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高明學校(226500)
謝 榮●
?
農村初中學困生數學作業優化設計
江蘇省如皋市搬經鎮高明學校(226500)
謝 榮●
數學作為一門除了需要邏輯思維,更需要耐心的學科,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對學困生尤其如此.針對農村的特殊的教學環境,數學教學更應該注重對學困生的輔導培養.
學困生;數學;作業
由于每個人的學習習慣和方法不同,數學對于每個人而言難易程度也有所差異.關注學困生符合數學新課程標準“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的要求,也是教師自我價值的體現.
探索農村學困生的數學作業設計,首先要知道在農村的數學教學過程中,學困生現象發生的原因.
1.與普通學生相比的群體差異性
學困生在認知水平方面和基礎經驗與其他學生存在差距,由此產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濃,學習習慣較差,學習成績不理想等一系列問題.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難度加大,對能力要求提高,本來就已經落后的學困生更是步履維艱,容易形成自卑、失去信心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學困”情況的惡性循環.因此,在教學設計中要針對學困生基礎薄弱的問題,巧妙設計,循序漸進,切忌貪多求大.
2.農村學習環境的特殊性
在農村,大部分家長的文化素養本身就存在欠缺,對子女的學習很難進行有效的指導.大多情況下,農村婦母很少對子女的作業進行監督,只是關注子女有無作業或者是否完成,對其完成的情況知之甚少.平時與老師的溝通不夠,對子女在校學習情況也不清楚,家庭學習監管情況存在漏洞.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家長很多都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問題突出,更易加重學生學習困難的現象.
3.教師觀念指導問題
當前的數學教育中,“應試教育”困擾著許多教師,很多教師一味強調知識本位,智力差異,在課堂上只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很重要的一個方面,那就是學法的指導.在作業設計方面,也忽視了學困生的特殊性,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針對性指導,沒有注意學生邏輯思維的形成,在教學方面也是形式單一等問題,都導致了學困生現象加重.
學困生基礎薄弱,在作業設計方面需要針對這一特點進行設計,從基礎出發,注重對學生的基礎數學思維的養成,對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對學生學習自信心的建立.只有在基礎牢實的情況下,才能更進一步幫助學困生擺脫“學困”.
目前作業存在三個層次.第一類是注重模仿性,是課堂概念、法則、定理的直接運用,屬于簡易型作業.第二類是注重理解性,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再加工,屬于中等難度型作業.第三類是注重探究性,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深加工,屬于困難型作業.而針對學困生的作業,應該特別強調第一類型作業的學習,插入性進行第二類型作業訓練.比如,在學習因式分解以后,應該系統性訓練簡單型題目,比如:
(1) 3ax2+3ay2-2xy-x2-y2;
(2) 3ax2+6axy+3ay2.
上述題目難度簡易,幫助學生打實基礎.插入性進行題目如下:
(1)a2+3ab+2b2;
(2)a2+b2+c2+2ab+2bc+2ac.
第三類作業建議在能夠熟練進行第二類作業以后適當練習.
這些題目注重基礎,很能起到訓練引導作用.另外,對于復習題目,起到了復習改錯再鞏固的作用.在教學中,注意錯題修正,利用錯題引導學生分析,想辦法找到錯誤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制定策略并找到積極有效的學習方法,通過此種教學方式的改進才能最大程度的達到“減負增效”的效果.錯題講解由淺入深,涉及到學生的知識薄弱點,從根本上發揮作業的最大作用.
有針對性地優化設計作業形式,巧妙活化作業內容,將作業的作用最大化,完成對教學的一次滿意答卷,需要從多方面出發,全方位調整.
1.提升作業的趣味性
目前學生對作業的有很大程度上的厭倦,一方面是學生對知識理解不夠深刻所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作業的形式單一,千篇一律,極易使學生出現疲勞感.只有學生對其產生濃厚興趣,才能化被動為主動,實現自主學習,自覺地投入到完成作業這一活動中去.所以在作業設計方面,需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歷和興趣愛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學習之中,設計這樣一道題:
一棵松樹高6米,在它旁邊的另一棵松樹桿高2米,兩者相距5米,一只麻雀從一棵樹的樹梢飛到另一棵的樹梢,至少飛了多少米?
這個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興趣中思考進步.
2.提升作業的實踐性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起源于生活,教育是生活的中心.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貼近生活,從實際出發,促進學生嘗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好數學又可以更好地去服務于生活.
例如在一次函數教學之后,貼近生活提出電信公司分段收費,要求列出函數解決問題是學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例子,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下學習,更加激發興趣.當學生在作業里找到合適的自我定位,在不斷修正之中得到自我升華,對知識的敏感度進一步提升.
優化數學作業設計,盡力避免作業變得機械而且重復,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在完成數學作業過程中感受到樂趣,讓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在作業里得到良好的情感體驗.
G632
B
1008-0333(2017)14-003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