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敏
(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初級中學,江蘇 宿遷 223800)
淺談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吳 敏
(江蘇省宿遷市鐘吾初級中學,江蘇 宿遷 223800)
數學生一門有益于人類大腦發育的學科,在數學課程的學習中,中學生的智力得到巨大提高,學生在思考數學問題時,從不同的角度去考慮解題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會得到啟發,善于從不同方面考慮問題,不拘泥于一條途徑,所以,在中學時代,對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尤為重要.
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教育前提下,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尤其是在整個中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處于一個急速發展的階段,初中學生的思維常常由形象思維轉換為經驗思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思維由形象思維發展為理論思維,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本文旨在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方面作一些探索.
1.傳統教學方法禁錮思想
傳統教學方法,側重于研究教法,很大程度上禁錮了學生的拓展性思維,忽視了學習知識和應用方法二者之間的相互聯系,導致學生形成思維慣性,不主動思考問題,這在很大程度禁錮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2.教學方法缺乏創造性
在傳統的教學時期,由于學習方法的缺乏而嚴重制約學生的有效思維狀況普遍存在,教師不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題目的深度理解,只是讓學生照搬照抄公式,導致許多學生在考試中一遇到同樣題目,用同一種方法,一旦變換一些形式,學生就做不出來題目.
3.思維惰性和慣性引發的問題
在中學生的數學學習階段,很多學生遇到難題,首先想到的就是等著老師講解,其次就是詢問老師或者同學,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選擇獨立思考,這就是獨立思維能力的意識的欠缺.思維的惰性給學生們帶來一些思維上的模糊不清,在審題時,對關鍵信息的感知把握不準確,思維的指向性很模糊,由此導致了思路受阻,從而懶于動腦;另一方面,思維的慣性常常導致學生對于數學解題的機械模式,對于基本的題目,只會用基本的公式解決,拓展性的題目,就不會做.還有一種情況,在解答題目時出現了錯誤,學生大多都是因為審題不清,沒看清題目要求就生搬硬套公式,拼湊解答.
數學的教學主要就是思維能力方面的教學,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
1.有效地創造數學思維情境
中學數學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數學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要考慮到學生知識水平,引導一些具有富有啟發性的、常規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新的內容時對數學問題產生疑問,創設鋪墊型情境,通過一個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等不同的方式,不同層次的聯想,變化發展出不同的新問題.
2.幫助學生梳理知識
中學數學教師幫助學生梳理數學理論知識、理清思維脈絡,同時在對學生思維啟發過程中的指導,是當下中學教學中思維能力培養的重點,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對待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善于發現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學生在學習數學新知識的同時,不斷地復習學過的知識點,達到鞏固的作用,同時與舊知識進行比較、分析,區別同異,提高學生在數學思考中能夠有條理的理清知識脈絡.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思維,促進智力的發展.引導學生抓住思維的起點,數學知識的脈絡是前后銜接、環環相扣,我們教學過程的關鍵就要幫助學生把這種思維脈絡清晰化,幫助學生拓展數學邏輯思維能力.
3.理論聯系現實
中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堅持啟發學生思維,理論結合實際,讓學生從身邊的數學知識出發,讓課堂更加貼合生活實際,讓課堂氣氛變得更加活躍、生動、有趣,同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過程中,轉換了學生的思維形式,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新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數學思維能力.
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的工程,作為中學的數學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創新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產生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實現樂學、善學、學有所得的目標,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增強數學思維能力.
[1]靳志亮. 在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J]. 科教文匯旬刊, 2014(23):150-150.
[2]胡海. 淺談中學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 德陽教育學院學報, 2010(2):41-42.
[責任編輯:李克柏]
G632
A
1008-0333(2017)26-0015-01
2017-07-01
吳敏(1981.7.14-),女,江蘇宿遷人, 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從事初中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