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笑玉
《弟子規》中說到:“學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 ”, 學生有了疑問才會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三導三學”課堂上的問題是讓學生提問,答案又是讓學生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淵博的知識,獨到的見解,才能駕馭課堂。
一、低年段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
1. 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化
在三導三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沒有對學生的合作學習提出明確的學習任務,而直接讓學生去合作,會使學生無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幾個人圍在一起,漫無目的的合作。一些老師為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而進行小組合作。這樣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相反嚴重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小組合作學習自由化
在研學問題時,教師剛拋出一個問題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 , 老師的話剛出口,只見前排的同學立即轉向后排,七嘴八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這種現象普遍存在,表面上看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積極性高,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實際上這是一種合作“自由化”的現象,我們可以看到有的小組里你說他也在說,聽不清誰在發言,教室里嘈雜聲一堆;有的小組成績較好的學生在操作,學習較困難者根本沾不上邊,或者自己玩自己的,似乎討論與己無關。這種自由化現象教師沒有參與合作與引導,未能真正發揮教師指導者的作用。
二、小學語文低年級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1. 教師要做好組織者、引導者
教師要轉換角色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時,教師應發揮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設計好小組討論的問題和活動的要求;在小組深入開展合作與交流時,教師又應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為使小組學習富有成效,教師必須置身于學習小組中,適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指導與調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采用一種友好的、建設性的態度和行為,既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學習過程,又不能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袖手旁觀。在指導學生共同完成對新知識的總結和應用時,教師更多的應是一個指導者。教師需要傾聽學生的總結發言,給予及時的反饋和建議。比如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幫助學生總結和概括發現的結論,提供應用知識的情境。教師不應“袖手旁觀”,更不能做下一環節的準備工作,而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行觀察和介入,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教師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學生的合作才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2. 讓學生學會傾聽
傾聽是對發言者的尊重,只有熱情傾聽他人發言,才能使發言者感到自己是受歡迎的。相反,有人發言而無人傾聽時,將極大地挫傷發言者的積極性。同時,傾聽別人發言能使自己從中得到啟發,以觸類旁通,彌補考慮問題的不足。三導三學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倡導學生多思。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要有意識地訓練學生。低年級學生剛開始小組合作學習,最大的問題是不能容納別人的意見,沒有耐心,教師要逐步要求學生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個同學的發言,不插嘴;二是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培養收集他人發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需作思考,提出見解,提高處理信息、反思評價的能力。
3. 增強合作意識、關注每一個層次水平面的學生
平時,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興趣特點,設計一些適合于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并通過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體會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每個人的長處都能在集體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合作學習的內容要遵循“難度大于個體能力,小于小組合力”的原則,難度大于個體能力,使小組合作成為必要;小于小組合力,可以保證小組合作的成功。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挑戰性,根據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小組合作學習問題的難度要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這些問題不能離開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也不能超過學生當前的認識能力,要使學生經過合作小組的努力能夠得到解決。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