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紅慧
習作批改是小學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通過批改,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寫作的基本要求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文學表達能力,并從中得到思想上情感上的熏陶與塑造。
一、提綱挈領(lǐng),注重對寫作基本要求的批改
根據(j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對于寫作的要求,1~2年級是寫話,它實際上是識字教學的一個補充。小學作文教學實際上是從三年級開始的,要求3~4年級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5~6年級能寫出感情真實的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能表達出自己的思想感受。從教學進程來說,其主要文體為記敘文,包括以記實為主的記敘文和以想象為主的記敘文。在這里,把握記敘文的寫作基本要求,是我們對小學生作文批改的首要要求。
三年級,小學生初學作文,寫作處于初學階段,對寫作要求知之甚少。因此,批改時要注重寫作的基本要求。有一次,我以“慶祝六一”為題,要求學生把學校六一兒童節(jié)的活動記下來。作文中,大部分學生都把活動的基本過程和感受記了下來,但也有相當部分的學生把握不了寫作的基本要求,寫出來的習作不成記敘文。如一個學生反復寫道:“六一節(jié),我很開心,媽媽也很開心,爺爺給我買了個大蛋糕,我開心極了。”初學作文的小學生,存在這種情況的不少。針對學生習作情況,在批改中,我采取了集體批改的做法,上了一節(jié)集中批改課,與學生對記敘文的寫作基本要求重新學習了一次。一是把握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jié)果六要素;二是要把事情經(jīng)過寫具體,并做到重點突出;三是記敘的條理要清晰,安排好段落層次,使文章眉目清楚。課堂上,許多學生圍繞記敘文六要素重新寫了一次,一些寫得較好的學生則按活動的重點記敘、細節(jié)描寫、表達的語言提煉進行了反復修改提高。學生自我修改和交流修改中,老師給予巡回指導。這種集中批改,整體提高的方法,對幫助學生掌握寫作基本要求很有好處。之后,學生寫出來的習作好多了。
二、真情引導,注重對寫作情感的抒發(fā)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寫作中要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批改中,引導學生寫真話,抒真情,至關(guān)重要。
在一次以“我的媽媽”的命題作文中,班上的一個學生把原本是農(nóng)民的媽媽,寫成了性情柔順、知多識廣的小學教師。作文批改中,我把她叫了過來,問:“為什么把你的媽媽虛擬成一個教師呢,難道一個農(nóng)民就沒有可敬可愛的一面嗎?”在我的引導下,王莉重寫了一篇“我的媽媽”。文中寫道:“下午,我放學回家,埋頭做作業(yè)。六點鐘了,媽媽還沒有回來。七點了,夜幕已經(jīng)降臨,天下著雨,仍不見媽媽回來。直到時鐘指向七點三十五分,房外才響起了響聲,是媽媽的腳步聲、農(nóng)具的碰撞聲。接著,廚房又響起了響聲,是媽媽的掏米聲、炒菜聲。八點正,響起了媽媽的叫聲:‘莉,吃飯了。‘嗯!我撲到了媽媽的懷里,眼淚撲撲地下……”文中幾個“響起了”,把一個勤勞、樸實的母親形象生動地勾劃了出來,一個母女情深的情感場面也展示在了讀者前面。
在批改中,引導好貼近學生生活、具有強烈感情色彩而又有話可說的作文寫作,可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寫作水平寫作基礎(chǔ)和情感謝基礎(chǔ)。小學生年紀小,情感特別脆弱,情感虛構(gòu)和情感倒置如不加以正確引導,不僅會影響作文主題思想的形成,而且會造成學生的情感失誤和心理歪曲,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正確人生觀的養(yǎng)成。因而,對學生在作文中的情感虛構(gòu)和情感倒置情況,教師必須給予及時的引導與糾正。首先,批改中,要注意文中對寫作情景的描述,包括人、物、事的具體描述,力求形象、生動。如對人物的描寫,應具體、生動地把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飾、動作、語言,以及從心理引發(fā)出來的表情展示出來;對景物的描寫,應將景物的形狀、質(zhì)地、顏色、變化直觀生動地展示出來;其次,要力求感情豐富,引導學生盡情地抒發(fā)自己的心情。在作文教學中,我有計劃地設(shè)計了幾類作文。有激動類的,如《第一次領(lǐng)獎》《申奧成功啦》;有敬佩類的,如《我的老師》《走訪老紅軍》;有興趣類的,舅《記一次科技活動》《在學校文藝晚會上》;有歡樂類的,如《慶祝六一》《我的生日》;有欣賞類的,如《春天的田野》《可愛的家鄉(xiāng)》,等等。在批改中,特別注重真情實感的表露。多寫多改多練,情感豐滿、修辭優(yōu)美的好文章就容易寫出來了。
三、精心點撥,注重對學生健康情感的引導
點撥提高,不僅表現(xiàn)在學生的學業(yè)水平上,更表現(xiàn)于學生健康情感的引導上。作文教學肩負著寫作知識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雙重任務(wù)。習作批改中注意給予學生適時的動情的情感點撥,即對學生在作文中表露出來的各種情感,教師給予評判,對健康的思想情感,給予肯定和鼓勵;對不良的思想情感,給予引導、幫助和糾正,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次“我的爸爸”的命題作文中,王麗同學開始時寫道:“爸爸,您剛才的一巴掌打在我的臉上,好疼,好疼!我賭氣走出了家門,可我沒哭。不就是忘了給咱家的小雞喂食了嗎?”在批改中,我問:“王麗同學,你恨您爸爸嗎?”她說:“我爸爸經(jīng)常打我。”“難道你爸爸不愛你嗎?”“愛……”王麗低著頭說。“那你把你爸爸打你、愛你的情感寫出來好不好?”在老師的耐心引發(fā)下,王麗作了重寫,重寫中有一段這樣的情感抒發(fā):“一輪明月已經(jīng)掛在半空中,把我的影子拉得很長很長。爸爸,您剛才的一巴掌打在我的臉上,好疼,好疼!我賭氣走出了家門,可我沒哭。不就是忘了給咱家的小雞喂食了嗎?我都責怪自己了,您不打不成嗎?前不久,我跟您上縣城時迷了路,您緊張得找遍了整個縣城。爸爸,我知道您又在挨家串戶地慌張地找我了,可我正在這里望著咱家亮著燈光的窗戶呀!”文中生動地描述了她與爸爸的情感,把對她爸爸又怨又愛的情感盡情地抒發(fā)了出來。
又有一次,李敏同學在一篇題為“爭吵的煩惱”的作文中寫道:“隊伍終于挪動了,我搬起椅子,準備向前走。誰知道椅子碰到了前面的同學,她毫不客氣地把椅子頂了回來。隨后,我們兩個人你一句我一句地對罵了起來,同學們像看耍猴一樣看著我們,為什么?”對李敏同學作文,我作了這樣的點評:“你很誠實,把自己的煩惱表露了出來。你為什么總是那么倒霉?假若你說聲對不起,你會有這樣的煩惱嗎?待人寬容是一種美德,友情、同學情很重要。”評語對學生起到了教育作用,事后,李敏對我說:“老師,我錯了。”這就是作文批改點撥的教育功能。
事實上,作文批改具有釋疑解惑及畫龍點睛的作用。注意技巧,就能撥亮學生的心燈,照亮學生作文練習的“黑洞”,就能指導學生寫出好文章。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