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改革注重了時代發展對新的高素質人才規格培養的要求,提高健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環節和核心問題。在數學教學中,“練”就是關鍵,“練”就是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內化的橋梁,只有提高了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才能保證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建立真正的健康課堂。
【關鍵詞】課堂練習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當前新課程改革健康課堂如火如荼的進行,我校著力課堂有效性研究已有些年頭,在高新區教育科的領導下,2013年申報了《探究有效練習 構建健康課堂》,被確立為襄陽市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滾動立項課題,規范了學案教學,也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對教師達成教學目標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教學行為的評價,是教學價值的表現。就初中數學而言,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鍛煉提高多種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其中作為數學課堂的重要環節之一——課堂練習,其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的實際價值。本文將就提高初中數學健康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做初步探討。
一、有效課堂練習的設計
現代教學論認為,數學教學的主要特征,就是將教學過程變為引發學生練的過程,每堂數學課教學任務都是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來實現,所以數學健康課堂有效練習設計是提高健康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措施,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練習設計呢?
(一)、練習的情境要“求活”。教師在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盡可能地選擇生動活潑的習題,讓學生感到數學魅力無窮。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之內在力量,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謎語、等形式進行練習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讓學生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練習的內容要“求實”。數學知識的系統性很強,教師在講解一個新知識后,應把與此相關的舊知識結合在一起,設計練習題讓學生練習。促使學生遷移往正方向發展。把新舊知識連成一片,串成線,形成知識網絡。減少單一的練習時間,提高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習題能力。(三)、練習的題型要“求精”。
(三)、練習的層次要“求異”。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活動中既是一個整體,又是一個個體,要想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練習設計就要順應各類學生的數學學習現實。練習的設計應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多層次的練習結構。在同一問題情景的練習中,可以讓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以使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發展。適當增加一些注重數學思想方法,強調拓寬知識面的選做練習,既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和作用,增強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又能照顧學生各方面的差異。
二、有效課堂練習的實施
合理利用課堂的四十五分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挖掘學生的潛力,培養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愿望,是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的關鍵。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數學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在數學活動中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二)、提供足夠的練習時間和空間。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達到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靈活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和探索的空間,以盡可能大的興趣和熱情,自己大膽去操作和實踐,自己去尋求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體會探索學習掌握知識的快樂,較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地得到提高。
三、有效課堂練習的反饋
(一)、正確的對待學生練習中的錯誤
在課堂練習中,學生犯錯誤是常見的事,正確的對待學生練習中的錯誤有助于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首先學生練習中的錯誤對教師的教學有指導意義。有時學生練習中出現錯誤可能是因為教師在講解的時候沒有講解清楚,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給全班同學(或給個別同學)把內容重新給學生講清楚。其次學生練習中的錯誤能反映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有時學生練習中出現錯誤是由于自己粗心或不認真聽課引起的,這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學習的效果,
(二)、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異步達標
俗話說十根手指有長短,同樣,學生之間存在個體間的差異也是正常的,應尊重并正確對待學生中的個體差異。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可能在接受新知識、新方法上要比其他同學慢,練習的有效性也比較低,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心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同時也可以降低對他們的要求,允許他們經過較長一點的時間達到其他同學的標準,對他們出現的錯誤要耐心提供幫助,及時鼓勵他們的進步,增強學好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四、健康課堂練習的評價
在新課程改革中,大多數教師只關注課堂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進,而忽略了對課堂練習的評價。其實,對課堂練習的評價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情感、思想交流的重要平臺,更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有效途徑。對數學課堂練習的評價,我們習慣于用“√”、“×”等方式來進行評價,這樣的評價方法在判斷解題正誤、比較學習差異等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勵性和指導性。學生的解題思路、方法、過程、習慣、能力和品質等各方面都不能在評價中體現出來,而這些東西卻正是學生學習潛力之所在。善用評語來評價學生的課堂練習結果能彌補這些不足。總之,課堂練習是一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進一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技巧,促進學生深層次發展的有效途徑,從而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走進新課程》、《新課程標準》。
作者簡介:宋許華,女,襄陽市42中學,從事數學教育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