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妙華
【摘要】把練習穿插于新授教學的過程之中。新授前的“熱身”練習;新授中的課堂練習;新授后的作業(yè)練習。通過練習的布置,使學生相信自己有學好英語的能力。
【關鍵詞】繽紛練習 有效教學 自信心 運用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練習,要盡量避免集中練習,要把練習穿插于新授教學的過程之中,每教學一個新知就應當及時安排練習,學生學到哪里就練習到哪里。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當堂練習的質量,做到及時反饋、及時采取補救措施,而且還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下面淺談我在英語教學中,如何以“繽紛練習”為著力點,促進有效教學。
一、新授前的“熱身”練習
Warm-up,熱身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讓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英語教學活動中;第二個就是通過熱身活動,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過渡到新的課文內容中。這種“全民總動員”式的有針對性的長期反復練習對提高學生的聽力、口語及歸納總結的能力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熱身活動設計時要注意適切性。在小學階段,特別在中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教師要特別關注活動的趣味性,這樣,才能真正吸引幼小的孩子快速投入課堂學習中。
2.熱身活動設計時要注意連續(xù)性。小學英語課時少,連續(xù)性不如其他一些學科,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長,課文內容越來越長,學生的知識量越來越多,如果只是讓學生機械的重復課文內容或是就課文內容進行簡單問答,而缺乏語言理解和交際的過程中個人意義的建構,就無法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同時學習成效也不高。所以,在設計熱身活動設計時,可以適當聯(lián)系前面的內容。
3.熱身活動設計時要注意邏輯性。教師如果能夠抱有終身發(fā)展的理念,就不會讓學生停留于復習歌謠、互問互答的層面上,而是順著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設計越來越高的“桃子”讓他們跳一跳,摘一摘。如復習課文時,使用更多的特殊疑問詞來發(fā)問,讓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復述課文。
二、新授中的課堂練習
1.詞句練習。新教材強調“在用中學,積極地運用語言,而不是單純地學習語言”。為此,我設法通過有實際意義的,饒有趣味的,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活動進行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善于把以課本為中的練習活動向以生活為中心的練習活動轉化。交際性練習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的設計和組織是否成功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1)學生對語言形式的掌握是否充分;2)教師設置的情景或主題是否與課文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當學生接受這種有序的、臺階式的練習后,便可使其學習任務變得容易。
2.書面練習。書面練習的形式應多樣。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易長久集中,教師在上課時總是采用同一種練習形式,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而在設計時要注意經(jīng)常變換練習的形式,保證學生情緒一直高漲,不致興趣衰減,從而提高練習的效果。當然,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級、年齡特點,英語水平,設計出具有層次性和差異性的活動,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動起來,有事可做。如我在教授4A Unit6第三課時時設計了一個配對題。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而言,可請學生看圖選擇與圖畫相關的一個句子。如,Heres a glass of juice for you.
三、新授后的作業(yè)練習
課后練習仍然是對基礎知識有益的鞏固與補充。一方面可以檢驗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體現(xiàn)教與學的統(tǒng)一。因此,我們在布置課后練習時,務必考慮到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練習的趣味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中亦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fā)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可見這一原則是相當重要的,在練習中,結合學生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活潑、富有情趣的練習,讓學生能感受到英語學習的趣味性,這樣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不至于讓學生感到學習的疲憊。
2.把握練習的針對性。針對性是指練習要根據(jù)不同內容的特點,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緊扣這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有針對性地設計課后練習,使學生通過練習,對知識的理解得到鞏固。離開教學目標而設計的練習對教學是一點益處也沒有的。教學目標是整節(jié)課的“指揮棒”,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緊緊圍繞它而展開。如果設計過難過偏甚至與本知識點無關的練習,對本知識點都沒有益處,甚至起到相反的結果。
3.體現(xiàn)語言的交際性。俗話說:學以致用。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而英語是一種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這種交際工具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英語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比如可以把英文歌曲唱給家長聽,把會話中的主要句子與同學、家長進行交流等。
4.考慮學生的層次性。一個班有四五十個學生,他們各自有各自的特點,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布置練習時我們也不能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學生。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難易度不同的作業(yè)讓學生去做,確保優(yōu)生“吃得精”,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能吃飽”。因此,分層做也是相當重要的。如基礎較好的優(yōu)秀學生,在五、六年級時,可以適當?shù)牟贾靡恍懚涛闹惖淖鳂I(yè);而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一般只要求聽懂課堂上老師所講的內容,完成必要的抄寫、背誦就夠了。
現(xiàn)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不是消極的容器,要使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財富和技能,必須自己學會學習、學會評價。繽紛的課內外練習,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教師要通過練習的布置,使學生相信自己有學好英語的能力,而不是害怕或者厭惡英語,從而樹立信心去培養(yǎng)語感,使英語這門學科能學以致用,提高自身英語語言運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