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冬
【摘要】 目的 評價在乳腺腫瘤手術治療中采用環乳暈切口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 78例乳腺腫瘤手術患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39例。實驗組給予環乳暈切口治療, 對照組給予傳統放射狀切口治療。治療后將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5.16±8.85)min, 長于對照組的(23.45±7.68)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6個月的隨訪, 實驗組患者的瘢痕評分為(1.64±1.05)分, 低于對照組的(5.66±1.7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問卷調查, 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7.44%, 高于對照組的64.5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乳腺腫瘤手術治療中采用環乳暈切口具有理想的效果,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乳腺腫瘤;環乳暈切口;應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7.050
乳腺腫瘤作為一種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類型, 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均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方法, 伴隨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提升, 在手術治療中在要求治療效果高的同時, 對美觀也具有一定的要求[1-3]。因此, 手術切口的選擇至關重要。傳統切口難以滿足患者的美觀要求, 而環乳暈切口的效果較為理想, 有較好的視覺效果, 容易被患者接受, 本研究對環乳暈切口的應用價值進行進一步探析, 以下為探析經過和結果。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研究選擇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乳腺腫瘤手術患者78例進行分析,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39例。實驗組年齡最大66歲, 最小16歲, 平均年齡(44.8±9.6)歲, 平均腫瘤最長直徑(3.02±1.02)cm, 22例為纖維腺瘤、10例為乳腺瘤樣增生、7例為導管內乳頭狀瘤, 平均乳暈與腫瘤距離(4.70±1.65)cm;對照組年齡最大67歲, 最小18歲, 平均年齡(45.5±9.2)歲, 平均腫瘤最長直徑(2.95±0.85)cm, 23例為纖維腺瘤、11例為乳腺瘤樣增生、5例為導管內乳頭狀瘤, 平均乳暈與腫瘤距離(4.35±1.45)c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環乳暈切口, 即沿著患者乳暈緣, 大約1/4~1/2周長做一個弧形切口, 將皮膚及皮下組織切開, 游離腺體和脂肪層, 腫瘤被觸及之后, 向切口部位進行牽拉, 將乳腺組織進行鈍性分離和銳性分離, 將腫瘤進行完整切除, 電凝止血殘腔, 皮下采用可吸收線進行間斷縫合, 而皮膚采用皮內縫合方法, 應用繃帶包扎乳暈切口區及殘腔體表投影區。而對照組則采用常規放射狀切口, 即切口中心為乳頭, 同心圓弧形切口作于乳房周邊, 以將腫塊暴露出來為最佳的切口長度, 在腫塊表面, 將皮膚及皮下組織進行逐層切開, 將腫瘤進行完整切除, 電凝止血殘腔, 皮下采用可吸收線進行間斷縫合, 而皮膚采用皮內縫合方法, 繃帶加壓包扎傷口。
1. 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進行記錄和比較;對兩組患者切口瘢痕進行評分, 評分標準為[4]:應用溫哥華瘢痕量表進行評價, 15分為總分, 分數與瘢痕嚴重程度呈正相關。相近正常部位, 正常的厚度, 相似于正常部位的血管分布, 正常的柔軟度為0分;較淺的色澤, <1 mm的厚度, 血管分布偏粉紅色膚色, 較為柔軟為1分;色澤混合, 1~2 mm的厚度, 血管分布偏紅膚色, 柔順柔軟度為2分;有較深的色澤, 2~4 mm的厚度, 血管分布紫色膚色, 較硬為3分;
>4 mm的厚度, 彎曲為4分;攣縮為5分。并采用本院自制的調查問卷對兩組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分為非常滿意、很滿意、不滿意, 總滿意度=(非常滿意+很滿意)/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5.16±8.85)min,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23.45±7.68)min, 對照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短于實驗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的切口瘢痕評分比較 經過6個月的隨訪, 實驗組患者的瘢痕評分為(1.64±1.05)分, 對照組患者的瘢痕評分為(5.66±1.78)分, 實驗組瘢痕評分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經問卷調查, 實驗組患者非常滿意27例(69.23%), 很滿意11例(28.21%), 不滿意1例(2.56%), 總滿意度為97.44%;對照組患者非常滿意0例, 很滿意24例(64.54%), 不滿意15例(38.46%), 總滿意度為64.54%。