011,11(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