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杰++侯同娣
摘 要:本文在分析當前高職院校學生活動現狀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社團工作優秀學生骨干、學生骨干培訓、相關部門工作三個方面資源的利用;社團管理方面的專用社團管理軟件、社團展示、社團評比等三個平臺的搭建;社團活動巡禮方面社團競技、社團指導、社團成果展示等三個方面的項目建設。通過對該“333”項目的實踐與思考,以期對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的工作有所借鑒。
關鍵詞:高職院校;學生社團;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7)04-0083-02
在高校的學生素質拓展中,學生社團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在校大學生擴大交際圈、提升個人素養、拓展個人能力的重要渠道。香港城市大學協理副校長程星曾經在接受采訪時指出,高校的社團是大學生走入社會前的“實驗室”,大學社團的作用在于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的場所,鍛煉他們未來在社會上的領導才能、管理才能、基本的溝通技巧等各方面的能力。
一、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現狀
在我國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管理中,一方面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管理的共青團工作部門中,往往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學生社團指導、活動平臺的搭建不能很好地給學生社團提供幫助;另一方面,高職院校由于生源結構方面的限制,學生的組織紀律性、文體藝術類特長生的缺乏,往往也成為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的先天制約條件。同時,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時間比較短的特點,也客觀上造成了學生社團發展延續性方面的問題。
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生社團的管理中,積極推行333工程。該項目主要是指在社團指導與管理方面推行三種措施:社團配備團支書、集中組織社團骨干培訓、協調校內外社團指導資源,社團活動平臺搭建方面開展三項展示,每年集中組織社團納新風采展示、迎新晚會社團才藝展示、年底社團評比成果展示,社團活動形式方面積極鼓勵三類活動:競賽類、指導類、展示類活動。
二、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的路徑
(一)充分利用社團工作資源
大多數學生社團通常是某一類的興趣愛好者之間的一種松散型的組合。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而言,由于招生規模相對比較小,生源結構中來自農村的學生比例相對比較高,從小得到文化藝術類特長培訓的比例比較低。同時,學生在校時間只有3年,這就導致個別在某一方面有特長的學生占在校生的比例比較低。此外,也導致特長生的作用發揮受到一定的限制。
1.優秀學生骨干資源。學生社團的管理中,對于社團主要負責學生的選擇,往往只能夠由該社團中某一方面具有特長的學生擔任。但在實際的社團管理工作,這部分學生有興趣愛好方面的特長,卻不一定具有良好的管理能力,這就制約了社團發展。
校團委可以每年在全校獎學金獲得者中,擇優為全校各類社團選聘團支部書記,實現團組織覆蓋的同時,
不僅對部分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學生提供了社團管理鍛煉的平臺;又為社團輸送了學習成績優秀的榜樣學生,
可以對其他學生在學習方面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社團負責人與社團團支書的聯合組織的社團工作中,能夠更好地鍛煉學生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協調、溝通的能力。選拔出來的社團團支書,也能夠更好地協助學校團委,
在具體的社團工作中,發揮思想引領工作的“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2.學生骨干培訓資源。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工作
中,由于學生在籍時間只有3年,大多數情況下,最后半年多為頂崗實習的教學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在校期間,學生社團的工作時間只有短短的2年,形成的“一年級干事、二年級干部”的體系是高職院校學生社團發展中不可逾越的障礙。根據不同學生社團的具體情況,有的上半年、有的下半年學生社團換屆,這就導致全校學生社團負責人的變化特別頻繁。
高職院校學生社團流動性比較強的特點,決定了學生社團骨干的培訓顯得特別重要。而當前高職院校的學生骨干培訓體系中,往往注重對學生會干部,甚至是班級班長、團支書的培訓,對學生社團骨干的專項培訓不夠。每學期初對學生社團骨干進行社團納新宣傳、資料管理、財務報銷、活動審批流程、社團管理政策等方面的培訓,可以有效地保障社團注冊、社團管理的PU平臺使用等方面工作的順利開展。
3.相關部門工作資源。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中,往往不能保證每所高校的文化藝術類學科門類齊全,這就給學生社團的指導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校團委可以根據學生社團與學校部門工作的相關性,積極協調機關部門開展學生社團指導,既讓學生了解學校的相關工作,又達到了學生社團校內就近指導的方便目的。
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體育類的學生社團,可以由學校體育部負責指導;音樂、舞蹈等社團可以由學校藝術教育中心負責指導;書法、繪畫之類的社團可以由學校藝術教育工作的院系負責指導;學生專業技能相關的社團由相關的教學團隊負責指導;創業類協會由學校就業、創業方面的管理部門負責指導;等等。這種學生社團與部門工作的結合,客觀上也能夠很好地推動部門工作的開展。