實驗組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乳腺腫瘤有很多病因, 在臨床上一般采用手術治療方式進行治療, 但是由于手術留下的瘢痕會破壞乳房的美觀, 對患者身心均造成一定的傷害[5-9]。而手術留下瘢痕也是必然的, 瘢痕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兩方面, 即患者體質和手術操作, 在手術操作中選擇適當的切口很重要, 如果切口選擇就近位置, 術后會有明顯的瘢痕形成, 有較差的美容效果。而環乳暈切口的選擇, 美觀效果較為理想, 因為乳暈有較深的顏色, 瘢痕會被色素所掩蓋, 且有較小的瘢痕, 不太明顯, 可較小的影響患者的心理和生理, 治療效果較為理想[6, 10-13]。相比于傳統切口, 其優勢為保留完整的乳房外形, 沒有明顯的瘢痕, 切口較為隱蔽, 多數患者均可接受, 手術操作簡單, 切口也較小, 利于患者康復。然而針對腫瘤較大的患者而言, 或者腫瘤位置較深的患者, 較難暴露, 難以進行手術操作, 會有較大的殘腔, 增加并發癥的風險, 嚴重者會導致乳頭壞死, 并且針對惡性腫瘤患者均不適合應用環乳暈切口治療。因此, 應用此種治療方式要明確手術指征, 合理選擇[7, 14-16]。
本次研究實驗組給予環乳暈切口治療, 對照組給予傳統放射狀切口治療。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的手術時間為(35.16±8.85)min, 長于對照組的(23.45±7.68)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6個月的隨訪, 實驗組患者的瘢痕評分為(1.64±1.05)分, 低于對照組的(5.66±1.78)分,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問卷調查, 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為97.44%, 高于對照組的64.54%,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在乳腺腫瘤手術治療中采用環乳暈切口具有理想的效果, 不但提升了患者的滿意度, 而且美觀效果好,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湯楓, 雍鐵山, 譚洪育, 等.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應用. 現代醫藥衛生, 2015(10):1511-1512.
[2] 錢倩. 環乳暈切口在乳腺皮下腺體切除術中的臨床應用.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2):1603-1604.
[3] 王水, 凌立君. 早期乳腺癌環乳暈切口行保乳術.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 2015(6):17.
[4] 吳軍召, 楊鐵健. 環乳暈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腫瘤98例.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90-91.
[5] 張浩, 周文斌, 周茜, 等. 環乳暈切口在乳腺癌保乳手術中的應用. 中華實驗外科雜志, 2013, 30(2):383-385.
[6] 李軍, 劉艷紅. 環乳暈切口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療效分析. 中國實用醫藥, 2013, 8(17):109-110.
[7] 屈軍. 環乳暈與傳統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及患者接受性比較.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20(3):60-61.
[8] 周先鋒, 馬聰, 楊枋.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良性腫瘤的臨床應用. 湘南學院學報(醫學版), 2014(1):134-135.
[9] 田丹, 孫權.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應用. 中國現代醫生, 2008, 46(27):41-42.
[10] 楊錫倩. 環乳暈切口乳腺良性腫瘤切除65例臨床體會. 醫藥衛生(文摘版), 2015(9):00055.
[11] 陸玉琴, 宋勇罡, 孫愛軍. 環乳暈切口在乳腺良性腫物切除中的臨床應用. 中國普通外科雜志, 2011, 20(10):1154-1155.
[12] 方忠偉, 俞恒, 孫華保, 等. 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分析. 醫學信息, 2013(14):506-507.
[13] 孫強. 環乳暈切口在乳腺良惡性腫瘤手術治療中的應用. 國際外科學雜志, 2010, 37(1):1-2.
[14] 姜銀海. 27例乳腺良性腫瘤乳暈環切口的臨床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2(31):125-126.
[15] 李泉源, 郭小軍, 瞿叢新, 等. 環乳暈切口乳腺良性腫瘤切除450例臨床分析. 中國美容醫學雜志, 2012, 21(10):108-109.
[16] 吳偉標. 環乳暈切口與傳統切口治療乳腺良性腫瘤臨床比較. 吉林醫學, 2013, 34(21):4224-4225.
[收稿日期:2016-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