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昶
【摘要】作文是語文學科常見的教學模塊之一。在高考中,作文的分數幾乎占語文總分數的一半,因此高中語文要將作文列為重點教學板塊。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新要求是教學需要在作文教學中結合自主教學策略,不能簡單的完成應試教育的任務,同時還要將學生培養成具備獨立思考意識、自主學習能力的高素質人才。本文旨在闡述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意義,分析當前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現狀,從而得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希望本篇論文的論點能為高中教師語文教學提供有效的意見,促進語文教育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自主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112-02
一、作文教學運用自主學習方法的意義
1.自主學習的作用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轉換自己的角色,從一個被動的接受知識的人變成主動學習的人。并且能夠根據自己的學習特點,為自己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督促自己完成學習任務,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改良學習目標。因此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可以讓學生不排斥學習行為,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1]。可以讓學生鍛煉自我調控的能力,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把握自己的學習進度,態度松懈時,自己督促自己學習。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只有學生自己清楚自己的學習特點是什么,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找出自己在學習上的優勢和劣勢,并制定學習計劃彌補不足,增強優勢。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力。自主學習的過程和接受教師傳輸知識不一樣。教師傳輸知識有很強的功利性和目標,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屬于專項提高行為。而自主學習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堅持下去,才能看到收益,短時間內不一定有明顯的效果。同時自主學習不僅會提高成績,還會促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發展,屬于綜合提升行為。
2.作文教學的特殊性
作文不同于其他語文板塊,不需要固定的答案和大量的背誦。作文教學通常只會教授學生通用的寫作規則以及部分作文類型可以使用的框架,而作文的主體部分全部需要學生自己填充,因此寫作文考驗的是學生自我發揮的能力與創造能力。所以在作文教學中,教師需要一種合適的方法來釋放學生的個性,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而自主學習方法就是比較適合作文教學的方法。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是自己學習行為的掌控者,可以盡情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去寫自己喜歡的事物。自主學習更容易讓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寫作類型,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寫作技巧。
二、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現狀
1.教師方面
應試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師仍舊在培養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的學生。因此在作文教學中強調功利主義,追求成績有效論,沒有成績就不是合格的教學方式。因此這些教師在講課時,不會關注作文的本質,只會關注作文的表現形式。他們會直接選取歷年的高考高分作文作為范例,讓學生模仿高考高分作文的模式進行寫作。或者選取歷年高考常見的幾種寫作類型和主題,針對每一個寫作類型設計通用的寫作格式,尋找與每一種主題相對應的素材,然后讓學生在寫作之中套用素材。這樣的教學方法有一定作用,學生可以較快的提升作文成績,但是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便基本不會有任何提升。因為這樣的教學方法太過功利,學生所學的作文模式一樣,積累的素材一樣,寫出來的文章也都是大同小異的,沒有任何創造力。忽略了作文的基礎積累。作文也是文章的一種,寫文章的方法是多樣的,其中最基礎的就是素材積累。盡管這些老師的教學過程中有讓學生進行專題素材積累,但這是狹隘的眼光。素材的使用都是相對性的,關鍵在于怎么用,素材用好了,任何事物都可以成為素材。對學生的作文評價不夠仔細。部分教師評價學生作文經常使用套話,隨意評價一番,后續不會針對學生的個性進行作文指導。
2.學生方面
高中生學習生活緊張,每天需要面對大量的課程,精神壓力大。而寫作文是一件比較耗費時間與精力的事情,因此很多學生不愿意抽出時間練習作文寫作[3],沒有寫作的興趣與動。通常作文都有嚴格的要求,規定題目字數,而且教師總是會直接給出寫作文的規范模式,學生在作文寫作之時沒有感受到創作的樂趣,也不能完全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就對作文產生了厭倦之情。無法找到自己的寫作特點。學生寫作時基本直接采用教師給的作文模板,不去嘗試新的寫作方法,導致所有人寫的作文都是類似的,找不到自己的作文特色。
三、作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策略
1.拓寬素材積累的渠道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一般讓學生積累素材時會先劃分素材的主題類型,素材基本都是名人名言和小故事。這樣的素材積累只是無意義的積累,學生并沒有完全理解自己積累的素材背后真正的含義,只是機械的運用,所以需要拓寬素材積累[4]。寫作最大的素材來源是生活。學生應當認識到,生活中發生的事情看似平常,實則背后蘊含深刻的含義,因此學生需要時刻養足精神,不讓自己成為生活中的過客,而是成為生活的深度體驗者,用眼睛觀察生活,用文字記錄生活。重視課外閱讀,課外閱讀提供了寬廣的知識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另一方面學生對于課外閱讀并不反感,課外閱讀對于學生而言很有吸引力。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養成自己獨特的審美眼光,再將這種眼光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從而找到自己喜歡的寫作類型和特點。
2.加強寫作練習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讓學生所做的寫作練習是每周一篇周記或者找出高考熱門題目,讓學生寫作文。這樣的練習學生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同時也不能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所以學生對寫作提不起興趣甚至會討厭寫作。因此教師應當設置難度比較小的寫作任務,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首先是描述生活中的小片段,不限制字數,也不限制類型,只需要對生活中的某個時間段,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情簡單描寫即可。其次是發散思維法。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基本的名詞,然后讓學生以這些名詞為基礎發散思維,將聯想到的事物描寫出來。最后是轉變角度法。教師選取一些典型的事例,讓學生針對這些事例提出不同的觀點,鍛煉學生的思維轉化能力。這些任務要求較低,而且趣味性比較強,學生會愿意去做。時間久了就能積累寫作經驗,促進學生寫作技巧的提升。
3.深化寫作評價
教師應當放棄形式評價。在閱讀學生作文的過程中,仔細尋找學生作文的優點和缺點,在作文評價中將優缺點都闡述清楚,并向學生提供可行的改進意見,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寫作技巧,找到自己的寫作風格。當學生的寫作風格較為穩定的時候,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寫作風格的學生自己設計適合他們的寫作題目。當學生寫作完畢之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風格類型不同,將相同類型風格的學生分成一個小組,進行同組評測,同組評測可以讓學生借鑒他人優秀的寫作手法,從而提升自己。另外,教師還要進行異組評測,讓不同風格類型的小組互相評測,這樣讓學生對其他的寫作類型也有了解,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四、總結
作文教學不能一味追求成績和技巧,應當夯實基礎,做好整體的積累,量變產生質變。通過自主學習教學,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學習生活,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自主學習并不代表任意學習,教師可以完全不管理學生。教師應當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起到引導和管理的作用,督促學生更好的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綏麗.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自主學習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6,12:9.
[2]周金林.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7.
[3]居麗丹.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2014,22:47+76.
[4]閆琴.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16,10:82.
[5]何花.自主學習策略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課程(下),2016,0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