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卿
(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0)
大學班級心理氛圍構建研究
郭卿
(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山西臨汾 041000)
大學班級心理氛圍對于大學生成長具有重要影響。本文通過對班級心理氛圍的定義,將其劃分為班級文化氛圍、班級管理氛圍、班級學習氛圍、班級人際關系氛圍和班級凝聚力氛圍五個結構。并從五個方面來說明如何構建良好的大學班級心理氛圍。
心理氛圍 結構 策略
在當今的大學里有些班級往往呈現出一種分散、壓抑、不和諧的氛圍,學生們一盤散沙,人際關系冷漠、凝聚力不強,影響了教育的整體效果,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展。究其原因有多種,但很關鍵的一個原因是不良的集體心理氛圍。心理氛圍潛存于人的內心深處,指導著人的認識和行為,良好的集體心理氛圍對優秀集體的形成至關重要。如果輔導員在帶班的過程中,能夠營造良好的班級心理氛圍,挖掘大學生潛在的活力,營造積極向上、健康活潑、和諧融洽、團結協作的班級心理氛圍,就能最大化地發揮教育合力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生活滿意度,提升學校的教育質量。
對于“班級心理氛圍”一詞,人們往往用得多但界定的少,且專門研究“班級心理氛圍”的學者并不多。
在《中國大教育詞典》中,班級心理氛圍是師生在班級中共同創造的心理、情感和社會氛圍。在前蘇聯的心理學詞典中,班級心理氛圍是屬于群體中和集體中心理現象的情緒評價與社會評價性質的心理學概念,是群體中和集體中占優勢的比較穩定的情緒狀態,其中包括了人的心境、精神體驗、情緒波動,人民彼此之間的關系、對工作的態度以及對周圍事件的態度。根據Schneider和 Hall(1972)的觀點[1],班級心理氛圍是在個體微觀認知的基礎上,通過經歷班級共同事件,將已有經驗在心理層面抽象化而形成的宏觀認知。趙鳴九[2]在《大學心理學》中將心理氣氛定義為:“心理氣氛是在集體中,全體成員所能感知到的,并為大多數成員所認可和接受的一般態度和感受,集體內成員的情緒會受其影響和支配,對于新進入該集體的成員,影響則更甚。”
綜上所述,我們將班級心理氛圍定義為:由教師、學生以及學習環境三者的相互作用形成并發展起來的,其組成因素是班級中多數學生所持有的共同態度、多數學生所認可的行為表現、師生之間以及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方式和占優勢的情緒、情感狀態,具體表現為全體學生和教師都能感知到的、對學生和教師的心理發展和身心成長有實際影響的群體心理狀態和群體心理傾向。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依據本文對班級心理氛圍內涵的認識與界定,將班級心理氛圍應劃分為以下幾個結構。
(一)班級文化氛圍
班級文化氛圍是指大學班級學生在教師的教育、管理和教學活動中所建立起來的被多數班級學生所認可的奮斗目標、優良作風、價值觀念以及行為規范的總和。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會對班級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會讓班級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使學生對班級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它包括以下兩個重要組成部分:一是各式各樣的文化活動,如作業文化的展示、班會活動的召開、興趣小組的建立等;二是班級的制度文化,如班規、班委選拔制度、班委工作制度、班費管理制度、班級成員獎懲制度等。
(二)班級管理氛圍
班級管理氛圍是指輔導員以及班干部在實現對班級管理的過程中以其角色地位、人格品質、管理方式對班級其他成員產生影響的方方面面。輔導員是大學生中的靈魂人物,班干部是大學生中的精英人物,他們在班級中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其他學生產生影響。一個良好班級心理氛圍的形成有賴于一個管理有方、有威信、有凝聚力的領導隊伍。不同的班級管理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是不同的。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一是輔導員以及班干部的管理方式,如民主型管理方式、放任型管理方式、權威型管理方式;二是輔導員以及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如處理班級事務效率高、有奉獻精神和為人民服務的態度等。
(三)班級學習氛圍
班級學習氛圍是指班級學生的學習風氣,具有良好學習風氣的班集體,一定會是一個讓教師眼前一亮的班集體。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體,其學生具有勇于進取的精神,能夠在課堂中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良性競爭,賦予課堂以創新性和激情活力。每個學生努力通過學習展示自己的進步與才華,渴望得到班級成員的認可與肯定,并團結一心為班集體贏得更好、更高的榮譽。它主要包括以下組成部分:一是班級學生的學習動機,如班級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目的等;二是班級學生學習的模式,如分組學習、團結合作學習、個人學習等;三是班級的學習輿論,如個人在班集體中的學習表率作用、課堂上的表現、班級網上交流的監督作用等。
