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康
摘 要:如今社會對專業化志愿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高職院校可以開展專業化志愿服務實現志愿組織、志愿者和高校思政工作的共同發展。本文通過對浙江省金華地區4所高職院校的問卷調查,發現實踐中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此基礎上展開探討研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專業化志愿服務;對策
按照服務對象和內容的不同,志愿服務可以分為一般性服務和專業化服務,隨著社會精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專業化服務的需求逐漸提升,發展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也就成了大勢所趨。[1]而高職院校正是以技術和專業見長,其志愿服務組織就應該凸顯專業特色以滿足社會發展所需。
一、發展“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的意義
1、有助于高職院校志愿服務活動的可持續發展
首先,專業化符合學生需要。在志愿服務組織中,志愿者更為確切的講是“富有熱情”的志愿者是組織的基礎。高職學生本就整體素質不如本科學生,如何對參與志愿服務活動充滿熱情,這就要發揮高職院校本身的特色,發展“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其“專業化”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并積極投身于活動中從而獲得成就感,降低組織的流失率。其次,專業化符合地方發展需要。如今一些高校的志愿服務組織生存堪憂,究其原因有一點很重要,它適不適合地方發展的需要,地方和高校有沒有對它足夠的支持。如果志愿組織和活動是服務于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并能得到很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那么當地政府和所在高校必然大力支持,志愿服務組織也就有了可持續發展的條件。而“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相比于一般性志愿組織,所特有的專業性和針對性決定了其更具有這方面的優勢,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更強。
2、有助于學生深化理論,提升技能
如今社會對于大學生的評價,有一種觀念就是“眼高手低”。這樣的評價雖然有失偏頗,但是從一定側面上講部分大學生確實存在這樣的狀況。“眼高手低”就是講我們大學生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空有理論,實踐能力弱,這樣的大學生是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而對于高職院校,本身培養的就是高技能人才,社會對于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自然更高。而專業性志愿組織可以讓學生在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專業技能和動手能力,通過深入社區、企業等場所開展實踐活動,真正了解社會所需,也從一個側面認識自身學習能力的不足,增長了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為自身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有助于提升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目前,高校的思政工作主要是思政教師和輔導員隊伍在進行,形式較為單一。這對于素質整體較高的本科學生來講都顯匱乏,更別說高職院校的學生了,如今高職院校“重技能、輕素養”的現狀更是說明提升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而對于重技能的高職學生如何真正有效地開展思政工作,拓展渠道是非常重要的,傳統的思政課堂“單渠道”已經不能滿足要求。所以開展專業化志愿服務活動,讓天生好動的高職學生走出去,親近社會,在服務社會中潛移默化地接受鍛煉,逐漸培養起吃苦耐勞、服務他人、團隊協作等品德,思政工作的實效性無形中得到了提升。
二、高職院校“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存在的問題
縱然,高職院校的志愿服務組織,尤其是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對高校和社會都有著積極的意義,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然而在實踐中我們也發現這些組織的建設仍存在諸多方面的不足。筆者對浙江省金華地區的四所高職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200份,回收180份,其中有效問卷176份。另外也和幾位學校的團委教師進行了訪談,作為調查問卷的補充。通過對調查問卷和訪談記錄的分析,筆者認為存在如下一些問題:
1、高職院校志愿服務組織的“專業化”水平整體較低,發展良莠不齊
隨著高職院校及其志愿服務組織的大力發展,參與志愿活動的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多,調查顯示90%以上的學生都參加過志愿服務活動,在“你參與過什么類型的志愿服務活動”上,調查顯示56%的學生參與過各種賽事、大會等活動,17%的學生參與過愛心捐助、支教等活動,48%的學生參與過環保宣傳、走訪敬老院等活動,9%的學生參與過電腦家電維修、攝影攝像、心理咨詢、健康急救等活動。而且進一步調查發現百分比高的志愿活動形式在四所院校中都有相當比例學生參與,分布較均衡,而百分比低的活動形式除了整體參與低之外,參與者也大都集中在個別院校中。在被問及“這些活動與你專業相關嗎”,90%的學生也選擇了“無相關性”。由此可見,高職院校學生有較高的志愿參與性,但參與的志愿活動形式較為單一,集中在一些較低層次任務型的活動上,而和學生專業相關的“專業化”志愿服務活動開展較少,水平整體偏低,在四所高職院校的發展也呈現出良莠不齊的現狀。
2、志愿者專業技能和素質欠缺,缺少有效指導
專業化志愿服務活動相較于一般志愿活動,它有很強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需要較強的專業技能和素質,針對的也是有特殊需求的被服務者,因此它對參與志愿活動的學生要求更高。而我們的志愿者都是身處校園的大學生,雖接受著較深的理論學習,但實踐能力偏弱,再加上社會經驗缺乏,往往在進行專業化志愿服務時顯得力不從心。調查結果也表明,很大一部分學生認為制約專業化志愿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是志愿者的專業技能和素質,這一比例達到了36%。針對學生志愿者的現狀,加強對學生的培訓、指導尤為重要,而目前的指導大都為臨時性的,多數集中在活動開始前。在被問及:“志愿活動前是否接受過相關的培訓”時,62%的學生選擇“偶爾有”,“經常有”的只占到了12%,26%的學生選擇了“從未有過”。而培訓的主體也大都是學生干部、團委教師和輔導員,培訓的內容也局限在注意事項、組織紀律等方面,由此可見,專業志愿者隊伍缺乏一個有效的培訓機制。
