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永福
摘要:學校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要教育學生思想道德,使學生通過學習可以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優秀的品質,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才。本文主要探究了德育教育的多種形式,通過不同的教育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實現學生品德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
關鍵詞:德育教育;形式;思想品德
國務院《關于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指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為此,學校作為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一個重要機構,一定要通過多種方式、手段和途徑來激發學生進行德育學習的積極性。在思考和探究中不斷地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培養學生德育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課余生活。在變化的形式中使學生認識真善美,了解假惡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自覺地遵守社會主義道德行為和道德品質,提高學生的品質。
一、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宣講德育教育
國旗下講話是每周都要進行的活動,教師要充分地利用這個時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使學生可以從多種話題上接受正確的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國旗下講話的話題可以是多方面的,教師可以利用這個時間對學生進行《中國敬老故事》《中華禮儀傳統故事》《愛國教育》《感恩教育》等的宣講活動。學生在這里會通過教師的教育學會尊老愛幼,學會發憤圖強,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以發揚光大。
二、帶領學生誦讀經典,教育學生知禮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很多經典的書籍都蘊含著豐富的禮儀和德育知識。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誦讀經典書籍,例如《三字經》《弟子規》《論語》等,通過對他們的誦讀可以教育學生知禮、懂禮、用禮。例如“香九齡,能溫席”的故事講的就是9歲的小黃香孝敬父親的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不僅僅是孝敬父母,在她長大后也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尤其是她后來當了地方官后,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通過這個故事不僅使學生們學習到了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學會了為人民,為國家做出自己應該能做的貢獻。通過對經典的誦讀,學生不僅產生了學習興趣,而且在無形中學到了很多的德育知識,提高了學生的道德修養和素質。
三、借助傳統節日教育,發揮節日作用
節日的氣氛是最歡樂的,教師要充分地利用節日的環境和氣氛來影響和教育學生,使學生可以在愉快的環境中學習。例如在“五一勞動節”時,教師就要教育學生這是一個歌頌和贊美勞動人民的節日,使學生認識到勞動最光榮。在這個節日里,學生應該學習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樸實,學習他們的勤奮和辛勞,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和勞動能力,并把勞動人民的品質和精神在平時的生活中和學習中不斷地發揚光大。在“八一建軍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去慰問時刻在保家衛國的解放軍叔叔,使學生認識到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和兢兢業業才換來了和平、安寧的生活。慰問中,學生會對軍人的生活和軍人的作用更加清楚,從而對他們肅然起敬。在“9月10日教師節”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向敬愛的老師們獻花,給老師寫感恩信。在“10月1日國慶節”時,學校還可以組織十月歌詠比賽活動,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讓學生學唱一些高唱祖國的歌曲,讓學生用嘹亮的聲音贊頌偉大的祖國,宣傳和弘揚民族精神,使學生的愛國情感大放光彩……節日的歡快氣氛和豐富的活動會豐富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對德育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促進學生品質的提高和完善。
四、設計不同校園環境,加深學生情感
學校就是學生共同生活的家園,這里面應該是溫馨團結的。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來裝扮這個家園,把學校布置成一個充滿愛和和諧氣氛的家園。例如學校的宣傳欄上,教師可以根據學校的活動或者是不同的德育教育主題來展示德育教育。學生在閑暇時間或者是課余時間就會看到這些德育知識,無形中得到思想教育。教室外面的墻壁上和走廊里都是學生接受德育知識的場所,教師可以在這些位置懸掛一些名人名言或者是教育,如為了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精神,可以懸掛“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等。學生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會接受到德育教育和德育知識,這樣學生就會耳濡目染,慢慢地了解德育知識的本質和精髓,把他們融入到自己的血液中,成為學生的品質。
五、制定德育學習準則,評選禮儀使者
為了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和德育認識,學校可以制定明確的《德育知識學習細則》使學生可以通過學習和閱讀了解德育知識,并針對這些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競賽,使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這些德育知識。教師讓學生學習后,通過競賽的形式來評選出“德育小使者”。學生通過學習教育,評選禮儀小使者,并由學校統一頒發“德育小使者”胸卡。這種方式增加了學生的榮譽感,也提高了學生學習德育知識的主動性,對于學校的紀律、文明禮貌以及學生的學習風氣都有很大的改善,使學校的校風和學風也都得到了轉變。六、組織多種形式活動,提高學生素質
學生都是喜歡參與活動的,而且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過程中,教師應把學生看成是德育學習的主體和參與者,要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各種德育教育活動中,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德育品質。教師可以采用歌詠比賽、演講比賽、運動會或者是專題講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傳授德育知識,增加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例如在對學生進行專題講座時,教師可以針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八榮八恥”“踐行弟子規,做有道德的人”“文明禮儀伴我行”等多個話題來進行專題培訓,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正確的德育知識,提高學生的認識,促進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來學習和探究,提高自身素質。
總之,通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學生的興趣變得更加廣泛,學生的視野變得更加開闊,從多角度提高了學生的認識和品質。教師在組織德育教育活動時,要堅持全員參與,全體動員,使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是進行德育學習的一份子,應該參與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素質,發展學生個性。學生在不斷地參與和實踐中會真正地理解和體會德育知識和德育思想的本質,進一步把自己獲得的道德認知內化為自己的素質,提高學生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