(四)班級人際關系氛圍
大學班級人際關系氛圍包括師生關系氛圍和生生關系氛圍。形成良好的大學班級人際關系氛圍,對于提高教學質量、處理班級事務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作為大學班級的主導力量,應處理好與各班學生的關系,他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體現出的對學生的支持與鼓勵、在學生生活與工作中所體現出的關懷與安慰,都將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學生作為大學班級的主體力量,應處理好與各科教師以及班級同學之間的關系,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對教師的尊重、在生活和工作中所表現出的互幫互助,都將會對各自今后的生涯產生積極的影響。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組成部分:一是教師的人際交往價值觀,如教師對學生的態度等;二是學生的人際交往價值觀,如學生對待教師的態度、學生交友的原則等。
(五)班級凝聚力氛圍
班級凝聚力氛圍是班級心理氛圍中最為內隱的一個因素,它反映了一個班級的整體風貌和精神士氣。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2004)指出,“它是在班級共同的理想信念指引下,經過師生努力而一致形成的對一種班級團體對每個成員的吸引力,以及團體成員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協調、相互團結的程度和整體力量?!卑嗉壞哿Ψ諊玫陌嗉?,其成員會積極參加班級事務與活動,并齊心協力為班級的榮譽而奮斗,有強烈的歸屬感、自豪感以及責任感,它的存在為班級的和諧發展提供了精神食糧。班級凝聚力弱,其輔導員及班干部的威信下降,其成員消極懈怠班級活動,經常找借口不參加活動,同學們之間也很陌生,沒有集體的榮譽感和責任感,班級的各項考核會偏低,班級管理會變得異常艱難。要建設班級齊心協力的班級凝聚力,需要設定班徽、班歌、班級主題精神等,更重要的是需要輔導員、班干部、學生個體共同的努力。
大學班級心理氛圍的構成要素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在不同的年級具有不同表現和特征。一般而言,我們應重視對新生班級心理氛圍構建,加大對高年級班級心理氛圍的管理力度和效度。
大學班級心理氛圍的構建是一個比較大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與配合,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一)創設嚴謹活潑、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氛圍
第一,要加強班級的活動建設。為了使全班同學都能自覺地投入到班級活動建設中去,可以有計劃、有組織地召開主題班會、主題運動會、主題交流會等,讓每個班級成員都能親自體驗辦活動的樂趣與辛勞,并讓每個學生在活動的最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第二,要加強班級的目標建設。班級目標對于班級建設具有導向作用,因此要格外注意班級目標的準確性。不同的階段制定不同的班級目標以及學生的發展目標。輔導員與班干部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的制定符合本班的班級目標,切勿不切實際的幻想。
第三,要加強班級的制度建設。俗話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制度的制定使班級工作有跡可循,也便于領導進行檢查與指導,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風。如建立班級工作日志,制定學期工作計劃,建立班干部匯報制度,建立班級成員獎懲制度等等,使輔導員與班干部有秩序、有成效地開展工作。
(二)建立民主平等、團結友愛的班級管理氛圍
第一,輔導員與班干部要有民主的管理方式。輔導員與班干部管理班級要采用民主的方式,不能獨斷專行,良好的民主作風是班級和諧的最佳領導方式。凡事要遵循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與班級成員商量、討論,“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班級所有成員的智慧勝過輔導員以及班干部的智慧。與班級同學共同制定計劃和作出決定,對班級同學的表現給予客觀的表揚與批評,既能發掘班級潛在的力量與人員,也有利的班級活動方案的實施。
第二,輔導員與班干部要有較強的管理能力。輔導員應從理論與實踐中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管理班級事務的水平;輔導員要以嚴格的標準選拔班干部,將品學兼優、有能力、有才華、有威信的學生選拔進班干部隊伍,并對班干部的班級工作進行定期的指導與培訓;輔導員與班干部要靈活處理發生在班級中的突發事件;輔導員與班干部要有為班級成員無私奉獻的精神等。
(三)建立良性競爭、激情創新的班級學習氛圍
第一,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每個人上大學的原因是不同的,但既然學生們已邁進大學校門,輔導員就有義務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觀,例如通過專門的主題學習討論會或者談心活動等方式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讓他們正確理解學習與發展、生活的關系。
