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亮
[摘要]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是學校教育的主力軍,但是青年教師卻有著教學、科研、管理、職稱評定、心理各方面的壓力。這主要是由于社會、高校、自身的原因造成的,為此本文提出了政府與社會支持、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完善職稱評定體系、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青年教師個人自身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高職院校 青年教師 壓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4-0126-02
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擔任著學校大部分的教學任務,是學校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承擔者,是學校管理工作主要的辦事人員,他們已經成為了高職院校教學、管理的主力軍,但是他們的職稱低、工資低、地位低,這些與他們所承擔的工作并不十分相符。
青年教師作為一個剛剛工作或工作時間不長的教師,有著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給青年教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這方面的壓力更大。
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之壓力
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的壓力主要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一)工作上的壓力
青年教師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師,教書育人是他們的主要任務,這也是青年教師的首要壓力。主要包括教學壓力、科研壓力、管理工作壓力、職稱壓力。
1.教學壓力
教學壓力首先表現在教學任務,也就是教學工作量上。其次是備課壓力大。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處于學校的底層,使得他們的課形成了“門數多”和只能選擇老教師剩下的課上的特點,青年教師每天就是在備課、講課。同時一些學校實行推門聽課,聽課的重點是青年教師,這個青年教師也帶來一定的教學壓力。第三是教學改革的壓力,現在的高職教育對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質量水平、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青年教師需要參與到這些改革中來。
2.科研壓力
在沒有改變教師評價體系的當下,科研成果是決定一個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命運的因素。在大部分高職院校,學校除了每年的科研任務外,優秀教師的評比、職稱的評定、績效的考核、崗位的評定無不和科研成果有關,而且占有絕大的比例。這些導向,使得青年教師除了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外,其他的時間都放在了科研上。但是,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學歷水平相對本科院校低,寫作論文水平有限,發表論文難度大,期刊級別低。在申報課題方面,青年教師也很困難。
3.管理工作壓力
現在高職院校還存在著中職的管理理念,每個班級都要配備班主任,班主任負責學生的日常管理,負責學生的學習。學生的任何事情都和班主任有關,班主任的壓力巨大,無時不擔心著學生。筆者也是一名班主任,自擔任班主任開始,手機從來沒有關過機。作為班主任,學生出了任何事情都要班主任負主要責任。其次,班主任還負責學生的教育工作,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這些工作基本上都落到了青年教師的身上。
4.職稱壓力
對于教師來說,職稱意味著一切,所以每個教師都把“評職稱”作為人生的首要任務。但是由于青年教師的人數多、名額少、限定條件多、評審過程不透明,使得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評職稱的壓力越來越大。
(二)心理壓力
由于以上的工作方面的壓力,使得高職青年教師的心理也承受者一定的壓力,比如擔心失業的壓力,參加指導各類競賽承受的心理壓力,擔心聽課和推門聽課的壓力,承受社會輿論的壓力,班主任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
二、高職青年教師壓力的來源
(一)社會方面的原因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擴招,以及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一些中職院校紛紛合并升格為高職院校,高職教育的招生人數也在不斷增加,高職教師也被冠以了“大學教師”的稱號。雖然國家對職業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重視,但是由于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歷史較短,以及社會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導致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相對較低,甚至許多人對高職教育有一定的偏見。這些因素造成高職院校招生困難,高分學生很少到高職院校,有些專業甚至找不到學生,還造成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初次就業工資低于本科院校。雖然這幾年國家和地方財政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在增加,但是相對于其他類型的高校相比偏少,造成高職院校發展緩慢,使得高職院校教師的待遇也較低。高職院校青年教師作為學校最底層的教師,更得不到社會的認可,其發展前景不明朗。而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普遍受到的是高層次的教育培養,對工作的期望值較高,而處于這樣的社會環境背景下難免會有很強的低成就感和失落感。
(二)高校方面
1.工作量大
高職院校由于教師少,專業多,使得大部分專業只有三四個人,而高職院校對教師工作量的要求相對于本科專業來說更大,每個青年教師每周至少上12節課,有些甚至達到20多節,同時大部分青年教師至少每學期要上2門課,使得青年教師每天就疲于備課。
2.教學改革任務
由于高職院校在我國興起的時間不長,沒有形成合適的教學模式,所以經常要進行改革,比如最近幾年就進行了幾輪改革,從精品課程到課程資源庫再到現在的微課、翻轉課堂、空間教學、慕課等,每次改革都是青年教師付出巨大的勞動。
3.職稱評定
