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光+陳超+朱琳


摘要:通過開發微信平臺,將各類氣象服務信息推廣并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可,拓展氣象服務覆蓋面,發展自助式氣象服務。形成微信公眾平臺載體,提供多日查詢、產品介紹等;同時面向廣大用戶提供閃電、高速公路能見度、自動雨量站監測圖等信息,讓公眾隨時掌握雷電、大霧、強降雨的具體情況,為公眾趨利避害提供更直觀、更直接、更及時的參考依據。實現氣象服務信息內容多樣化、產品多級化、功能人性化,拓展氣象服務覆蓋面,實現氣象微信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微信;服務;互動;推廣
中圖分類號: P409;P49 文獻標識碼: A DOI編號: 10.14025/j.cnki.jlny.2017.06.059
隨著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氣象服務所產生的趨利和避害的效益也越來越大。氣象服務在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氣象服務的研究為人們所重視。陳笑娟等[1]從氣象服務的分類、發展階段及產生基礎和效益等方面著手,分析了世界上幾種典型的氣象服務模式,為我國的氣象服務模式改革和完善提供參考。林天高[2]根據我國氣象科技服務的不同區域、不同服務項目的收入狀況,剖析了我國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的趨勢、存在問題,對比分析后提出了加大氣象科技創新,加強與地方部門合作,深化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和創新等建議。李麗等[3]則提出。氣象服務的模式要根據氣象服務發展水平適時改革調整,這樣才能實現氣象服務能力的快速提高。為此思考如何更好的適應新形勢下氣象發展的需求,如何能夠更有效率提升氣象服務水平,成為當今氣象發展瓶頸,作者通過對微信平臺在氣象服務當中分析和研究,整合了一套易于推廣和傳播的微信平臺建設方法,旨在加強微信平臺在氣象服務當中的應用。
1 微信公眾號在公共氣象服務中的現狀和分析
1.1 新形勢下微信平臺在氣象服務當中應用的必然性
全球信息化發展趨勢自上世紀末至今方興未艾,網絡化更是逐步深入,開始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以網絡為基礎的第四媒體、第五媒體迅速崛起,正在改變傳統的媒體格局,微信的氣象信息公開是氣象部門主動適應信息化、網絡化時代潮流和新媒體發展趨勢、搶占新媒體應用領域的必然要求。將微信平臺應用到氣象服務,不僅可以讓社會公眾看到各種各樣的氣象服務內容,也可以通過實況氣溫、實況降水、風速風向、旅游天氣、交通天氣等功能進行信息互動等。同時通過微信平臺,可以在公眾與氣象部門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實現與社會公眾的即時互動,更好地提升公共氣象服務水平和能力。
1.2 新形勢下微信平臺更符合公共氣象發展需求
氣象信息的收集、發布、傳輸需要一個現代化的手段,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將氣象相關信息通過微信方式展示和管理,也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種形式。微信作為一項新媒體,運用其對氣象服務產品公開,多渠道拓寬氣象服務信息公開路徑,是在新形勢下,探索新型服務模式的嘗試。微信宣傳方式較傳統方式更接地氣,更能拉近氣象部門與公眾的距離,更符合“以人為本”和“低水平、廣覆蓋”的公共氣象發展原則,更便于公共氣象的傳播。
2 微信平臺建設內容
項目建設的微信門戶具有預警預報、天氣實況、氣象服務一類欄目,加入氣象微信號的用戶,可以進入微信門戶查看到天氣預警、天氣預報、實況氣溫、實況降水、風速風向、天氣雷達、衛星云圖、生活指數、旅游天氣、交通天氣、空氣質量和天氣資訊等二類欄目。
2.1氣象信息微信發布平臺
按照微信發布平臺“3×5”的技術規則,設計、建立氣象信息微信發布平臺的主菜單;設計、建立氣象信息微信發布平臺主界面的風格和信息展示顯示。
針對每個子菜單,基于H5框架,設計、研發動態氣象信息顯示頁面,實現按使用者需求提供氣象信息服務。
2.2后臺數據庫和數據接口
根據微信平臺規劃的氣象信息清單,合理建立底層氣象信息數據庫;研發氣象信息入庫軟件;研發入庫信息監視軟件。
使用跨平臺應用軟件開發語言(Java),采用輕量級的數據交換格式(Json),研發數據庫內氣象信息提取、處理程序,建立微信發布平臺與數據庫之間的數據傳遞鏈路。
2.3微信模塊產品研發
模塊包括實況、繽紛天氣、氣象動態三大類,共有實時雷達回波、高速能見度、實時雨量分布圖、中國天氣網、中央天氣臺、世界氣象、中國氣象、省級氣象、市級氣象、縣級氣象、天氣微博、氣象科普、臺風實時路徑、氣象趣聞等15種氣象服務產品。
2.4設備購置和線路租用
購置前端應用服務器和數據庫服務器、接外網電腦。租用帶固定IP地址、帶寬10M的互聯網數據線路。
3技術路線
3.1技術要求
采用前端服務器與后端服務器分離的架構,按微信公眾平臺“3×5”的結構體系,建立氣象信息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導航結構?;贖5框架,開發動態網頁,供公眾用戶獲取信息。使用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數據格式,建立數據傳遞流程。使用SQL Server 2005數據庫系統建立后臺數據庫。
3.2氣象信息微信發布平臺(服務號)
3.2.1功能需求 建立氣象服務微信公眾平臺,按需求規劃、建立“3×5”的用戶訪問信息導航結構。基于H5框架,設計、研發動態氣象信息顯示頁面,定時推送預報預警、天氣實況、氣象資訊、氣象科普知識等;滿足按用戶位置信息、個性化需求提供氣象信息服務。
核心理念:公共服務,決策服務。
3.2.2氣象信息微信發布平臺 通過微信平臺實現氣象信息顯示,同時在界面設計時應考慮動態氣象信息顯示頁面布局合理、美觀,并實現對使用者的個性需求提供氣象信息服務。
4 結語
微信平臺作為面向社會公眾的氣象服務是一種新嘗試,在面對這一不可逆轉的時代趨勢面前,我們需要進行思考,并把握新技術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用戶提供更加優質、方便、易用的氣象服務移動應用服務設計。
氣象服務微信(服務號)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氣象信息微信發布平臺,數據接口及底層數據庫開發,后續開發中的微信模塊產品研發、服務器等設備購置等。通過微信平臺在公眾氣象服務業務化運行,可實現氣象服務信息內容多樣化、產品多級化、功能人性化,拓展氣象服務覆蓋面,提升氣象服務供給側能力。
參考文獻
[1] 陳笑娟,扈成省,蔡守新,等.國內外氣象服務模式及效益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12,24(11):68-71.
[2] 林天高.我國氣象科技服務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1:15-37.
[3] 李麗,張豐啟.適應國家改革發展的公共氣象服務模式探討[J].氣象與減災研究,2014,37(03):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