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光容
【摘要】自2008年以來,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活動已經實施了八年之久。從根源上講,京劇進中小學課堂是國家為有效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而推出的一項活動。不可否認的是,小學音樂課堂作為兒童音樂啟蒙課程,這一活動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和京劇藝術的發揚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對于實踐進行探究分析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關鍵詞】京劇 小學 音樂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10-02
一、京劇進入小學音樂課堂實踐存在的問題
目前,關于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活動的實踐當中存在著幾個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方面導致家長對京劇過早進入課堂理解存在誤區,最后遭到反對與質疑;另一方面,認為應該加大京劇學習力度,這其實也是因認識的片面性而導致觀點存在的不理性。而導致這些問題存在的因素歸納起來最要是兩點,即對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目的認識存在偏差以及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實踐方法存在問題。
1.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目的認識存在偏差
這一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京劇進入小學音樂課堂”到底是一個教育問題還是一個文化問題。反對者提出應該根據地方實際,選擇地方音樂元素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素材;那么作為支持者,便從京劇與地方戲曲的關系入手大做文章,試圖從京劇藝術本身去為這一活動辯護。但事實上,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的目的是在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非傳承中華民間音樂。當然,筆者并不否認中華民間音樂具有重要的傳承價值,但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絕不等于傳承中華民間音樂。前者是更加形而上的、精神層面的傳承。這種爭論僅從京劇藝術形式本身出發展開,其實質就是孤立了京劇進如小學音樂課堂活動的目的和手段。
2.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實踐方法存在問題
首先來說,就是師資力量問題,由于國家大的文化和教育環境的原因,大部分音樂教師并不具備戲曲教學的能力,其本身對京劇藝術的掌握都不夠深入,自然無法擔負起教學的重任,只是在京劇教學過程中播放音頻,根本談不上講解。
其次就是對于文化解讀涉及不夠,如果教師沒有對京劇的涉及文化做好講解,僅僅讓學生學唱幾段京劇,并不能有效地促進其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掌握,同時,國家以指令性計劃的形式制強推行京劇進中小學課堂,使得缺乏興趣的學生和老師產生負面情緒,反倒會影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態度。
二、完善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的實踐措施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了解到,在京劇進入小學音樂課堂實踐過程中,無論是在對京劇認知層面,還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都存在著很多問題,所以要想提高小學生接受京劇的能力,以及提高教學成果,就要從認知以及實踐兩個方面采取措施。
1.正確認識小學音樂與京劇的關系
小學生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階段,對于過于深奧的文化知識根本無法理解,所以在課程設置上面我們應該以興趣為主要教育目的,以學習為輔助手段,具體來說在京劇與小學音樂關系認知方面我們應該明確一下兩點:
第一,京劇進小學音樂課堂是以教育活動為載體的文化活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教學方法,不要局限于枯燥的知識講解與京劇學習、欣賞。
第二,京劇進入小學音樂課堂是具有啟蒙價值的,這種啟蒙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對于專業京劇知識的了解,更多的是讓所有的學生從小接受京劇藝術的熏陶,通過京劇學習了解一些中國傳統習俗或者優秀道德品質,這才是京劇進入小學音樂課堂的啟蒙價值所在。
2.豐富小學音樂課堂京劇教學手段與目標
在正確認識了小學音樂課堂與京劇之間的關系之后,接下來就是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完善教學手段,豐富教學目標。
首先可以通過京劇教學提高小學生的語言學習水平,京劇唱腔是以北京話作為發音基礎,演唱時講究字正腔圓,發聲渾厚有力,極具特點,咬字吐字都很有講究。尤其是現代京劇的演唱基本以普通的發音為準,那么通過對現代京劇的學習與欣賞,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的掌握漢字的發音,糾正學生發音的錯誤。而與傳統京劇不同的是,現代京劇比較貼近現實生活,沒有傳統京劇中晦澀難懂的生僻字和成語,普通話的演唱直白易懂,那么小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容易。可以為小學生選取《蘇三起解》、《紅燈記》等節奏朗朗上口、唱詞通俗易懂的唱段來欣賞學習。
另外,可以通過小學音樂課堂的京劇學習,使得小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量,筆者建議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將漢語詞匯學習與京劇藝術相結合,能夠加深學生對這些詞匯的記憶與認知。京劇講究唱、作、念、打,在音樂課堂中,小學生可以通過詞匯學習,了解故事內容,通過故事內容了解文化內涵,例如人音版小學音樂六年級上冊中的《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這一節課,教師可以通過播放《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并加以講解,分析京劇板式節拍與節奏的聯系,說明不同的板式是與劇情的矛盾沖突角色所處的環境人物的性格及情緒表現等密切相關的,同時這是傳統京劇《鍘美案》選段,主要講了包拯審判陳世美這段故事,教師可以通過對包拯的講解,讓小學生們了解到他鐵面無私的優秀品德。
做到上述基礎教學措施以后,教師也可以適當的根據所學京劇加入一些歷史典故,因為在京劇當中經常用短短的幾個字涵蓋了一段傳奇軼事,歷史典故,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往往起到警策的表達作用。所以教師可以通過這些故事的講解,讓學生明白京劇是中華五千年文化所沉淀下來的瑰寶,被賦予了濃厚的民族性和歷史性,是中華文化海洋里一粒閃亮的珍珠。
三、結語
綜上所述,京劇進入小學音樂課堂是文化活動與教育活動的有機統一,京劇進入小學音樂課堂活動本身具有的文化政策疏導性與教育活動疏導性具有相合性,在實踐過程中一方面要考慮的受眾體,也就是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另一方面還要考慮京劇文化內容的適合性,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不斷促進這一教學方式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志燕.新課改下的“京劇走進課堂”[J].教育藝術,2010(08).
[2]汪子鈺.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