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態經濟作為我國經濟改革的主要方向,對于法律制度的建立與完善極為依賴。文章分析了現階段我國生態經濟相關法律制度建立與發展的情況并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措施,希望能夠對我國生態經濟法律制度的進一步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生態經濟;法律制度;存在問題;完善發展
法律的協調與規范是法律制度完善的基礎,也是運行的基礎,決定著法律制度能否具有強大的效力基礎,政府的引導作用也是生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是法律完善的必然途徑。
一、生態經濟下的法律制度存在的問題
1.法條缺乏協調性,法律的效力不足
法律制度適應生態經濟是發展生態經濟的內在要求。但就目前法律發展現狀和生態經濟情況來看,相關法律制度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法條協調性不足,法律缺乏應有的效力,更有甚者,一些法律規定之間存在沖突,在極大程度上削弱了法律效力。現行的生態經濟發展法律條款,存在著不符合生態經濟發展需求的情況,實際上抑制著生態經濟的發展,因此,法律不僅無法發揮其導向作用,還可能具有反作用。法條缺乏規范性,在低碳經濟、資源回收等生態經濟的核心領域,其規定顯得混亂,法條本身存在著較多不規范的現象,體系性不足,法條之間協調性較弱[1]。而相關法律條款中存在問題,就必然導致法律運行存在困難,法律難以發揮促進生態經濟的作用。
2.政府未能發揮主導作用,公眾參與度低
無論是生態經濟,還是與之配套的法律制度,其建立與發展都離不開政府。若政府能夠發揮其主導作用,融入二者的發展,則對于法律制度作用的發揮有極大的推動作用,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亦指日可待。但政府卻未能發揮其作用,生態經濟與法律制度上的投入均不足,大大降低了二者的發展前景與發展速度。加之公眾參與度不高,大部分民眾對于生態經濟都是一知半解,隨著生態觀念的發展,人們對生態已經不陌生,但對于生態經濟,卻可能并不了解,遑論參與法律制度,法律制度的建立與發展未能得到廣泛參與,則即使有一套較為完備的生態經濟法律,其推行過程也不會順利。而且,生態經濟的評價、考核,由于政府作為的缺陷,也缺乏相應的機制。
3.法律制度具有滯后性,經濟發展基礎缺乏
法律制度適應生態經濟發展,能夠極為有力地推動經濟發展,但是目前我國相關法律制度卻存在滯后于生態經濟發展的現象,導致其發展所需的法律環境、保障等都無法得到滿足,或者無法得到最大的滿足。一方面,現行法律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發展需求,但是要實現進一步的可持續規劃或者大幅提升生態經濟的規模和程度,則顯得后繼乏力,所以需要法律制度進一步完善,破除滯后的缺陷。另一方面,生態經濟發展處于被動,關鍵在于其基礎不牢,尤其是法律制度的實施機制和責任制度方面的不足,使得法律制度對于生態經濟的促進作用無法完全發揮,導致經濟發展的基礎不穩固,法律保障力不足。
二、如何完善法律制度,從而促進生態經濟發展
1.夯實生態經濟基礎,完善法律制度
生態經濟法律制度的建立,表明了我國發展生態經濟的決心,并且將其提升至法律層面上,即已經意識到制度對于生態經濟的導向作用。但是,要健全相關法律制度,使得法律制度與生態經濟完全適應,依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首先,解決法律條款本身內容不完善,相互抵觸、不規范的問題,提升法律的效力與可執行力,良法才是法律制度完善的根本[2]。其次,著力于法律理念的改進,積極融入生態經濟的發展現實,以法律的先進性和敏感性來探討法律的制定,完善的法律必須具有預言的功能,滯后性必須克服。最后,強化政府的主導作用,從法律層面強化政府的執行作用,使政府緊抓生態經濟發展基礎,引導更多群眾參與,構建生態發展協調發展的新局面。
2.依托法律制度培育生態市場
生態經濟的發展始終需要市場的發展,這是我國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但是目前我國生態經濟市場并不成熟,也沒有高品質的生態產品來支撐市場的發展,因此,法律的引導作用便顯得尤為重要。首先,規范市場,并從法律層面為生態市場提供良好的發展條件,例如,從稅率、準入條件等方面放開對生態經濟市場的限制,利用市場的趨利性來擴大市場份額,市場放開繁盛后,市場產品自然會增加,人們對于生態經濟、生態產品的認同感自然增強,生態經濟便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發展。市場主體一般都具有盈利性,只要法律能夠稍加引導,必定能夠將其引入生態經濟的洪流之中。法律制度對于經濟具有引導作用,要充分發揮法律對于市場的引領作用,才能真正做到建立生態經濟制度。
3.以法律制度推動生態產業
生態產業是生態經濟建立與發展的基礎,也是推進其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法律制度要適應生態經濟的發展,就必須要能夠促進生態產業的繁盛。首先,以法律規范市場資源的配置,做到合理配置資源,平衡生態產業與其他產業的關系,平衡農村經濟與城市經濟的關系,做到統籌發展,協調發展,這也是生態經濟的要求。其次,建立生態產業鏈,提高企業對于生態經濟的認識,促使其自覺融入生態經濟,發展生態經濟,從法律上對生態經濟做出合理的優待,同時也提升企業發展經濟的標準,使其改變以往的生產經營模式,重新建立新的盈利鏈條[3]。最后,以法律制度為生態經濟保駕護航,盡量排除生態經濟發展中的不必要阻礙,規范市場,防止市場主體的趨利性改變生態經濟的發展方向。
三、結語
希望通過筆者的研究能夠促使更多的人關心國家經濟,并能夠從法律制度層面思考經濟發展的方向和前景,為我國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邵澤春.我國生態經濟發展法律保障機制研究[J].湖南社會科學,2013(03).
[2]陳光欽.新時期綠色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4(07).
[3]孫增芹.低碳視野下我國頁巖氣法律制度構建研究[J].生態經濟,2015(10).
作者簡介:
韓俠(1978~),性別:女,籍貫:遼寧沈陽,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生涯規劃,經濟管理、經濟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