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貞貞


摘 要:科學的質量評價指標和權重值是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獨立學院教師教學的特點,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因素進行分析,從學生評教、督導評教、經濟管理學院領導評教、教師互評、自評五個層面對教師教學質量的內涵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分配了相應的權重,使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由定性分析轉化為定量分析。
關鍵詞:獨立學院;經管類教師;教學質量;模糊綜合評價法
近十年來,在新形勢下出現的普通高校與社會力量合作,以新機制新模式辦學的獨立學院是我國高等教育辦學機制與模式的一項探索與創新,是更好更快擴大優質高等教育資源的一種有效途徑,同樣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專門人才的重任。但由于這幾年的擴招,獨立學院的教學質量問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教學的根本在于教師,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高校教育質量體系中的核心環節,開展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是有效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本文采用模糊評價法建立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以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經管類教師為例作實證分析。
一、獨立學院經管類教師教學質量模糊綜合評價方案的制定
模糊集合理論的概念于1965年由美國自動控制專家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標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做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它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由于優、良、中、差的獨立學院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概念是模糊的,因此在橫向分類方面可以采取模糊集方法進行。同時,由于相似也是一種模糊關系,因此,在獨立學院教學質量性質分類中也可以采用模糊法進行分類。
1.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評價過程
(3)經濟管理學院領導評教
設本院共有評教領導7人(院長、書記及各教研室主任),同上述方法,得到學院領導的評教結果:A=(0.64,0.23,0.13,0)。
(4)教師互評
本院共有任課教師45名,同理教師互評結果:A=(0.63,0.16,0.21,0)。
(5)教師自評
同上述方法得到教師自評結果為A=(0.4,0.6,0,0)。
根據隸屬度原則,取評價標準隸屬度集為(0.84,0.67,0.64,0.63,0.6),將評價因素集構成該教師的綜合判斷矩陣A,其中權系數為:W=(0.3,0.3,0.2,0.1,0.1),判斷矩陣歸一化處理的結果為(0.78,0.02,0.04,0.25,0.01),則該教師的綜合評價為:A=(0.88,0.02,0.04,0.25,0.01)0.840.670.640.630.60×100=94.17
根據預先設立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等級,優的得分(x)范圍是(x≥90),良的得分范圍是(80≤x﹤90),中的得分范圍是(70≤x<80),差的得分范圍是(x<70),于是可知該任課教師的教學質量最終評價結果為“優”,實現了質量評估從定性到定量,最終又回到定性的轉化。
二、結論
基于模糊數學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從學生評教、督導評教、經濟管理學院領導評教、教師互評、自評五個層面對教師教學質量的內涵進行剖析,將實踐教學中的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分值,同時減少了評價過程中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充分體現了學生、督導、學院領導、同事對課堂教學的意見與建議,綜合評價結果可信度較高。但該法也有明顯的缺陷,即沒有充分利用綜合判斷矩陣A的全部信息,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覃潘燕,黃莉.高職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構建[J].大眾科技,2015(12):122-124.
[2]盛艷燕,趙映川.基于多面Rasch模型的大學教師課堂教學能力評價方法研究[J].高教探索,2015(2):70-74.
[3]謝建,褚丹,葛涵.基于層次分析法的高校教師教育者教學能力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5(4):122-125.
[4]翟繼友.評教體系有效性的研究與思考[J].雞西大學學報,2015(11):28-30.
[5]朱翠英著.普通高等獨立學院教學研究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7.
[6]王蓮芬,許樹柏.層次分析法引論[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
本文系北方國際大學聯盟教育教學部第四期科研課題一般項目“基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經管類教師教學能力評價體系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0140404004)的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重慶 402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