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
【摘要】當前,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社會已經邁入了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的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好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新挑戰、新問題。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借助這個新的環境和平臺探究新的教育方法、工作方式,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創新的局面,使大學生的思想向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創新
【課題項目】本文系河北省2016年度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成果,項目編號:201602040103。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11-0078-01
互聯網的普及給當前的大學生帶來了思想上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行為習慣、價值觀的構建,以及心理發展等,因此,如何在開放的環境中創新工作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對和解決的關鍵問題。下面筆者就根據自己的工作實踐和研究,對“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創新談幾點粗淺的看法,以期為廣大同仁提供一些教學借鑒和幫助。
一、轉變觀念,以新的心態走近學生
互聯網的普及和應用使大學生獲得信息的途徑更便捷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更豐富了,與此同時,面對互聯網中良莠不齊的信息,不少大學生還不能正確地分辨,尤其是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如果高校思想政治教師仍然以傳統的教學觀念為指導,還用以往的說教方式來教導學生,或者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讓學生遠離網絡,不但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有可能適得其反。因此,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以開放的眼光來認識互聯網,以開放的心態來看待學生。另外,隨著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手機成為了大學生上網的主要工具,可以說,網絡已經覆蓋了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既然網絡不能回避、不能拒絕,我們就要接受、學習,將網絡融入到我們的教學中。
二、創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臺
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給當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機遇和挑戰,各高等學校和思想政治教師應當抓住這個教育契機,利用網絡資源創建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健康積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臺。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微信公眾賬號、微博賬號、學校網站的思想政治互動論壇等“網絡教育陣地”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知識進行整合,使這個平臺成為學生愿意訪問、愿意學習、愿意交流的集理論性、思想性、教育性、參與性、互動性、啟發性為一體的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陣地。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來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有助于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興趣愛好,這樣就能夠對不同的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在構建思想政治教育網絡教育平臺的過程中,學校和教師應當深入了解和掌握各個年級的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及時幫助他們過濾那些虛假的、失真的,以及容易引起他們思想波動的不良信息。與此同時,我們要保證新的思想教育平臺要與各種媒體宣傳形成互動,以保證網絡教育平臺的制高點是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思想,而且這也能及時地將正確的思想、精神、價值觀等傳遞給大學生,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獲得信息、溝通交流等不同的環節中都能受到潛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這樣,通過網絡平臺使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教育目的就達到了。
三、堅持以生為本,創新教育內容
在“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應當創建既有理論研究又有現實探討的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各項專題的網站,如果僅靠單純的說教,是無法讓大學生主動瀏覽網頁的,因此,教師要創建趣味性強、互動性強、針對性強、藝術性強的欄目,而且這些欄目要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情感上的困惑,同時,這些欄目必須站在時代前沿,設有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就業信息等豐富的內容,以滿足大學生對知識的渴求。網絡交流的形式可以采用一問一答式、游戲互動式、資料短片式、網絡大賽式等吸引力強的、寓教于樂的方式,這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網絡思想道德意識,也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
總而言之,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既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發展機遇,也使其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應當在“互聯網+”的發展背景下,順勢而上,積極探索和研究新的工作方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使大學生能夠形成科學的思想,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參考文獻:
[1]姜莉.“互聯網+”視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亞太教育,2016(31).
[2]劉秀峰,“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創新[J].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