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霞
摘 要: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這一全新的概念,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就必須加強對群眾進行培訓輔導。本文旨在發現新時期群眾文化培訓輔導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到普及群眾文化進行培訓輔導的正確途徑,希望能為有關需要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訓輔導;問題
中圖分類號:G24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08-0205-01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群眾閑暇時間,對其進行文化輔導工作,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群藝館(文化館)具有對群眾文化的示范、引導、服務作用,能夠促進區域文化的發展,為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服務。因此,群藝館(文化館)加強對群眾文化培訓輔導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將對我國群藝館(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開展現狀進行分析。
一、目前群眾文化培訓輔導存在的問題
1.群眾文化培訓輔導經費不足。目前我國各級政府對群眾文化培訓輔導有所重視,經費投入也有所增加,但是面對需求量巨大的群眾文化培訓輔導需要還是顯得“杯水車薪”,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群眾精神文化相關活動的開展。加上一些地方鄉鎮財力困難,領導對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沒有真正把群眾文化建設擺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文化培訓輔導投入經費較少。這樣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文化館的閑置,不利于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
2.缺乏基層專業化文化培訓輔導人才。我國的城鄉差別較為嚴重,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的薪資待遇及發展機遇相對較好,這使得一些文化藝術類的高校畢業生往往選擇留在大中城市發展,而不愿到鄉鎮、農村等基層場所發展自己,導致了基層地區的專業化的文化活動人才相當缺乏。與此同時,基層地區一般交通條件不便、居住條件差,造成專業化文化活動人才無法長期到基層地區培訓輔導,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發展緩慢。
3.群眾文化活動缺乏自主意識。在群眾文化生活的開展過程中,群眾應當是活動的主體,但是當前的現實情況是大多數人民群眾,對于文化生活還是停留在被動接受政府安排的方式之中,對于開展文化活動實現自主意識還很難達到。加之當前在我國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培訓的受眾群體之中,表現出了兩極化的現象,主要以老年人和在校學生為主,活動的主要參與對象、服務對象的群體構成太過單一化不夠豐富,也因此導致了參與人員的綜合教育水平比較低,難以展開較高層次的群眾文化活動。
二、群眾文化培訓輔導發展不力的原因
1.過分重視文化活動,忽視文化輔導。大部分群藝館(文化館)的干部在進行文化宣傳工作與文化輔導工作時,往往過分重視文化活動的開展,而忽視了對群眾文化的輔導。在群藝館(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活動與輔導兩者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并重的。文化館群眾輔導工作的減少,不利于我國的群眾文化的交流以及群眾文化的建設。
2.群眾文化培訓輔導不夠系統。在對群眾進行文化輔導時,輔導質量關系到文化館群眾輔導工作的效果。在眾多的文化館群眾輔導上存在質量不高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輔導課程數量的減少,輔導課程類型單一,輔導人員在進行輔導時沒有制定具體的輔導內容,出現輔導不夠深入的現象。由于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過程中的形式化、非專業、服務態度等方面的問題,使得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服務水平下降,未能為群眾提供真正的、高質量的、深入的文化輔導。
三、加強群眾文化培訓輔導工作的對策
1.建立完善的文化輔導體系。要注意對群眾的精神文明建設進行有效地指導和促進。群藝館(文化館)要明確群眾文化輔導的性質,將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提高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發展的高度上,加強對群眾文化的輔導工作,通過對群眾文化進行積極的引導,在精神文化的發展與推進方面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支持。群眾文化輔導的目的不單單是做好文化輔導工作,還需要起到貼近群眾,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文化交流方向。促進群眾之間的文化交流,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提供指導與幫助。另外,群藝館(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體系。對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進行合理、科學的安排確立有效的群眾文化輔導方式提供體系支持。
2.增強群眾文化培訓輔導意識,促進群藝館(文化館)的服務性。具體表現在對相關的輔導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一方面提高其輔導工作的專業性,另一方面,提高其服務意識。群藝館(文化館)是促進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以及促進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形成的主要機構。群藝館(文化館)需要發揮文化工作的優勢,為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輔導課程,提高課程質量,依據實際情況以及群眾的興趣,增加課程種類。例如,可以開展老年人喜歡的書法課程、舞蹈輔導、歌唱輔導或是樂器輔導。
3.強化群眾輔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推進文化輔導工作順利進行。責任意識是每個處在工作崗位的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針對部分群藝館(文化館)出現的相關輔導人員責任心不夠強的問題,要加強引導。使輔導人員以工作為主,以群眾為主,樹立責任意識,協調好個人創作與群眾輔導之間的關系。積極地與群眾交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對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應有責任心、耐心,提高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質量。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良好的物質文明的發展形勢下,通過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不斷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促進大眾文化的發展繁榮,為群眾在工作之余提供良好的文化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