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諾
【摘要】在初中八年級歷史開展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學形式和策略也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學生的地位、課堂結構、內容等越來越豐富多彩,課堂中的歡樂氣息更加濃厚,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是在我校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的效率低,問題較多。
【關鍵詞】八年級歷史 教學 知識 效率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64-02
在八年級階段,學生的歷史思維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能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基礎的歷史知識,對于教材的使用有了一定見解。同時在歷史學科的新課改思路影響下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突出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主人地位,這就需要教師多輔助和幫助。但是在我校八年級歷史教學中仍然暴露出學生學習后勁不足、效率低等問題,為了針對我校八年級歷史教學中的低效問題,現將結合學生情況和教學實際提出改進策略。
一、造成八年級歷史教學中低效問題的原因
(1)教與學的主次不合理。在新課改前期,八年級學生習慣于接受傳統課堂模式,教師習慣于用主體灌輸式進行教學,整個教學中只能是老師長篇講、學生安靜聽的死硬模式,這嚴重忽視學生的主觀學習情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以教師的主觀臆想判斷進行的課堂教學,使得學生學情被忽視,學生越學效率越低。
(2)知識傳遞和歷史問題分析能力不協調。因為八年級歷史教材上有很多的知識點,且是比較重要的,有的教師盲目的因為它重要就講的很多,只顧傳遞知識,卻沒有培養學生歷史問題的分析技能,傳遞的知識沒有得以被應用掌握,最終導致學生聽懂卻極易出錯的不利情況。
(3)教學缺乏針對性,查漏補缺嚴重不足。教師在課堂上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全部的歷史知識,因此有意識的課后對部分學生進行查漏補缺,才能使得學生學習效率得以保障,但是極容易忽略的是課前學生的學習狀態的培養,因為在課前沒能從學生主體出發分析學習情況,就難以預估學生在課堂上到底能學到多少內容,哪些是可能出現遺漏的。教師沒有分析學生情況,教學只能做到常規性教學,針對性嚴重不足,同時學生們的知識漏洞和混亂的思維也沒有得到優化提升。
二、具體的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策略
1.精心從學生歷史知識、能力情況出發,加強教師督導
教師在設計歷史教學活動上一定要加強對學生歷史知識、能力情況的摸排,結合自己班級中學生的一般情況和特殊情況,切實為每個學生的學習做指導規劃,教學時心中有學生,設計能促進每個學生歷史知識、能力發展的學習活動,用具體的督促改善手段管理學生,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新課標理念。
2.認真觀察,針對每個學生提出管理建議。
教師在歷史課堂教學開始前、中、后期對于學生要進行觀察了解和分析,然后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針對每個學生的不足提出建議,或者對其表現好的地方給予表揚,使得學生能改過低效學習的方法,保持好習慣。另外要加強教師課堂管理專業化學習,要在眼中為學生保留一定的位置,切實將學生具體表現作為查漏補缺的指導依據,這樣才能差異化解決和幫助不同類型的學生在身心方面更好的發展。
3.用興趣來“牽住”學生
美國的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八年級歷史課堂上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創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歷史情景,進行歷史課堂的導入,為學生們提供想象的思維和空間,讓學生們在輕松、自由的環境中去探索、學習和發現歷史學習的魅力。
4.用鼓勵促進學生自信學習
八年級的學生是渴望被別人肯定。因此在歷史教學的設計中,我們應該循序漸進、由易到難一步一步的遞進,慢慢的調動學生們興趣。先讓他們嘗到成功喜悅,促動他們去繼續學習和探索的欲望。當學生們能保持強烈的學習興趣時再進行歷史知識的教學往往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再此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這樣就更能激發他們保持探尋歷史知識的熱情。另外教師還應該注意個體差異,針對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或者自學能力差的學生,我們應該利用不通的形式和方法來進行查漏補缺,讓每個段的學聲都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促進學生自信發展,自然而然的就對歷史學習有興趣,效率也就得以提升。
總之,在八年級歷史教學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比較強,再次過程中注意尊重學生的差異,還要落實更多的以學生特點為主的細節輔導工作,才能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慶云.關于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策略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4(04)
[2]李琳.初中歷史有效教學與課堂趣味活動設計[J].學周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