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輝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產品設計材料與工藝》傳統的講授方法已經不能使95后在校大學生產生學習興趣,本文主要通過對課堂組織形式的創新進行探討,從教學方法上進行革新,對材料和工藝的認知、運用等方法進行探討,為工業設計專業學生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認知 運用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54-02
工業設計專業主要是針對產品的設計,基于材料和工藝的造型更是產品設計的核心要素,學生對材料和工藝的熟練掌握程度是工業設計專業基礎課程的核心內容。目前本課程傳統的講授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很難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與產品相結合的材料與工藝是學生從認知到掌握,從掌握到運用的載體,也是本課程教學方法的切入點。
一、材料及工藝對產品的重要性
材料是產品設計的具體體現,工藝是產品設計的美學補充,這些都是和設計息息相關并不可分割的[1]。在工業設計長足發展的今天,呈現出的產品設計數量和種類不斷增長,很多產品在技術和藝術上的協調已經趨于成熟,許多用戶首先接觸到的工業設計產品就是對材料的第一感官,即使相同的產品用不同的材料取得的效果和市場價值也不一樣。面對復雜多樣的材料,設計師如何掌握各種材料參數,如何選取合適的材料及表面處理工藝,這不僅是對設計師的考驗,同時也是設計師還需要將材料的學習延伸到設計之中,在設計的工作中對產品的美學、差異化、壽命、材料的演化以及新材料的使用做出正確判斷的必由之路。如何通過一種或一系列方法有效地幫助學生學習掌握并熟練運用各類材料與工藝,這是擺在專業老師面前亟待創新的問題。
二、創新產品設計材料與工藝的教學方法
1.材料與工藝的認知
對于認知類教學方法,目前傳統的就是收集、參觀、展示等,這些方法承擔著材料真實屬性信息的體現,是通過視覺、觸覺、知覺等來展開認知的過程,這也是材料和工藝學習的最簡潔的方法。但通過對學生的后續跟蹤結合后期專業課學習期間表現來看,大部分學生對材料和工藝的運用還是比較生澀,原因在于對當初的材料與工藝基礎課程沒有多少印象,導致專業老師又要再一次普及材料及工藝知識,這也是目前傳統教學方法無法解決的問題。鑒于此種原因,可以考慮通過對廢舊產品的拆裝來完成材料與工藝的認知。廢舊產品在我們的生活中隨手可得,例如廢舊的手機、電腦等與我們生活緊密相關的產品都屬于廢舊產品,這些產品本身就是經過市場的驗證才到消費者手里的,是活生生的工業設計范疇內產品,在這些產品身上有不同的材料和工藝,是身邊活生生的實例。可以將這些產品引入課堂教學范疇,讓學生每個人搜尋不同的廢舊產品,在課程中讓他們進行實地分析并完成拆裝過程。這樣在課堂教學中有目的、有實際案例、有方法,讓學生動手實地操作,使它們能通過視覺、觸覺、嗅覺、感覺、知覺等全方位對產品認知,針對產品整體外觀材料,零部件材料,各種表面處理工藝都有非常直接和理性的認知,同時也對產品的結構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具體教學流程直觀簡潔(見圖一),效果突出,實地操作更能激發出學生興趣。學生在拆裝學習過程中老師全程點對點指導,大家可以互相探討,這種課堂組織形式充分體現了教、學、做一體化,是材料與工藝真實體驗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目的為了學生在初期接觸材料時,對材料和工藝的基礎信息有非常直觀明確了解,為后續的學科學習與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這種拆裝的教學方法主要以研究觸覺體驗為主,也反饋了材料和工藝在設計中的表象。
2.材料與工藝的熟知和運用
認知完成后,要學生熟知產品設計材料與工藝,這是本課程教學過程中一個難點,例如不同材料的各種處理工藝,物理參數,成型方法等都需要學生熟練掌握,傳統的死記硬背方法已經不適合當代學生的學習,故在此提出通過經典作品來掌握材料工藝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金屬材料這一知識模塊時,老師可以針對不同金屬材料分別選擇經典作品來進行課堂組織教學。以金屬鋁為例,可以選擇經典設計中的易拉罐作為教具。這是一件非常接近地氣的經典產品設計,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首先對易拉罐展開研究討論,主要是從材料和表面處理工藝來展開,同時配合金屬材料制作工藝而展開教學,這樣學生接受知識更快,更容易牢記,從而達到對產品材料和工藝的熟知。
在知識點運用階段,首先應該優化教學內容。新材料、新工藝是不斷推陳出新的,是和產品設計的最新技術接軌的,從這個角度出發,結合工業設計專業的交叉性特點,因此在課堂教學內容上應該不斷優化,對現有的資料應該不斷積累、搜集相關最新的內容。教學內容上應該分階段進行,一定要充分體現學生運用不同材料進行產品造型創新實驗性研究和探索,主要是通過實踐來激發學生們的理論和實操的學習興趣,進而培養學生們的創新意識[2]。所有的教學環節應使學生學會在產品設計中選擇適當的材料,靈活運用材料的各種性能及材料自身的感覺特性,充分考慮設計出的產品的結構功能和加工工藝,加強學生自己動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應鼓勵學生多到工廠企業參觀,多與社會接軌,唯有如此,才能使學生將材料的正確選擇和工藝的運用知識把握到位。
其次,為了促進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教學中主要以引導為 主,自主收集和整理資料為主,分階段組織學生將所掌握的知識進行課堂討論與交流,加強學生互動;通過學生之間的體驗式實踐互動基礎,使學生在工藝和材料上進行正確選擇,使學生用“材料”的角度認識和思考身邊所有的一切,這一理念可以將材料及工藝普及到生活中的任何角落,這也體現了工業設計具有生活感悟這一理論,也能使學生通過實際體驗最大化地完成自己的設計構想 。
參考文獻
[1] 張冬梅. 工業設計專業《造型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焦作大學學報,2016,03:100-102.
[2] 鄭天芳. 《產品材料與工藝》課程教學研究[J]. 藝術科技,2015,1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