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好科學實驗課應做到:1.培養學生的實驗興趣;2.要做好實驗前的準備工作;3.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實驗過程;4.引導學生得出實驗結論。這是每個科學教師應該做到的,也是最起碼的要求。
【關鍵詞】科學 實驗 教師 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173-02
在小學階段,上好科學實驗課是十分重要的。科學實驗課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和科學素養的重要途徑。我想,上好科學實驗課,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實驗興趣
學生的興趣在于教師的呼喚,簡單說,學生的科學實驗興趣在于教師的精心誘導。教師要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強的心理,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能自覺的投入到學習之中。學生有了實驗興趣,才能在學習中產生自主性,并愿意參加實踐活動,比如:在上三年級科學《認識空氣》這一課,我從桌下搬上一個大紙箱,并和同學們說: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一大箱禮物,你們猜一猜是什么禮物?同學們的情緒馬上就高漲起來,有的說是筆記本,有的說是筆,還有的說是空氣 。隨后老師找了三個同學前來摸一摸到底是什么禮物,先不告訴同學們,然后老師問他們是什么?同學們才知道了是空氣,順著這個捷徑引出了課題——認識空氣。
二、做好實驗準備
教師要做好實驗前的貯備工作,這是做好實驗的基礎。
1.實驗教師必須要做好實驗前的一切準備工作,有利于實驗工作的順利進行。因此,教師在實驗前,要準備好自己的教學設計、實驗材料、所用的器械等,并設計好實驗的步驟、方法等一系列問題,比如:在演示風的形成這個實驗時,由于目前缺乏儀器,教師就制作了簡易的試驗箱,準備了蠟燭、蚊香等材料,為做好實驗打下基礎。
2.尤其是學生的探究實驗,教師要求學生能積極配合。教師要在課堂上對實驗中的學生積極指導,同時也要調動實驗小組長的積極性,這樣學生能共同完成實驗的任務。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為探究實驗做好全方位的準備。還是借助《認識空氣》這課來說,教師要讓學生準備找空氣的一些材料,如:塑料袋、扇子、氣球等,學生會很高興的積極準備,為教學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
三、注重實驗過程
教師在實驗前,向學生要強調實驗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如果學生想不出教師給予的提示,學生自己設計了實驗的過程,教師就要給予指導和肯定。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驗邏輯思維能力及創新能力。學生實驗前都有自己的猜想,通過實驗就得到了驗證,無論怎樣學生的實驗都能得到真實的結論。因此,教師對這一環境要更加重視。比如:在做《讓小水輪轉起來》的實驗中,教授要向學生提供學生所需的小水輪組裝材料,然后按步驟進行操作:1.打開你實驗桌上的小水輪組裝材料盒,快速地組裝好;2.猜想一下用水沖小水輪,會發生什么現象?并記錄下來;3.接一燒杯水往小水輪的輪葉上沖會有什么現象發生?注意記錄喲;4.改變水杯與小水輪的沖的高度位置,繼續觀察;5.增加水量再試一試等等,學生會有新的收獲。
四、歸納實驗結論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要得出一個符合本次實驗內容的合理結論。如果學生歸納的和正確的實驗結論有出路,教師要給予指導。讓學生填寫實驗報告,為后面的匯報交流做準備;在交流這一環節,只要學生說的有一定的道理,教師要給予肯定,積極鼓勵學生發言,這樣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有時候會出現爭論性發言,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碰撞,將會擦出知識的火花,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此時教師的引領這就至關重要。最后教授要把實驗的結論板書的黑板上,還是拿這課的教學教學結論來說,得到水量越大,小水輪轉的快,水流位越高,小水輪轉的快,水沖在輪葉邊緣,小水輪轉的快。學生就對本次的實驗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了。
上好實驗課,是教師所期待的,做實驗不是給別人看,而是對科學的重視,也正是通過實驗向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教育,只有通過科學實驗、科學探究,才能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從而形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探究能力,為學生成為具有科學頭腦的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靜偉.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C]// 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一卷. 2016.
[2]周洪健.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J]. 學苑教育, 2014(16):7-7.
[3]劉景武. 談如何上好小學科學實驗課[J]. 教育實踐與研究, 2013(3):76-77.
作者簡介:
葛春城(1960.2-),大專學歷,從事教育事業30多年,一級教師職務,從事科學教學工作多年,曾獲縣級科學優質課獎勵,發表的各種論文在《教壇百家言》、《課外閱讀》雜志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