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平度市西關中學 蒲承源
如何通過研究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
山東省平度市西關中學 蒲承源
教學設計是進行高效英語教學的前提。作者認為,課堂行為研究和教學目標的制定是進行教學設計的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本文從課前、課中、課后和教學目標的科學制定兩個方面進行探討,旨在尋找一條有助于提高教學設計有效性的途徑。
教學設計;課前;課中;課后;教學目標
我國學者烏美娜教授對教學設計的定義是“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的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為了使學生有效的學習,教師需要確定教學問題,即教學目標,分析學生學情,擬定教學策略,規劃教學活動,然后實踐教學計劃并及時對教學的結果進行評價和分析,然后進一步修改方案,以便取得更好的教學結果。Tessa Woodward在《如何巧妙地設計英語課堂》中非常具體地列出了教學設計的步驟:
(1)全面分析學生情況;
(2)決定教學內容的時間分配;
(3)明確這節課主要應做什么事;
(4)從確定學生應如何學來確定教師應如何教;
(5)利用什么教學資源、教具等;
(6)確定靈活運用何種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7)寫出具體教案;
(8)確定教師自己在執行此教案中有什么“規矩”和“自由”。
Tessa Woodward教授的總結給筆者很多的啟發,結合教學實踐,筆者就如何通過課堂內外的研究和如何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兩個方面進行探討,以便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在英語教學方面有很多教學理論可以給我們的英語教學提供借鑒和思考,但是,每一種教學理論和教研成果的產生都有它的背景和特殊性,因此,在閱讀前任的研究成果的同時,我們必須在實際教學中,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進行研究和思考,形成適合自己的獨特的教學理念和教學風格。在一定意義上,我們的學生就是我們的實驗對象,我們的課堂就是我們的實驗室。為了有效地進行決策,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進行研究。對學生的研究可以分為課前研究、課中研究和課后研究。
(1)研究學生學習英語的動機。通過問卷調查和面談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機,并且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對于英語學習來說,運用英語進行交際和了解目標語的文化比起把英語當作工具來學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
教師要特別關注那些毫無動機的學習者,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不會主動調整策略,并且在課堂上的表現不夠積極。教師要對持有不同的學習動機的學生跟蹤記錄他們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采取措施讓學生來形成正確的學習動機,對于那些毫無學習動機的學生,教師要通過鼓勵和肯定來讓他們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2)研究學生的學情和學習心理。可以通過給教師的一封信的形式,讓學生將自己的英語水平、英語基礎以及學習心理充分表達出來,這有助于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科學的將學生劃分層次,因材施教。避免單純的以語言知識為目標的教學,導致學生的語言技能得不到發展,情感態度得不到尊重。同時,研究學生的學情和學習心理,也有利于教師根據教學目標來確定教學步驟和設計教學任務及教學活動。
(1)養成密切觀察學生并做記錄的習慣
在課前研究的基礎上,教師在上課期間要密切關注學生,有目的的觀察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行為。
①在教案上預先寫下要觀察的學生的名字。比如今天上課前跟哪個學生談話、說些什么、檢查哪個學生的作業、了解哪個學生的筆記等。
②將觀察結果寫到教案上,增進對學生的了解,為過程性評價奠定基礎。比起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這樣的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更及時、更全面、更有建設性。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觀察隨時捕捉和學生溝通的最佳時機,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和諧的發展。
③在學生做練習、做任務的過程中觀察學生。英語是一項技能,如何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任務,讓學生得到足夠的多角度的訓練在教學活動中最重要。為了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語言練習和語言活動,教師要避免冗長的語言知識講解,精心設計各種練習和活動,在學生做練習、做任務的過程中進行記錄,有助于教師觀察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學習過程,同時觀察所設計的練習和任務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優良的學習習慣和獨立精神。
④通過錄像、用錄音筆錄音等方法,進行課堂實錄的研究,觀察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師生互動的過程。課堂實錄給教師提供了一面真實的鏡子,教師通過這一面鏡子來全面的觀察自己的教學行為。最重要的是,教師可以觀察到教學設計是否能夠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哪些設計比較新穎,有沒有忽略某些學生尤其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
(1)綜合課前和課堂上的觀察記錄,寫出反思日記,總結得失。教學反思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手段。每堂課上完后,教師可以反思教學目標是否達成;教學方法是否靈活多樣,并且有效;學生是否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進行有質量的思考和活動。學生參與活動和練習的熱情如何;課堂氣氛是否民主和諧,活潑緊張,節奏明快。
(2)從課外活動和社團活動中觀察學生
精心組織課外活動和社團活動,比如英語角、英語喜劇表演、英文電影欣賞、英語歌曲大賽等。在這樣的活動中,發現那些對英語有濃厚興趣和特長的學生。
通過觀察和研究學生,教師能夠充分把握學生的情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和學生溝通,提高教學效果。除此之外,確定好教學目標是進行高效的教學設計的另一個重要因素。
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自己常常走入描述教學目標的常見誤區:
(1)目標不具體,每堂課都是一樣,機械套用。例如:
①知識與技能:掌握watch、dress、shirt、pardon等詞匯。
②過程與方法:閱讀課文做活動。
③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
有時候,我們雖然在形式上套用了三維目標的格式,但在知識與技能目標中往往只涉及知識目標,并沒有技能目標的敘述。在過程和方法的描述中只有過程的描述,沒有具體方法的描述。對于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描述也不夠具體。所以這個教學目標對于課堂教學不能起到指導的作用。
(2)目標虛化,沒有可操作性,沒有辦法進行評價。
①知識目標:學習一些單詞和短語。
②語言技能目標:學習描述一些健康的生活習慣。
③文化意識:開闊眼界,了解中英文化的差異。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認為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使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英語學習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發展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語學習策略;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整合發展的基礎上。我們從總目標出發,在每堂課的教學設計中都要明確要學得的語言知識是什么,要獲得的語言技能是什么;要注意采用什么樣的方法才能有助于形成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哪些活動和問題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要有指導學生獲得正確的學習策略的意識;另外,英語學習離不開對英語國家文化的了解,要得體得跟英語母語者交流,必須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成功的教學設計應該圍繞一條主線,沿著這條主線達到一個總目標。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技能的訓練、學習策略的培養和情感態度的啟迪都應該沿著這一主線,圍繞總目標的達成展開。以外研版必修一第二模塊的閱讀課為例:
預設以下為我們的教學目標:
①掌握 avoid、admit……等動詞后接動名詞的用法。
②能通過略讀概括文章的大意。通過掃讀提取有關教師的特點的詞匯patient、strict、organized、energetic、amusing等并通過頭腦風暴聯想更多的描述教師特點的詞匯,并用這些詞匯展開交際活動。
③能比較中外師生關系的異同,對文化差異持有正確積極的態度并能用英語表達出來。
在以上教學目標的表述中,第一是知識目標,第二是技能目標,以及訓練技能的過程中的主要方法。第三是文化理解和文化意識目標。技能目標是本堂課的重點。
因此,研究是有效的教學設計的前提和保障,多做研究工作,在研究的基礎上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不斷反思,反復實踐,及時調整,我們的教學設計就會更科學,更高效。
烏美娜. 1994. 教學設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Woodward T. 2001. 如何巧妙的設計英語課堂[M]. 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