3、志愿者活動后勤保障不足
專業化志愿活動有著一般性志愿活動所沒有的專業性,因此對其提供有效的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實踐中,我們志愿活動的組織者或學校、地方領導錯誤地將志愿活動的“公益性”理解為“無償勞動”,提供給志愿組織和成員的保障相當匱乏。調查中當被問及“志愿活動中,你是否領到過經費補貼?”時,有58%的人“從來沒有”獲得過經費補貼,22%的人選擇了“偶爾會有”,16%的人選擇了“很少有”,選擇“經常有、一直有”的只占4%。而在對志愿組織負責人和團委教師的問卷中,問及“你認為影響志愿服務組織專業化發展的因素有哪些”時,所有的被調查者都選擇了后勤保障這一選項。由此可見,后勤保障已然成為制約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發展的重要因素。
4、品牌影響力不足
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一些高職院校中已有專業性的志愿服務組織,并能定期地組織一些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活動。但調查同時發現,這些組織或活動在學生間的影響力不足,問卷中問道:“你們學校有專業性的志愿服務組織嗎?分別是什么?”,68%的人選擇了“不清楚”,21%的人選擇了“了解一些”,但后面的組織名稱寫不出來,只有11%的人選擇了“很清楚”,并能寫出組織的具體名稱。由此可見,選擇前兩個選項的有將近90%的學生是不了解學校的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的。當然,這里面也有可能是部分學生的不關心,但更重要的是這些組織或活動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創立品牌或是影響力不足所致。
三、對策建議
1、完善和創新組織管理模式
調查中發現志愿服務組織(包括專業化的)發展較好的院校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組織管理模式。在這些院校,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得到持續發展也在于學院領導的重視,“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所以擁有一個好的車頭很關鍵。首先,建立以學校院長或副院長直接掛帥的志愿服務領導機構,對全校志愿服務活動進行統一領導。同時由學校團組織、學生會具體負責全校志愿服務組織的管理協調工作,在此基礎上還應創新組織管理模式,吸納志愿者優秀分子參與組織的決策管理,各個下屬分院應結合自身專業建立專業性的志愿服務團隊。這樣既保證了自上而下的統一協調性又不失組織的機動靈活。其次,在高職院校中,應將志愿服務活動和學生的專業相掛鉤,寫入各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和其他專業課程一樣實行學分制,設立基本志愿服務學分達標線,對學生進行考核。
2、建立保障機制
志愿服務活動特別是專業化的志愿服務活動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完善的后勤保障機制。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志愿服務的后勤保障主要包括志愿服務的“基地化”建設和配套的資金保障。首先,為專業化的志愿服務組織建立相適應的活動基地,為組織的發展提供平臺。專業化志愿組織可以和地方建立聯系,進駐企業、學校、社區、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方,簽訂幫扶協議,建立示范基地。[2]其次,多渠道籌措資金。單靠志愿服務組織一方解決資金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應建立政府、學校和社會三方資金保障機制。當地政府和學校都應建立用于志愿服務活動的專項資金,對活動的資金費用進行嚴格審核和監管,從而保障開展服務活動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志愿活動的組織者針對活動經費的缺口,應積極尋求向社會募集,動用各方資源讓企業、商家、個人參與進來。
3、建立健全培訓機制
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是繼資金不足后影響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應建立一套完備的培訓機制。首先,培訓時間上是長期穩定的,每個專業志愿服務組織應建立長期的培訓計劃和方案。其次,培訓內容上,應建立包括志愿精神、服務態度、應急處理、心理調適、專業技能等各種內容的一套體系。最后,在培訓的師資隊伍上,不僅有輔導員教師,還應包括專業教師、心理教師,同時吸納企業、社會專業機構人員充實到志愿者師資隊伍中來。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還應積極地與當地的紅十字會、慈善機構、志愿者組織保持密切溝通,相互交流,更快成長。
4、打造品牌,擴大影響
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要像商品一樣打造品牌,通過品牌的影響力,吸引學生參與和社會關注,這樣志愿組織才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像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志愿者暑期“三下鄉”活動和希望工程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最終能成為品牌,都經歷了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首先,創立品牌,這是基礎。學校各個志愿服務組織應結合自身專業特色推出志愿服務項目,根據專業優勢、資源比較,重點扶持一兩個項目來打造品牌。其次,培育品牌,這是重點。通過組織制度、人員招募、專業培訓、資金扶持、基地建設等一系列運作呵護志愿組織的成長,增強品牌的競爭力。最后,品牌的樹立還要靠宣傳的力量,在校內外通過櫥窗、報紙、電臺、網站、微信等各種媒介宣傳志愿精神、招新納新、優秀學員事跡、活動綜述,同時要對志愿團隊進行形象包裝,制作統一服裝、會旗、手冊甚至創作隊歌等等,從而更好地展示志愿組織風采,提升組織的社會認可度。[3]
[參考文獻]
[1]張科.高校青年志愿服務專業化研究.中國青年研究.2010(2):43-46.
[2]葛崇勛.高校專業化特色的志愿服務模式初探.現代企業教育.2014(16):257.
[3]滿濤.高職院校專業化青年志愿者服務研究.群文天地.2012(4):243-244.
基金項目:浙江省高職院校黨建研究會2016年度課題“專業化‘志愿服務組織在高職院校中的實踐—以金華地區為例”(課題編號:2016B30)
(作者單位:浙江橫店影視職業學院思政教研室,浙江 東陽 32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