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靚娟
中圖分類號:G886.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6)12-021-01
摘 要 摔跤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體育競技運動,也是奧運會比賽的重要項目之一。在一定的規則下,摔跤運動員需要依靠自己的強大的力量、高超的技巧和心理上的優勢去戰勝對方,因此摔跤也是一項非常考驗運動員全面素質的運動。本文探討了摔跤力量訓練的特點,主要研究了運動員在進行力量訓練時應注意的問題,并提出了一些訓練摔跤力量的基本方法。
關鍵詞 動漫產品 民族文化 建議 思考
早在古代,角力已經成為了人們喜愛的運動,如《禮記》中寫道:“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更有許多關于摔跤的古希臘傳說,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摔跤比賽等等,隨著時間的推移角力運動演變成現代的摔跤比賽,其內容也更加豐富,中國式摔跤成為了我國一項寶貴的民族文化遺產,其中包含的博大的武術精神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廣泛推崇。
一、摔跤的力量特點
運動員自身強大的力量素質是贏得摔跤比賽的必要條件,也是學習各種高難度技巧的基礎。由于摔跤的訓練方式越來越科學化,導致運動員在比賽時所面對的比賽強度加大,攻守節奏加快。我國男子摔跤比賽中由于運動員的專項能力不夠強,一直在國際上無法取得優異的成績,因此分析現代摔跤的力量訓練特點,從合理的方向制定運動員的力量訓練計劃對運動員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經研究摔跤運動力量的特點具體表現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在形勢多變的比賽中,運動員需要時刻應對各種阻力,并不斷地調節身上所有的肌肉組織參與戰斗,運動員在操控比賽或受控時肌肉也不斷地進行伸長和縮短,表現出全面性和多樣性;
第二,摔跤運動的力量與速度、耐力等因素相互牽制,也相輔相成。運動員高超的技術可以彌補力量的欠缺,快的反應速度可以促進力量的集中使用,運動員應在摔跤實戰中將這些因素有機結合,鍛煉出全面的爆發力和戰斗力;
第三,在摔跤比賽中某一瞬間力量的爆發能讓比賽對手身體失重,取得勝利的先機,因此在訓練中應注重培養運動員力量的瞬間爆發能力。
二、摔跤力量訓練時應注意的問題
在進行摔跤的訓練前應先做好舒展全身肌肉的準備工作,避免在訓練時出現肌肉拉傷、抽筋等問題。力量訓練的強度必須從低到高慢慢提升,訓練次數也應從少到多,不能急功冒進,必須要循序漸進的科學訓練原則。教練可根據各大比賽的訓練時間來安排訓練周期,以便運動員能在比賽時保持最好的身體狀態。力量是鍛煉出來的,這表明了力量的訓練貴在堅持,運動員應當有針對性的進行系統的力量訓練,短時間內不宜有太大的計劃變動,否則得不到理想的訓練成果。摔跤應結合運動員的肌肉收縮和關節運動方式進行區別的力量訓練,若運動員的速度慢,加強課后的跑步練習;如運動員的協調性差,可做一些伸展練習,運動員應注意小肌肉群的發育和肌肉的彈性問題。再者,心態的變化在摔跤過程中對運動員也有很大的影響,教練在日常訓練時應了解學員在不同階段對自身產生的心里疑慮,幫助運動員排除對自身的不自信以及比賽在僵持情況下運動員易產生的心理恐慌,一個良好的心態是每一位優秀運動員必須具備的素質。在準備期間,運動員應個星期參加三次以上的課程,采用機械訓練法和阻力訓練法進行訓練。有賽事安排期間,主要訓練運動員的耐力,進行三天一次的高強度訓練,采用雙人阻力對抗法進行練習。賽后階段一般的力量訓練應采用和專項力量相近的訓練方法,間接地提高運動員的全面發展。
三、摔跤力量的訓練方法
(一)爆發力量的訓練方式
摔跤非常考驗腿部的爆發力,即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力量最大化,因此爆發力是速度和力量的相互結合,提高腿部爆發力的方法可以通過負重法進行,即肩負扛鈴進行上下蹲、半蹲跳、手持啞鈴雙腿交換跳等,其它方式可以利用橡皮帶進行腿部拉伸、斜坡跑、后蹬跑等。通過提高肌肉的伸縮速度也可以加強爆發力,最好的辦法是進行高阻力和低重復訓練法,也就是當一個動作能夠連續重復12次以上時,就應該增加其它阻力進行練習。以前是采用輕負重,快動作的辦法進行爆發力的提高,但這樣得不到好的成效,但實際上只要在訓練前做一組相對肌肉的鍛煉,就能夠有效的加強爆發力。
(二)最大力量練習法
最大力量是表示人的肌肉在自然的收縮中所能反應出來的最強沖擊力,只有在承受過肌肉最大的阻力下才能清楚的測到。力量是運動關鍵的條件,肌肉是力量的前提。在肌肉系統中肌肉收縮能力的是在它的理化特性前提下,由中樞神經系統傳導引發的,合適的運動方式也是肌肉最大力量的影響因素。運動員可以利用改善肌肉的協調性的方式來提高最大力量,也可通過增加肌肉量來提高爆發力。訓練強度為自身最大承受量的50%-100%,,隨著強度的增加訓練次數應相應減少。在進行摔跤時,運動員身上幾乎95%以上的肌肉會參與運動,而且摔跤的技術很復雜,各組織經常處于多維運動的狀態,腰腹的力量的運動對運動員也至關重要,也是容易受傷的部位,在訓練時應注意相關的保護措施。
四、結語
總而言之,摔跤是一項考驗運動員全面素質的競技運動,在訓練時教練應采取靈活多變的訓練形式,在正確的思想指導下,幫助運動員發揮出最大的力量,取得優異的比賽成績。
參考文獻:
[1] 項自軍,李金峰.淺談柔道與摔跤力量素質專項訓練[J].濮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03).
[2] 王清等.我國優秀運動員競技能力狀態診斷和監測系統的研究與建立[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08).
[3] 馮偉中,王雪娥.談摔跤運動員的力量訓練[J].遼寧體育科技(社會科學版).2004(01).
[4] 李福軒.古典式摔跤運動員力量訓練的特點及方法[J].中國體育教練員.199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