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萍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教學中不斷融入創新型教學理念及手段對教育事業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趣味性教學作為創新教學理念的重要組成之一,在整個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趣味性教學的相關概念及教學意義進行簡述,并提出了相關運用方法,以期對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課堂教學;趣味性;小學語文;運用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16-01
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物質文化需求的不斷提高,應試教育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且阻礙孩子創新能力的發展和想象力的發揮,然而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其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還可以增加小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趣味性教學概述
趣味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運用有趣的材料、生動幽默的語言、科學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既能掌握教學知識又能產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中國語言博大精深,但傳統的語文教學枯燥乏味,使學生喪失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從而很難達到預期教學的目的,若是將趣味性教學引入到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和掌握知識,而且還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智商和提高學生的情商,從而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與自信,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經過長期的探索與實踐,趣味性教學不僅能滿足教學目的,而且可以開發學生的思維,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
二、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1、通過趣味性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若是單純的教學認識文字,不免讓學生覺得生澀難懂、枯燥泛味,使學生漸漸喪失學習的興趣,進而影響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實踐教育表明,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趣味性活動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促進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使學生在討論與活動中碰撞思想,激發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增加學生的頭腦靈活性,增強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使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充滿自信,擁有健全的性格,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2、通過趣味性教學方式,有利于開發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趣味性教學方式可以通過開展各種活動,讓師生共同參與,包括準備活動中的一些用具和組織語言,使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增強動手能力和組織能力,更加有團隊精神,能在未來更加適應這個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趣味性教學,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商和情商,還能培養其動手能力,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長,提高教學質量。
3、通過趣味性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質量
小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有限,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的,提高教學質量呢?這需要教師的引導,而教師的教學水平幾乎一致,要想讓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對小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小學生此時正處于活潑好動時期,通過趣味性教學的方式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學生感覺學習不再是生澀難懂、枯燥乏味的,從而對學習知識產生興趣,對知識充滿求知欲,使其有更加豐富的精神世界,進而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
三、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小學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好比金字塔的最底層,只有基礎結實建筑才能穩固,所以怎樣才能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教學質量至關重要?趣味性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下面就趣味性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闡述。
1、讓課堂教學情景化
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小學生此時正處于身體與性格的發展階段,其各項能力都還處于發展中,需要教師目的地引導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可以使課堂教學情景化、故事化,讓學生通過視覺感受更直觀的更迅速地理解文章的內容,提高學習的趣味和增加學生的感性,例如在教《烏鴉喝水》時,可以在課堂上準備半瓶水和一把石子,按照烏鴉的方法把石子一個一個的丟進瓶子里,直到瓶子里的水達到瓶口,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理解烏鴉的智慧和瓶子中的水升高的原理,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又達到了教學目的,提高了教學質量。
2、尊重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應試教育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趣味性教學越來越受到廣泛的認可,由于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具有年齡小、注意力無法集中的特點,趣味性教學具有以人的個性心理特征為基礎,特別強調寓教于樂、因材施教,可以彌補小學語文教學的對象小學生具有的缺點,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與個體性。趣味性教學既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主動性
3、發揮教師的主導性
不管是曾經還是新課改的今天,教師一直處于主導地位,他們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趣味性教學能夠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首先,教師有領導組織的作用,在趣味性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安排教學工作和管理,占主導地位;其次,教師有引導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增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進取心;最后,教師有鼓勵的作用,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可增強其對學習語文的信心,加深師生間的感情,更有利于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
參考文獻:
[1] 張大鈞;郭成.教育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 鄺秀婉;關于語文創新教學的探討[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