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金海
摘 要:高中體育課堂上,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樂于參加體育活動,以此保障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本文就以高中體育為例,對其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057-01
一、.提高教師專業素質,是保障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確保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第一步,是提升教師隊伍的職業素養。在教學改革背景下,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需要不斷提高,要建立“終身體育”的觀念,積極投入到教學方法、教學理念的研究工作中,要煥發對體育事業的熱情,從備課、上課以及課后總結等各個環節入手,總結教學經驗,提升教學效率。另外,教師要明確自身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能夠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定期參加教師培新活動以及思想教育活動,不斷提升自身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
首先,激發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運動興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在美國有這樣一則教學案例,學生拿著一張彩色紙片繞著場地跑,老師則躲在場地的一個角落,每個學生跑過便在其拿著的紙上畫一“V”字。隨著紙片的飛舞,場地上形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這更激發了學生跑步的熱情。反觀我們的教學,不是講要領,就是強調重要性,結果,學生還沒跑,心里早已厭倦、恐懼,何來運動的興趣?可見,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充分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如籃球教學前,讓學生自行拿球練習,自主模仿優秀選手的動作,在學生感到有必要學習的時候再教學,定能收到意外之喜?!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要學生有了濃厚的興趣,必然精神飽滿,積極主動,由要我練變成我要練。因此,我們就要調查了解,提前安排內容,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運動興趣。
其次,變換教法、吸引參與發展性。體育課堂教學強調學生參與的全員性、全程性、全面性,強調參與方式的多樣化。在同一個學習內容中,要盡量采用多種練習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練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整個練習過程中始終保持新鮮感,這樣能使學生的練習熱情始終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因此,要求教師要科學地總體設計教材,每節課的教學方法要精心策劃,還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環境、學生的思想、身體素質等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創造性地變換教學手段。如在耐久跑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會覺得耐力跑是個“累活”,感到枯燥、很辛苦,不愿意學。我們可試著改變以往在操場繞圈跑的形式,如果學校條件允許的話,可采用越野跑、繞校園跑來改變跑的環境,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跑增加了學生的新鮮感。也可以適當的改變比賽規則讓學生打籃球比賽或者踢足球比賽等,也是很好的鍛煉耐力的方法,在不知道不覺中偷快地鍛煉了耐力。同樣的比賽,不同的比賽規則讓學生既體驗了運動的樂趣,又鍛煉了身體,在無形之中提高了自身的耐力素質,改變了學生對耐久跑的恐俱心理,可謂是一舉三得。
最后,針對差異,因材施教。體育課堂教學能否做到全體參與,是衡量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根據學生客觀存在的差異,采用分層教學,即針對學生不同的現有水平設立對應的教學內容和目標,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體現學生在體育學習活動過程中的主體作用。
二、創新體育教學方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
1、教學法。高中體育課堂中引入游戲教學,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師生交流與生生交流,同時還能夠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以及合作意識,推動學生獨立探究能力的提升。教師在選擇游戲的時候,要注意游戲的合理性??紤]到游戲對學生不同體質的影響和提高。
比如:在準備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一般性的游戲,比如拉網撈魚等,這些游戲不是很劇烈,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刺激學生的運動系統,使其處于一個預備狀態,減少接下來進入正是運動時身體所產生的負面應激,對學生身體發育有很大幫助。而進入到主要課程訓練之后,教師則應該選擇一些針對性強、系統性強的游戲,比如窄跑到跑步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協調性、肺活量,而比賽類的項目,則是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大腦皮層處于興奮狀態,強化教學質量等。那么在進入課堂尾聲的時候,為了平息學生緊張的運動狀態,則硬挨選擇一些調節情緒,恢復體力的游戲等??傊侠淼拈_展游戲,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
2、情境教學法。情境導入是在教學的開始階段,創設與教學內容結合的情境,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習的欲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排球的發球教學中,創設19世紀歐洲炮戰情境,讓學生分2排分別站在排球網的兩邊,相距15m左右,要求學生用擊打的方式將球發出,盡量擊中對方人員,并要求學生思考如何才能將球擊中對方。學生的興趣迅速被調動,紛紛嘗試各種擊球方法,都希望能擊中對方,熱情很高。游戲結束后,通過對擊球部位、擊球手法的總結提煉,順勢導出排球發球技術。
三、運用多元教學評價,奠定學生學習信心
注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這包括強調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學習和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學習方法是否是靈活的、創造性的,學生的學習是否能做艱苦的鍛煉;實施多元化的評價方法。為了評估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結合的方法,重點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身心健康發展狀況,教學評價應當反映發展和激勵性。教學評價應鼓勵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實行自我發展和自我提升。
總之,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是完成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基礎。教師應該通過自身的努力,以及多元化的教學與評價方法,完善和提升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在保障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又推動了高中體育教學的改革創新。
參考文獻
[1] 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綜述[J].邱伯聰,彭月朗.當代體育科技.2013(27)
[2] 體育與健康課程中教學技能的轉變[J].張娟,張華江,楊建國.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0(08)
[3] 初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J].于春麗.才智.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