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萍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語言中,評價語是不可或缺的內容,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語文教學的發展方向,課堂教學上存在激勵用語貫穿始終研究語文教學課堂。因此要正確使用課堂評價語,必須做到了解學生和教材,運用教育理論評價的多樣化等。這樣才有助于發揮其反饋、診斷、導向、激勵等多種功能,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人文素養的積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評價語 問題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2-0095-01
一、課堂評價語中存在的問題
1.表揚無處不在
過度的表揚會使學生失去學生學習的興趣。比如在一堂氣氛活躍的語文課上,學生無論是讀了幾個詞的,還是寫了幾個字的,或是答對了一道題的,還是回答了幾句話的,老師都無一例外地豎起大拇指“真好”“真行”“你真棒”的稱贊聲不絕于耳。從始至終都是“聽取表揚聲一片”。可能是出于對學生發言的尊重,也可能認為好孩子是夸出來的,老師們都慷慨無私地獻出賞識教育的法寶,一味地為學生叫好。但是,表揚無處不在,天長日久,會使學生的心理達到飽和狀態,對過于頻繁的、清一色的“表揚”見怪不怪。老舍先生曾經說過: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有喜有憂,有笑有淚,這才是養花的樂趣。我們的教育也應該如此。
2.評價沒有針對性
在一節語文公開課上,上的是《四季》一課,老師的激勵性評語可謂熱情洋溢。當學生結結巴巴讀完第一段時,老師隨即表揚:“你讀得真好!”讀完四個季節后,老師問學生:“你們最喜歡哪個季節?”一生答:“老師,我喜歡夏天,因為夏天我可以到河里去游泳。”老師聽了后滿意地說:“你真聰明,還會游泳呢!”這個教學片段中,教師的評價缺乏針對性、準確性,就像個大帽子,扣在誰頭上都行。其實第一個孩子克服困難,認真讀書的過程才是真正值得表揚的。而對于第二個學生,他的聰明之處在于他不僅說出了自己喜歡的季節,還道出了喜歡的理由。可教師沒有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學生也就錯失了一次次“揚長避短”的機會。
3.評價帶有功利性
對于一些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上課期間吃一個水果,開展一些“奪紅旗”之類的活動,的確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調節課堂氣氛。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做法不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持續發展。學生會把“學習”這一目標置于腦后,而只在乎當前的獎勵甚至于把獎勵當成學習的目標,轉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會產生一種功利心理,即回答對了問題就想得到獎勵。而更糟糕的是,現在許多孩子對“智慧星”、“小紅花”之類的東西熟視無睹,失去興趣,時時盼望著有更新鮮的獎品來刺激他們,這一結果顯然與我們的初衷背道而馳。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德西通過實驗得出:當一個人正對活動充滿興趣時,給他提供外部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活動本身的吸引力,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了解到一些課堂評價語的不足之處,試想,長此以往,這樣的課堂上學生的小臉會通紅、小眼會發光、小手會直舉、小嘴會常開嗎?這樣的課堂有什么活力可言!因此準確適當使用課堂評價語是一件不容忽視的事情。
二、正確使用課堂評價語的實施策略
1.評價要吃透“兩頭”
這里的“兩頭”指的是教材和學生。準備一節課的評價,吃透“兩頭”尤為重要。特別是教材,要能在把握重點、難點、關鍵的基礎上,對教材進行深層次的“二度開發”,精確而恰如其分的教學評價能夠自然地承上啟下,引導學生拾級而上。這當中,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吃透教材,評價起來就顯得沒有底氣,甚至會被學生牽著鼻子走;如果教師能游刃有余地駕馭教材,深入了解學生真實的思維活動,深思熟慮地預見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考慮好多樣的評價方案,這樣就會胸有成竹,處變不驚。
2.評價要有適度的情感醞釀
老師評價需要真誠,需用心去關注,用情去體驗,用恰當的方式去表達。陶行知先生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靈的深處。”也只有真情才能換取真情,只有真愛才能換取真愛。教師的評價語應該是發自內心深處,真誠而親切地自然流露,就像一縷溫柔的春風撫摸孩子,就像點點春雨滋潤孩子一樣。這樣才能博得學生信任,才能贏得學生的心。如“這位同學,我為你的進步而高興!”“這位同學,這個問題老師都還沒想到,你想到了,真了起!”(師豎起大拇指)“讀得真不錯!”“大家聽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到目前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個!”……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們會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高潮正是如此形成的。可以說,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3.評價要多樣化
在上完《打碗碗花》后, 讓學生仿照打碗碗花的句式介紹一種生活中親眼見過的花兒。一學生介紹牽牛花:“牽牛花從遠處看像掛在綠毯上的一只只小喇叭, 色彩鮮艷, 好看極了。從近處看它的莖又細又長像一條條的綠線。牽牛花的顏色有紅、藍、紫三種。紅得那么耀眼, 藍得那么燦爛, 紫得那么鮮艷。”那位老師的評語是:“你真是我們班里的小作家, 觀察仔細, 描寫具體。誰也來當當這樣的小作家。”說的學生心花怒放, 其他學生不甘示弱, 爭著發言。類似生活化的評語也是舉不勝舉:“你真像一位出色的推銷員。”“你真是我們班的播音員。我要向大隊輔導員推薦你去當紅領巾電視臺的播音員。”“你真像一位出色詩人。”“你可獲得創意金點子獎。”聽著這一句句鼓勵的話語, 學生是如沐春風,學習的動力驟然劇增。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一環,要使自己的評價語準確得體、生動有效,決非一日之功。它雖產生于即興,卻植根于深厚的教學積累。只有自己懂得更多,想的更深,才能在評價中為孩子打開一扇通往更廣闊天地的窗子。總之,要想取得一桶水的效果,必定要有源源不斷的活水提供,評價之路前頭走,當引源頭活水來,老師們肩頭的擔子可不輕。
參考文獻
[1]李金洋,張麗君.表揚引發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出版社,2005,(6).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2002年版。
[3]楊瑞清. 學會賞識,愛滿天下[J] .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 (12)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