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惠濱
摘 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習語文的一種重要的方法。朗讀教學可以使學生與課文產生思想上的共鳴,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成績。傳統的語文朗讀教學已經不適用于新課改的要求,因此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的思考如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質量這一新問題。
關鍵詞:朗讀教學;小學語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9-237-01
由于傳統的朗讀教學模式相對落后,致使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較差,而朗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語言水平的有效方式,通過朗讀課文,可以使小學生進行語言運用實踐,而且小學生還可以在朗讀的過程中吸收語言的精髓,轉化為自身的語言運用能力。本文對當前朗讀教學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建議。
一、闡述我國的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基本狀況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朗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指導小學生對語文正確理解并且運用在日后的學習中,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啟發小學生的思維,積累豐富的語言知識、最終提高小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實際的語文朗讀教學中需要增加小學生的課文閱讀數量,除此之外教師需要提高朗讀教學的課堂質量,促進小學生形成語文素養。就目前小學語文的朗讀教學而言,大部分的教師仍沿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方式,不重視朗讀教學,將其作為整個語文教學中的過度環節,只是讓學生進行集體朗讀,然后教師對課文進行分析解釋,致使整個語文朗讀教學中沒有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同時學生不能發揮自己對于課文的想法。學生在完成機械式的朗讀過程中體會不到閱讀的快樂,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降低語文朗讀的質量。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若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各階段不同的認知水平以及他們的學習特點,在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制定不同深度、不同階段的朗讀教學計劃。若想使小學生對于朗讀教學產生興趣,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選取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相關的朗讀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小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小學生能夠積極的參與到朗讀教學中。與此同時,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朗讀時,需要對學生進行積極的鼓勵,提高學生對于朗讀教學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1、引導學生在初次朗讀階段感知課文整體
只有多次朗讀文章才能深刻理解文章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因此初次朗讀階段對于理解全文非常重要。在學生初次朗讀課文階段,語文教師需要積極引導學生學會整體感知課文,通過朗讀課文的過程,使學生學習新的詞匯,有利于學生對文章有大體的了解。但是在初讀階段必須使學生準確發音,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對于每一個新詞匯都需要進行準確的解釋。引導學生能夠理清課文的發展脈絡,教師應該根據文章講解的主要內容為學生安排相應的朗讀任務,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尋找問題的答案。為提高小學生的朗讀效率,教師在實際的朗讀教學中需要限制學生的課文朗讀次數,對于較短的課文,需要把學生的朗讀次數限制在5~6遍左右,而對于較長的課文,需要把學生的朗讀次數限制在3~4遍左右。因為小學生在理解能力比較有限,因此小學生在自主朗讀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朗讀困難,這需要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朗讀情況,并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小學語文中《曼谷的小象》為例,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如,這篇文章主要的故事情節是什么?同學們最喜歡故事情節中哪一個角色?哪些同學愿意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讀課文?提出這一系列的問題,可以使學生進行自主分組,按角色朗讀該文章,在小組成員之間進行評價,教師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需要來回巡視,在小學生出現朗讀的錯誤時及時糾正。
2、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教導學生學會欣賞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他們進行初次朗讀課文以后,會對課文產生疑問,但是由于班級內學生較多,教師不能夠對學生的疑問進行一對一的回答,這種情況極易導致學生自主解決朗讀中的問題,最終養成學生懶惰的學習習慣。基于此,教師需要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欲望,鼓勵小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二次朗讀課文,使學生在二次朗讀中對課文有新的認識,提升小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能力,然后組織小學生進行三讀課文,真正體會到文中作者表達的中心思想。
3、組織學生精讀課文,使學生能夠個性化發展
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精讀課文的同時,需要使學生最大程度的理解課文的主要思想。因為小學語文教材中部分課文的內容與小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差異性,所以需要教師鼓勵學生打開自己的想象力,努力與課文作者產生情感碰撞,引導學生運用富有個性化的想象力,使課文內容生動形象。學生打開想象力的同時有利于小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高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而這些依賴于教師的引導與啟發。
結束語:朗讀教學是構成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部分,小學生的朗讀能力能夠體現其語文的綜合運用能力,而傳統的朗讀教學滿足不了現代小學生的發展需要,基于此,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思路,對朗讀教學方法進行積極創新,使學生對朗讀教學產生學習興趣,能夠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婁洪菊.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5,12(20):232-232.
[2] 朱 鳴.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上旬,2016(10):171-171.
[3] 吳美花.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考試與評價,2016(8):34-34.