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貽冰
一份精彩紛呈的小學品生教學設計在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實施中呈現的教學效果迥然各異;一份同課異構的小學品生教學設計在相同教師的不同班級教學中呈現的教學效果也能各綻異彩。這跟教師的課標解讀能力、教材分析解讀能力、學情分析能力、互動評價能力、靈活調控能力等息息相關。
下面我將以北師大版《品德與生活》第5單元“水和我們的生活”里的第一個主題活動《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一課在四地——廣州兩個區(越秀區、番禺區)、杭州、肇慶某鎮的教學實況探討此問題。
一、重視課前活動作業
品生、品社教育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既然以社會生活為基礎,就離不開學生、老師、家長的三方合力。課前活動作業的設計既能讓教師了解學生的習得情況,也估摸到了學生的家庭情況、學生的社會活動閱歷,有利于教師調整教學目標。如:在四地執教《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一課,我設計了這樣的課前活動作業:
1. 水在我們的小家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也發揮著作用,請你通過圖書、報紙、網絡等途徑搜集資料,了解社會中哪些行業離不開水?模仿例子將調查的結果寫在下面的橫線上。例:消防部門滅火需要用水。
2. 人人都喜歡山清水秀的景色,爸爸媽媽帶你去過哪些景點,請上傳一張你跟秀水合影的最喜歡的相片到老師的郵箱,并想想你與秀水合影時的心情怎樣?
兩項課前活動作業的設計使我在達成教學目標中不僅做到心中有教材,更重要的是做到了心中有學生——有不同地域不同學習需求的學生。它是我在四地同課異構教學中能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奠基石。
課前活動作業的設計的好處不僅局限于此,它還能對家長形成心理暗示:意識到自己的育兒理念在哪方面有所缺失,了解教師的教學要求,從而有意識調整育兒策略,為教師完成后續的教學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確定可行的教學目的
經濟水平各異的不同地域對以家校合作拓展品生、品社課堂之有效性有直接影響。
在四地執教《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一課,我有感發達地區的杭州、廣州教育強區等地的家長素質相對較高,故拓展品生、品社課堂的家校合作活動扎實有效。
此課的課前活動作業其中一項要求:人人都喜歡山清水秀的景色,爸爸媽媽帶你去過哪些景點,請上傳一張你跟秀水合影的最喜歡的相片到老師的郵箱,并想想你與秀水合影時的心情怎樣?
過半的杭州、廣州教學強區家長、大部分的番禺家長課前準時把相片發到教師的郵箱,因這些地區的家長平時能帶孩子去旅游,感受水文化,配合孩子完成課前活動作業,故老師在即堂教學中,就增加了“分享與秀水合影的相片,知道人們的精神生活離不開水文化。”這一課堂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的容量、內容的廣度、深度得以有效拓展,上課教學目標得以高效達成。
在肇慶市某鎮某小學執教,課前教師直爽告知,該班學生家里全無相關相片亦無網絡,于是,這一課前活動作業只好擱淺。我適時調整了教學目標,有意識降低難度,刪去“分享與秀水合影的相片,知道人們的精神生活離不開水文化。”這一教學目標。并調整其他教學目標的教學策略——減低難度,盡量做到深入淺出,課后聽課老師評價甚佳,能以生為本,使學生學有所得,即使只是一小得。
三、靈活修改教學目標
執教《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一課,我讓學生完成課前活動作業:水在我們的小家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社會——這個大家庭里也發揮著作用,請你通過圖書、報紙、網絡等途徑搜集資料,了解社會中哪些行業離不開水?模仿例子將調查的結果寫在下面的橫線上。例:消防部門滅火需要用水。
從調查問卷顯示,經濟發達地區學生的見識面廣,故調查結果大部分切合題目要求。我在課堂教學時按預定教學目標大膽展開教學,課堂生成螺旋上升,學生收獲頗豐。
而經濟較落后地區的學生閱歷少,知識面狹窄,調查結果和課堂實際回答很多學生都答非所問,連“行業”的含義老師詳細釋義后學生都難以徹悟。這時老師就以生為本,本著寧可少講,講了就需講通,讓學生學有所得的原則靈活地臨時調整教學目標,降低本已降低了的教學目標。雖然課后未達成所有預定教學目標,但課堂生成一開始曲線迂回后,卻能在后來略為上揚,使學生收獲不算豐實,但仍能一課一得,學有所得。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