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潔
【摘要】在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傳統的就業形式已無法滿足數量極速增長的大學生群體,中國的大學生就業觀念急需改變。然而,在我國的高校教育中,“創業”這個概念仍處于初級階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知識和能力都遠遠不夠。本研究從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平臺入手,完善并改良了現有國內的大學生創業平臺模式,構建了更加與時俱進的教育實訓平臺,以期能為當代的中國培養更多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新型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 創業 教育實訓 模擬 平臺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16-02
一、研究背景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一直是我國社會各階層人士共同關注的核心問題之一。據統計,201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為756萬,創高校畢業生人數歷史新高,加上今年中國經濟依然為下行趨勢,因此2016年再次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
在這種情況下,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明確指出:將“多方拓寬就業渠道,確保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與此同時,各級人民政府也相繼出臺了許多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和活動,來引導廣大高校畢業生進行創業實踐。
以此為背景,許許多多的高校畢業生投入到了一輪又一輪的創業浪潮中,但經各項統計研究表明,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創業者都以失敗告終。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創業風險抵抗力,二是創業項目不合理,三是缺乏創業實戰。而傳統的高校教育模式顯然已經無法解決我們所面臨的這些問題,于是,探究并建設一種適應當今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求的教育實訓平臺是大勢所趨。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建設需要遵循的原則
綜合性、多樣性、市場化情景原則是我們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平臺時必須遵循的三大原則[1]。這三大原則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第一,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大范圍展開至少已有十幾年的時間,但就目前的統計數據來看,其教育模式仍然以傳統的創業園、實體店為主,輔助以創業沙盤、創業沙龍等,這些單一的傳統形式大大限制了創業教育的方向。在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虛擬仿真公司或者利用創業型實驗室模擬公司運營,建立綜合性高、立體式的實訓平臺是我們所要遵循的第一原則。仿真模擬是模擬創業的全過程,包括構建市場、市場調研和實戰演練,遵循這一原則對高校畢業生今后處理創業問題、提升創業意識有巨大的幫助[2]。
第二,創新、創業教育平臺不能再以學生被動的學習為主,而應該是學生自主鉆研、討論、請教、互動,把傳統的完成任務式的教學模式改變為研究、探索與合作相結合的多樣化學習模式。創新、創業實訓教育的最終目標在學生,學生不接受創新、創業的觀念,不敢實踐,那就說明傳統的創業教育根本沒有實際效果。而在新型的平臺模式下,高校畢業生通過體驗、實證、反思對加強今后創業中的做決定、做判斷的能力大有好處。
第三,市場化情景原則就是將“吸收知識”轉向“應用知識”,將教學目標直接定位于市場化運作。在實訓教學中要充分利用VR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在更加真實的情形下,利用學生與電腦知識的互動,促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協同,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構建起一個系統、完善和真實的市場。
三、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平臺
想要構建一個完善、系統化的創新、創業實訓平臺主要包含五個環節[3]:
1.實體基礎設施設備
前文中提到了互聯網虛擬技術在大學生模擬創業中的大量應用,那是否實體設備就完全不需要了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據有關數據表明:更好、更完備的創新、創業基礎設施,會增強高校畢業生的創新、創業意愿,提升高校畢業生的創新、創業熱情。我們應該爭取資金支持加強硬件設施建設,為創新、創業人才創造更合適的基本條件和環境。
2.信息服務平臺
信息時代下,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平臺的功能將不僅僅滿足于為學生提供創業資源,更多的是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對學生提供創業技術支持,為大學生創業者提供一個更加優化的服務平臺。
3.課外實踐平臺
各大高校及社會各界人士在構建實訓平臺時應改充分結合高校特點與地方獨特性,為創業者提供具有針對性的課外實踐平臺。組織和鼓勵在校生課余時間參加當地的社會實踐,如:企業實習、志愿服務等。開拓高校生的視野,豐富高校生的工作經歷,從而令高校畢業生擇業創業時有跟多的選擇。
4.學分制度平臺
學分制度平臺主要的責任方在于各大高校,建立學分制度平臺的目的,一是通過制定創新、創業學分制,認定實踐范圍,完善平臺管理;二是深化學分制改革,實行彈性學習,允許學生休學創業等。
5.創業競賽平臺
目前各大高校及創業網站都有進行,高校方面應該結合創業者的專業與當地的地域特點舉行各類創新、創業競賽活動,一方面增強高校畢業生的創業能力,另一方面在當地乃至全國范圍內形成各大高校自己的品牌;而通過網絡進行競賽則更加自由一些,創業者可以隨意選擇創業項目,隨意組建自己的團隊進行項目運營,如“互聯網+”等知名賽事。這些都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結語
本文分析了構建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平臺的構建背景、構建原則、構建環節等問題,認為構建這樣的現代化教育實訓平臺勢在必行。但同時也應注意,大學生教育對大學生擇業、就業、創業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構建這樣一個關系國家未來的平臺系統既不能過于保守、止步不前也不能像虛擬現實的游戲一樣,一味追求新奇與刺激,而是應該從服務出發,扎根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這種平臺的最佳形式為模擬真實社會與市場,在五大環節中將資源、生產、管理、咨詢、營銷、法律法規等真實內容滲透進去。在模擬過程中出現的任何問題都應及時給予糾正與指導,以此平臺為支撐,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必將逐漸規范、完善并邁向科學化的新臺階。
參考文獻:
[1]吳煒民,何國舉.試析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平臺的構建[J].人才資源開發,2016,12:43-44.
[2]孫景蔚,曹宏迪.論虛擬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平臺建設[J].人力資源管理,2015,09:22-23.
[3]俞金波.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5,08: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