在學生社團的工作資源建設中,適當地和校外相關培訓機構的合作,不同院校之間工作資源的融合,也是促進學生社團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社團管理平臺建設
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管理中,如何應用相關的專業管理軟件來提升管理水平與效率,如何推進學生社團的活動平臺的有效搭建,如何加強學生社團的評比與總結,是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對學生社團的管理有重要的意義。
1.運用社團管理軟件。在學生社團的管理中,不同專業、不同年級、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在社團管理上是比較麻煩的。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而言,單獨建立學生社團管理軟件或者APP之類的平臺,成本是比較高的。江蘇團省委統一提供的PU平臺,不僅適合團日活動領域,在社團管理方面也是很方便的。這樣的平臺,不僅可以方便學生社團的注冊、活動申請與審批、社團資料的保存、社團評比等,而且對不同的社團,甚至不同院校之間的社團交流也是很好的助手。該軟件不僅有網頁版本,也有基于安卓系統和IOS系統的手機APP,學生使用起來也比較方便。軟件的實名注冊制度,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設立社團展示平臺。學生工作的社團化,在很多高職院校中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當一部分學生工作,以學生社團的面貌出現。這一方面能夠很好地接地氣,另一方面也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社團的發展。學生社團的展示,對于重要契機的把握特別重要。每年新生報到期間,以展板圖文并茂的方式集中組織學生社團展示,可以給新生和家長對校園文化留下一個重要的初步印象;甚至可以在新生的錄取通知書中夾入學生社團的介紹資料,可以給新生更好地了解與選擇的思考時間。新生軍訓期間的時機把握也特別重要,這是新生第一時間近距離了解學校社團的重要契機。這段時間內,一般沒有專業課程的學習任務,可以利用這段時間集中開展學生社團等校園文化認識活動,組織“百團大戰”等社團活動。
學生工作的社團化,很多時候還表現在每年的學校迎新生聯歡會、社團活動巡禮、校園文化藝術節等系列活動中,學生社團對相當一部分活動是有承辦能力的。
3.優化社團評比平臺。學生社團的發展過程中,激勵制度的作用不可忽視。很多情況下,學生社團骨干在學生社團中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接受的鍛煉、得到的成長,是和一般學生干部有區別的。因此,在學生社團干部的激勵制度上,不能夠照搬一般學生干部德智體為主的綜合素質評價方法,積極引導這些學生社團干部做好業余社團工作的同時,學好文化知識、練好專業技能,注重綜合發展。
每年集中組織全校學生社團評比,評選十佳學生社團和優秀學生社團,通過評比過程,學生社團對自我工作的總結、展示、規劃、介紹等,不僅達到了學生社團干部的鍛煉目的,也實現了社團之間相互交流學習,還對社團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每年的五四表彰中,從獲獎社團中評選優秀學生社團干部,對優秀學生社團和學生社團干部進行專項表彰,發揮激勵作用。
(三)開展社團巡禮項目活動
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活動巡禮,許多學校都有類似的活動,但往往停留在放任學生社團自我開展活動的層面上,如何從制度設計上,既要對學生活動開展具有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又能夠不約束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
需要不斷地開展研究。
1.社團競技項目。學生社團內部開展的競技項目:一方面能夠讓社團內部的學生通過組織此類活動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此類活動的組織也有利于學生社團內部人才的選拔。學校要鼓勵社團開展競賽類活動,開展專業技能、藝術技能、文體技能等方面的集中比賽。從提高學生參與積極性的角度,團委可以在對相關比賽的形式有把控的情況下,認證比賽結果。這類競技比賽的方式,也能夠很有效地起到提高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和相關技能鍛煉的作用。對于學校層面的組織文體藝術競技活動,甚至更高平臺的競技,都是一種很好的選拔與儲備基礎人才的活動。
2.業務指導項目。對于學生社團的具體業務指導,很多情況下,由于學生社團數量比較多,涉及的知識面也比較廣,這就需要指導教師和學生充分溝通,挖掘校內外相關的指導資源。具體負責業務指導的教師,很多時候對于學校情況、學生特點又不是很了解,這就需要建立一支相對穩定,包含校內外資源的指導教師隊伍。學校可以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社團邀請相關專業教師、校內外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開展社團相關業務指導活動。可采取社團組織互動,團委認可費用的方式,解決學生社團活動的指導教師隊伍的后顧之憂,提升學生社團活動的質量。
3.成果展示項目。一個好的學生社團成果展示項
目,既是學生社團對外宣傳的良好窗口,也是學校校園文化展示的客觀需要。學生社團開展的書畫、十字繡、集郵等方面的活動,專業社團開展的制圖、機器人等比賽活動的成果,都是比較適合開展展示類項目的。在學生社團組織的展示中,基于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的展示項目,往往能夠獲得更好的宣傳效果。網絡平臺展示項目在鍛煉學生新媒體應用能力的同時,也能夠實現校園文化的對外輻射與展示。
高職院校的學生社團建設中,客觀上存在各類資源方面不足的制約因素,但只要學校重視,將本項工作真正上升到人才培養的高度上,為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提供助力,充分挖掘和利用現有的各項資源,仍然可以做出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工作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