第二,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得法,事半功倍,方法不對,事倍功半,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大學生終生學習的基礎。特別是對大一的新生,應介紹學習成功的榜樣、開展學習經驗交流會、介紹關于如何學習的書籍和文章等,盡力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第三,要創設健康的學習輿論與氛圍。輔導員應讓大學生樹立“在大學的第一重任是學習”的重要理念,營造濃郁的學習氣氛,建立學習興趣小組、開展讀書交流會等;并到課堂去觀察學生的上課狀況,勤與任課教師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針對性地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學習困難。
(四)建立互幫互助、和諧融洽的班級人際關系氛圍
第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亦師亦友。輔導員要具有正確的角色意識,主動加強與學生的交往,并與學生溝通思想,了解他們的心理想法。輔導員要加強自身的素養,緊跟時代,了解90后學生的興趣點與個性特征,掌握處理師生關系的技巧,并將其運用到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在關鍵事件和關鍵時刻,輔導員要以身作則,積極應對,平等相待,以誠相處,給學生樹立一個榜樣。
第二,要積極關注學生、認識并處理生生關系。在構建良好的生生關系的過程中,輔導員應重點關注貧困學生群體、班干部群體、各宿舍的特點與關系。貧困生是一個比較敏感的群體,他們的人際交往狀況往往令人擔憂,輔導員應多關心他們,及時了解他們的現狀,對他們篤之以信、勵之以志、導之以行。對班干部來說,要積極發揮他們的榜樣和帶頭作用,教導他們在與同學們相處時候真誠相待,換位思考,合作協助,友好競爭。宿舍是大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應注重宿舍的文化建設,發揮各宿舍長橋梁與建設作用,把宿舍長納入班級管理中,定期召開宿舍長會,了解各宿舍的情況。
(五)建立齊心協力、榮辱與共的班級凝聚力氛圍
第一,輔導員要具備較高在專業知識、專業素質、豐富的人生經驗,公平公正地對待班里每個同學,同時要像朋友一樣對待、關心學生,定期與學生聊天、召開班會,了解學生的狀況,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問題。輔導員只有得到了學生的認可與信服,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級,進而增強班級凝聚力。
第二,班干部應具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在工作中認真負責,配合默契,團結一起,發揮表率作用,做好老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輔導員應通過班委會活動加強對班干部的培養、鍛煉與引導,培養班干部必須具備的精神和素養。
第三,班級凝聚力的構建是每個學生的責任,每個學生的發展也離不開班級。作為集體中的一員,每個同學都應積極參加活動,熱愛班集體,為自己的班級貢獻一份力量。輔導員應在日常事務管理中加強學生個體的引導教育,增強班級心理認同感和歸屬感,使學生認識到集體的歸屬感、榮譽感的重要性,加強同學之間應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綜上,良好的大學班級心理氛圍是班級文化氛圍、管理氛圍、學習氛圍、人際關系氛圍、凝聚力氛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良好班級心理氛圍的形成,需要輔導員、班干部、學生個體從班級的管理理念、機制、方式等方面共同努力。這五種優勢的心理氛圍一旦形成,會穩定地、占優勢地存在于整個班級中,對每一位大學生的知情意行、班級的形象和管理有積極的影響。一般而言,我們應重視對新生班級心理氛圍的構建,加大對高年級班級心理氛圍的管理力度。
[1]李向東.大學生班級心理氛圍的評價與優化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6.
[2]趙鳴九.大學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彭娟.創設健康的班級文化中的心理氛圍芻議[J].教育探索,2005(2):62-63.
[4]陳虹,余香蓮.大學班級心理氛圍現狀調查及對策思考[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0(31):107-110.
[5]馬云獻.高校組織氣氛及其與教師工作績效的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05.
[6]孫迎暉,李紅梅,王曉川.高校班級凝聚力現狀及建設意見的調查分析[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0(2).
[7]韓志鵬.基于新媒體背景下高校班級凝聚力建設的研究[J].高教學刊,2015(10).
更正:本刊2017年第1期第154頁《大學英語教育中國文化失語現象研究》的作者簡介中,作者姓名應為“劉全花”,因編校失誤,錯為“劉金花”,特此更正,并向作者及廣大讀者致歉。
G44
A
1007-9106(2017)04-0175-04
郭卿(1983—)女,助教,山西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輔導員,研究方向為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