一是職稱評定導向。現階段,高職院校的職稱評定,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是教學,二是科研,三是技能競賽,四是社會服務,五是各類獎勵,這五個方面里最不重要的是教學,其次是社會服務,科研是最重要的,而獎勵是與教師的科研和技能競賽相輔相成的。這種導向與高職院校設立的初衷相悖,高職學校本應以教書育人為本,注重教師和學生技能技術的培養,對社會的服務能力,科研應該是放到最后。這種評價體系使得教師們也像本科的教師一樣,只重視科研。二是職稱的數量少,現在高職院校實行定崗定編,每個崗位的數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副教授的名額更加緊張,而參與評職稱的人數是名額的幾倍。三是高職院校把“評職稱”作為管理教師的手段。
4.高職生源素質下降
隨著我國普通高校的持續擴招,生源數量的持續減少,以及招生政策的變革,造成高職學生素質急劇下降,比如江蘇省2015年實行的提前單招,學生不需要參加高考就可以上學,可以這么說高職學生基本上都是學習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的。造成學生在課堂上睡覺、玩手機、講話、談戀愛等現象。另外也有一部分學生比較愛學習,這樣的學生是為了能夠上本科而來,所以在高職院校形成了一個現象“愛學習的在轉本,不愛學習的再混文憑”。當青年教師全身心的投入教學時,發現課堂的種種現象,青年教師的失落之感油然而生,覺得失去了自己的價值。
5.學校管理缺乏人性
高職院校的青年教師已經成為了學校的教學工具和科研工具,他們擔負著學校最大的工作量,擔負著學校的科研任務,這些都是由于學校管理缺乏人性化造成的,具體表現在一下幾個方面:(1)薪酬管理不科學。現在高職院校的薪酬基本上都是按照職稱評定,職稱高薪酬高,反之就低,但是學校的課程、科研大部分都是由青年教師完成,青年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相反只能拿到較低的薪酬。(2)績效考核不科學。學校的績效考核是一個標準,沒有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提出有針對的考核標準,高級職稱和中低級職稱的教師一個標準,甚至高級職稱的考核標準比中低級的還低。(3)溝通渠道不通暢。一些高校內部官本位思想嚴重,領導和教師之間缺少溝通與交流,對青年教師的想法和需求不了解,對他們的合理化建議不重視,青年教師沒有話語權,感覺被邊緣化,缺乏歸屬感。(4)缺乏人文關懷。高職院校的各項管理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學生工作,其次是科研,最后是教學,很少關心青年教師的個人生活問題,很少關心青年教師的心理問題。
(三)教師自身原因
1.對高職教師職業存在認識上的誤差
很多青年教師在進入高職院校前,對高職院校不了解,他們認為和普通本科院校沒有多大的差別,老師課少,輕松,福利待遇好,假期多,結果來到學校后才發現和期望的有很大的出入。
2.缺少職業技能
很多青年教師并非畢業于師范院校,他們對教育教學知識不了解,沒有教學的基本技能和,不懂教學方法。不知道如何處理課上的突發事件,不懂如何和學生溝通,這些都給他們帶來了心理壓力。
3.生活壓力大
首先,青年教師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其次,青年教師適逢組建家庭,生兒育女的年齡,這勢必耗費他們很多精力。
三、高職院校青年教師緩解壓力的對策
(一)政府與社會支持
首先是政策支持。國家政府已經明確作出了指示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并且出臺了政策文件。地方政府也響應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職業教育的發展,對職業教育加大的投入,增加青年教師的收入。其次就是輿論支持。增加對職業教育,尤其是職業院校畢業學生就業、創業方面有利的輿論宣傳。強調高職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發展趨勢。盡快改變學生家長的觀念。第三,企業的支持。加大校企合作,規范校企合作,讓企業更多的參與到高職院校的建設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機會。只有政府和社會重視高職教育,高職院校的老師尤其是青年教師的付出才能得到認可,心理上得到滿足,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高職青年教師的壓力。
(二)學校層面
1.建立更加人性化的管理制度
通過上述高職青年教師的壓力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壓力的原因是學校管理制度不科學,缺乏人性化,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其自身的特點,制定適合青年教師的管理制度。首先,為青年教師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創造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工作環境和氛圍,在工作量的安排、科研要求上有所減少,課題的申請向青年教師傾斜。其次,完善青年教師的培養機制。對青年教師提供崗前培訓,增加教師進修機會,創建老帶青的導師制。
2.完善職稱評定體系
職稱是困擾著高職青年教師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也是給青年教師帶來壓力的最重要因素。所以高職院校應該抓住這個主因,完善職稱評定體系。首先,體系在制定時,征詢青年教師的意見。其次,評比時,要公開、透明,不能暗箱操作。第三,政策要一視同仁,不能針對不同人使用不同的規則。
3.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體系
績效考核具有多因性、多維性和動態性,具有客觀性原則、考核方法多樣化原則、明確性、公開性原則、一致性原則,所以高職院校在對教師進行績效考核時,也應該遵循以上原則,根據教師的特點,制定不同的考核方法,比如可以分為科研、教學、管理和實驗實訓等。這樣分類考核有利于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也能夠發揮各自所長。
(三)青年教師個人方面
首先,青年教師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了解自己是否適合高職教師的職務。其次,青年教師要對自己作出改變,盡量的適應學校的規章制度。第三,做好心理調適。適應高職學生的學習、生活狀況,了解學生的現狀,做到和學生一同進步。第四,多運動、多溝通。平時青年教師應該多參加體育活動,運動能夠有效的緩解心理壓力,還有就是多找老教師溝通,學習他們的為人處世,教學科研方面的經驗。最后,青年教師要多學習。
【參考文獻】
[1]杜中一.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探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113(03).
[2]陸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09(26).
[3]陳娟.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的歸因與緩解策略[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04).
[4]張忠華,蘇靜雷.對高校青年教師職業壓力研究的反思[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2).
[5]管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倦怠的成因解析及應對策略[J].職教通訊,2015(02).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