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春 王雪嬌 肖卓鋼
摘要:新課程改革以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完善教師資質.注重以學定教為基本理念.以推進全面素質教育為主要目的.以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創新人才為最終目標。生本理念強調“以學生為本”,其核心內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重視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培養適應新時代的創新人才。本文介紹了生本理念的內涵,并結合教學從課前提供先行組織者,課中激趣導入、為理解而教學,課后QQ群互動交流等幾個方面闡述了生本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生本理念 高中生物 教學
一、生本理念概述
自1999年郭思樂教授提出生本理念以來。該教育模式在基礎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生本教育是一種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其主要特征有四個方面,一是以發展為本,重視發展學生的全面性、差異性、自主性、持續性;二是以生動為本,教學中所教內容應具有活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致。構建生動活潑型課堂:三是以生命為本。生命從生到老是一個持續學習的過程。應挖掘學生與生俱來的潛能。調動其主觀能動性,使其在快樂中學習;四是以生長為本,教師應發現發揚學生的優點,不壓制學生的成長趨向。
二、生本理念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強調,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人才。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生本理念教育模式,從學生角度出發,以發展為本、以生動為本、以生命為本、以生長為本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課前生本理念的體現
“先行組織者”是學習“新知”前提供的具有引導作用的材料。課前提供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考慮個體差異的“先行組織者”材料。例如,適量的與“新知”有關的客觀基礎題與主觀提升題,通過查找資料,自行解決。也可提供相關的閱讀材料或微視頻,以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的“新知”的興趣。以《酶的特性》為例,錄制微視頻“用等量加酶洗衣粉,在冰水、溫水、開水3種不同溫度下,洗滌污漬手帕”。根據視頻提出問題,如:為什么溫水洗滌手帕最為干凈?不同溫度對酶有什么影響?通過生動的“先行組織者”,可以把學生的學習由“被動的接受式”轉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究式”,進而激發學生的主體性、興趣等。
(二)課中生本理念的運用
1.多元方式創設情境,激趣導人
情境是感同身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學中,為激發興趣、調動熱情,教師可以多元方式創設情境。從視頻、圖片、生活實際、小故事等導人新課,理論上可以體現以生動為本,實際上可以激發學生“我要學”。以《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為例,多媒體展示雞蛋、牛奶,各種肉類等圖片,聯系生活創設“為什么雞、鴨、魚肉味道不同”的情境。這樣的情境。學生在生活中有體會,知識上想了解,進而為構建活潑課堂、激發學生求知欲奠定基礎。
2.溝通+合作,為理解而教學
沒有溝通的教學不是教學。沒有合作的教學不是探究式教學。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生命、生長規律,運用“溝通+合作”方法,實現“為理解而教學”。以生本理念為指導的“為理解而教學”的教學模式是一種基于對知識的對比、重組、推理,達到深入理解、靈活運用程度的教與學模式。它強調更積極的“從行動中學習”的觀點。教師要明確應該教什么?學生應學些什么?學生怎樣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學生掌握了什么內容?在溝通交流、互動探究過程中,充分肯定學生的思維與靈感。實現生本理念指導下的真正意義的“為理解而教學”。
(三)課后生本理念的再現
QQ群是一種交流互動的網絡平臺。利用公告、聊天、共享、郵件、照片等群區域開展課后師生互動,在公告區發布答疑時間,學生準時有備參與。學生也可發布自己的問題,教師鼓勵學生各抒己見,激發潛能。生長素與生長激素的區別是易混淆的生物知識點,利用QQ群,進行生生、師生互動討論,可以有效地進行基本概念的辨析,也有效拓展了教學空間。還可將學習資源傳送到共享區,例如高中生物復習計劃、生物知識框架等,供學生自主學習,為提高教學有效性奠定基礎。
三、結語
將生本理念的“發展”“生動”“生命”“生長”滲透到課前、課中、課后,是真正的“一切為了學生”的教學模式。基于生本理念的教學,有利于增強學習興致和自主意識,培養發散思維、創新能力與合作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同時有利于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和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