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根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流行語快速融入了大眾生活。本文對近三年來的網絡流行語的形式和特點進行了分析歸納,并探討了網絡流行語可能對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特點;影響
網絡流行語是指伴隨著現實社會事件的發生,在網絡幾乎同步傳播、迅速流行、風靡于網絡內外的熱門詞匯,有時還被稱為“網絡雷詞”或“網絡熱詞”,從屬于網絡語言。網絡流行語是對現實社會最敏感的反映,它是一種獨特的語言現象①。
一、網絡流行語的分類
不同的學者對網絡流行語有不同的分類。如張傳輝等把網絡流行語劃分為舊詞新意、諧音、象形結構、英漢簡略、句式模仿、事件指代、其他等七類;顧源則把網絡流行語分為語句型、單詞型、字母型、符號型、數字型等五類。筆者通過對最近兩三年的網絡流行語進行分析并借鑒前人的分類,把近幾年來的網絡流行語按表現形式分為語句類和詞語類兩大類。
(一)語句類
根據句子來源不同分為兩類:一類是仿句,即在現有語句的前提之下根據需要仿造句子;一類是引用,即在不改變語句的情況下直接引用。
1.仿句。一般是在現有句式的框架下,根據需要更換其中的成分,例如“人是鐵,范是鋼,一天不裝憋得慌”仿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2.引用。此類型的句子有的是本來就存在的句子,有的則是網友新造的,其他人認為這個句子非常有表達力,因此被大量借用。如“且行且珍惜”,來源于“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隨后在網絡和現實生活中流行起來,很多場合都能聽到人們感嘆一句“且行且珍惜”。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這是什么鬼”等都是借用頻率較高的語句。
(二)詞語類
主要以詞匯(漢語詞匯或英語單詞)或類詞匯的形式存在,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小類:
1.舊詞新意。指一個詞的意義發生改變,產生了新的意義。例如“補刀”原是游戲術語,指搶最后一次攻擊殺死小兵的技術,現指在某人遭受攻擊時再給他加上重重一擊。
2.諧音。常用的拼音輸入法在輸入拼音后會出現多個同音的詞,首先出現的詞往往成為實際需要使用詞的替代品,諧音類網絡流行語應運而生。例如網民會刻意把“美女”說成“美鋁”、“喜歡”說成“稀飯”。此外,諧音類本應包括擬聲類(如表拍飛的pia)及數字類(如表哭泣的555),但是由于近來此類詞的數目較少,網民沿用的還是很早以前產生的,很多學者也已做了比較詳盡的闡述,本文不對這兩種進行詳細的解說。
二、網絡流行語的特點
(一)語言的經濟性
詞少但含義豐富是網絡流行語最大的特點,這源于人際交往的最省力原則,即盡力用簡短和方便鍵盤輸入的符號表達盡量完整和豐富的意思。例如用“LOL”代替“League of Legends”。
(二)語言的幽默性
網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或創造新詞, 或給詞增加新意, 使網絡流行語顯得幽默詼諧,生動有趣。如“我也是醉了”、“人艱不拆”這些句子或詞語都充滿了新奇感。
(三)語言的不規范性
網絡流行語口語感極強,行文排列因使用者的創新而變得隨意,并且其中帶有大量生造詞、錯字或別字,給人以較強的視覺沖擊力。雖然并非所有的網絡流行語都不符合語言的組合規律,但不得不承認它是一種不規范的語言,損害了漢語的常規運用規則。
三、網絡流行語對人們日常生活產生的影響
網絡流行語雖然簡明扼要,詼諧幽默,也有創新性,讓聽話者開懷一笑、耳目一新,但近年來絕大多數網絡流行語還是為了滿足大眾心理而創造的,具有相當明顯的媚俗性。該類流行語言語低俗,有的不堪入耳,對我們日常交際的文明性有很大的沖擊力。
(一)網絡流行語簡明扼要,語言幽默,能夠調節交際氛圍,使對話達到更好的效果
網絡流行語多使用無厘頭式的幽默,有的是調侃自身,有的則是諷刺社會。
(二)網絡流行語言語粗鄙,嚴重阻礙我們的正常交際,有待整治
大多數網絡流行語都不適合在較正式的場合或者陌生人面前使用,容易給人留下膚淺、粗鄙的印象。如“道理我都懂,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這話一出便飛速占領網絡流行語頭條。說話者也許真的覺得必須要說出這樣的話才能表達他們內心最強烈的感情,但我們不應該任這些粗俗的話語在網絡上泛濫。
四、結束語
網絡流行語是人們尤其是中青年群體交際的一種重要手段,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流行語已經超脫了網絡的范圍,以不可擋之勢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在虛擬的網絡上流行的語言很快就會現身于真實的社會場景中,我們應充分利用幽默的網絡流行語進行交流,擯棄粗俗的網絡流行語。
注釋:
①王英《網絡流行語現象解析》.新聞前哨,2009(8)
參考文獻:
[1]顧源.社會學視野下的網絡流行語分析[J].理論界,2009(7).
[2]黃曉斌,余雙雙.網絡用語對信息交流的影響[J].理論與探索,2007(5).
[3]孫明強.網絡流行語研究[D].湘潭大學,2009(4).
[4]王英.網絡流行語現象解析[J].新聞前哨,2009(8).
[5]張傳輝,李志超.網絡流行語中的文化映射[J].新聞愛好者,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